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为推进鲁苏两省边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共享,积极稳妥解决二次土地调查两省指界接边工作。2月20日,临沭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了鲁苏边界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经验交流会。会上,来自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乡,赣榆县班庄镇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和临沭县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人就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县乡规划修编、执法监察等问题进行了友好交流。临沭县玉山镇和赣榆县黑林镇、班庄镇,  相似文献   

2.
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陆表海不断向南退缩,早期沉积了一套潮坪相泥岩,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二1煤形成于潮坪上的泥炭沼泽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广,富煤带位于濮阳、长垣、太康以西和鹤壁、焦作、宜阳一线以东地区。二2煤发育在上、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上,富煤带分布于兰考、淮阳一带。山西组沉积时古构造对聚煤作用具有控制作用。坳陷区通常为富煤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群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一个晚中生代盆地群,都呼木盆地是其中之一富煤盆地,含煤层位于白垩纪彦花组第五段,煤层的煤质为中灰、中高硫、高发热量、低磷—中磷低氯的褐煤,受好来-锡林呼都格断裂控制形成的赛罕塔拉煤田,自然分割成了若干个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盆地边缘地区岩浆岩发育,以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早期侵入岩为主,岩性从超基性—酸性,一般呈岩基产出。煤层形成于漫流为主的沉积组合类型和浅水重力流和泥炭沼泽沉积物为主的沉积相。沉积环境对富煤带展布起控制作用,该区主要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发育的晚期,富煤带在控盆断裂的西北一侧2~4km附近。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数理统计,编出相应的图件,并经过深入地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中心均位于郑州~鹤壁一带。太原组富煤带分布于焦作~新乡以北地区,山西组富煤带转移到密县~范县呈北东向展布。可采(含局部可采)煤层与地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下石盒子组可采煤层分布局限,上石盒子组煤层分布于郑州~洛阳一线以南,富煤带分布于临汝、平顶山与确山一带。分析了古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形成、展布的宏观控制,岩相对可采煤层厚度变化的直接制约作用。通过编制岩比图指出了太原组、山西组与上石盒子组形成富煤带的有利岩相分区。对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形成、演化有关的地壳运动、海水进退、同沉积构造等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华北陆块南缘富碱侵入岩与金矿床成矿关系主要表现在空间、热动力和衍生关系三方面,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热液-淋滤富集型、含金剪切带型和熔结(爆发)角砾岩型。富碱岩石含金背景值总体较高,近矿围岩含金丰度低于远矿围岩,富碱侵入体中的部分金组分参与了成金作用。区域侵入体含金性,其一:沿着栾川—方城深大断裂带分布的富碱浅成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活动引发淋滤富集作用和含金剪切构造带成金作用;其二:位于成金基底源区出露的一些富碱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爆发角砾岩和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6.
1 富钾岩石产出层位我国华北地区富钾层位主要产于长城系上部大红峪组 ,其次是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及熊耳群 (河南 )等。富钾岩石均为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 ,这些层位的火山活动大致均属于中元古代长城纪大红峪期 (16 0 0~150 0Ma) ,鉴于目前对其中某些富钾层位有不同看法 ,部分人认为应属长城系下部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 (180 0~ 170 0Ma) ,但富钾岩石作为整个长城系的一套特殊成分的火山活动产物 ,是无任何问题的。长城系富钾火山岩 (K2 O一般大于 10 % )主要分布于北京平谷及河北省蓟县、遵化、滦县等地 ;张家口一带有两个富钾层…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与气象水文 省道嫩江至呼玛公路(S208)嫩江至多宝山段改建工程,起点于嫩江县富西铁路公铁立交桥收费站,终点于多宝山镇北侧6km处,与近期修建的星火九连至卧都河段二级砂石公路相接。为更好地发挥本公路的作用,该公路还设有海江镇、嫩北农场、多宝山镇、黑宝山煤矿四条支线。  相似文献   

8.
铼是一种战略性的稀散金属矿产,很少形成独立的矿床,多数以伴生元素的形式产出于斑岩型岩浆热液系统。研究表明,富铼矿床主要分布于活动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或碰撞作用紧密联系。富铼矿床成矿时代较新,主要为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已报道的铼独立矿物约11种,主要包括自然铼、硫铼矿、铜铼矿、钌铼矿、氧化铼等,其中以硫铼矿为主。大多数的铼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中,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黑钨矿等。富铼辉钼矿通常形成于中低温热液体系,辉钼矿中铼常显示不均匀性和多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Re4+?Mo4+。自然界中,由于铼独特的化学行为,铼可以以气相、络合物或离子的形式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如温度、pH、氧逸度、硫逸度等)条件下,相对低温、低pH、还原环境更有利于铼的富集沉淀。为了进一步完善铼金属成矿理论,需着重加强铼的成矿物质来源、赋存状态以及铼富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条山南段涑水杂岩区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内已有的物、化探及航磁、重力成果资料,探讨了与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化)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成因,研究表明该类型铜矿产于变基性岩中,受控于褶皱及与之伴生剪切变形及岩浆侵位作用,成矿是在已有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后期褶皱叠加,韧性剪切变形—热液加富而成。  相似文献   

10.
圣宗庙花岗岩出露于辽西凹陷与山海关古隆起的衔接部位。依据岩体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岩体形成于造山后期拉张环境,岩石富碱、富硅、贫钙,岩浆分异程度高、粘度大,是下地壳亏损熔体的Ⅰ型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脉动定位形成的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11.
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和花岗岩类岩石等级体制的划分,将青海省侵入岩划分为13个构造岩石区;划分了108个超单位、117个(命名)单元(含7个独立单元)、255个岩性单元及数十个类型的年代加岩性侵入体。全省侵入岩成因初步分为幔源型、壳幔混合型、壳源深部型、壳源浅部型和浅壳源型;其分别形成于裂谷、深部裂冲、板块俯冲、板内挤压、板块碰撞及造山期后抬升环境。  相似文献   

12.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拉谷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地层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各岩石磁性及密度参数基本可分为高、中、低 3类。山东省磁性结晶基底为泰山岩群、荆山群、胶东岩群、胶南岩群。以沂沭断裂带为界 ,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分为鲁东区和鲁西区。鲁东区进一步划分为 3个次级区 ,即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鲁西区进一步划分为 5个次级区 ,即鲁北重磁缓变区、鲁西南重高磁高区、中部弧形重磁场区、鲁西中部重低磁高区、鲁中南条带状重磁场区。各区地球物理场由于地质原因各具特点。山东省莫氏面总体呈东浅西深的缓变带 ,在该缓变带的背景上 ,呈周边地区条带状幔隆、中部幔坳的特征。山东省居里面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 ,有德州聊城菏泽隆起带、滨州淄博滕州深坳带、蓬莱海阳千里岩响水隆起带。鲁中隆起北部碰撞带为山东省特殊的构造地带 ,其特征为侵入岩体沿该带断续出现、岩体围岩或岩体内铜及多金属矿化较为普遍、地热田沿该带时有分布、地形上为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的分界地带。胶莱盆地内 ,蓼兰—高密缺失莱阳群层位 ;中生代早期 ,盆地东北部与西南部是盆地的沉积中心 ,至晚期盆地中心北移 ,第三纪沉积中心则为平度蓼兰附近 ;盆地较深部位位于诸城凹陷、平度凹陷。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 11个 ,七级镇构造带控制了胶莱盆地的成生和发展。山东省岩浆岩通常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各岩石磁性及密度参数基本可分为高、中、低3类.山东省磁性结晶基底为泰山岩群、荆山群、胶东岩群、胶南岩群.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分为鲁东区和鲁西区.鲁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鲁西区进一步划分为5个次级区,即鲁北重磁缓变区、鲁西南重高磁高区、中部弧形重磁场区、鲁西中部重低磁高区、鲁中南条带状重磁场区.各区地球物理场由于地质原因各具特点.山东省莫氏面总体呈东浅西深的缓变带,在该缓变带的背景上,呈周边地区条带状幔隆、中部幔坳的特征.山东省居里面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有德州聊城菏泽隆起带、滨州淄博滕州深坳带、蓬莱海阳千里岩响水隆起带.鲁中隆起北部碰撞带为山东省特殊的构造地带,其特征为侵入岩体沿该带断续出现、岩体围岩或岩体内铜及多金属矿化较为普遍、地热田沿该带时有分布、地形上为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的分界地带.胶莱盆地内,蓼兰-高密缺失莱阳群层位;中生代早期,盆地东北部与西南部是盆地的沉积中心,至晚期盆地中心北移,第三纪沉积中心则为平度蓼兰附近;盆地较深部位位于诸城凹陷、平度凹陷.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11个,七级镇构造带控制了胶莱盆地的成生和发展.山东省岩浆岩通常表现为强磁性、低密度,但基性程度高的岩体磁性高、密度亦高,酸性程度高的岩体磁性低、密度低.  相似文献   

15.
鲁中南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构造、气候、水动力条件对鲁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岩溶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下古生界特别是中寒武统上部及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是该区岩溶发育的基础,新生代继续活动的断裂构造把被非可溶岩分割的碳酸盐岩岩层串通成统一的水文系统。新生代多期的上升运动,使该区持续保持较大的地形高差和积极的水文交替条件,特别是该区的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均由前寒武系变质岩及岩浆岩组成,它们在新生代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直至今日均高于周围的可溶岩分布区,造成了该区岩溶发育可经常受到强大的外源水影响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沂水县北躲庄矿区处于汞丹山凸起之上,其西侧为马站-苏村凹陷,东侧为莒县凹陷。区域地层分布较齐全,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该矿区地层简单,只出露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柳杭组地层包体和新生代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构造有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2种;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有古元古代条花峪单元、松山单元、三官寨单元。铁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柳杭组的顶部,共圈定了7个矿体,矿体呈层状产出,倾向110°~120°,倾角47°~82°。TFe品位29%~37%。其矿体成因为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东省含钾岩石(非水溶性钾盐)资源专题地质研究的成果,总结了山东省内各类含钾岩石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山东省含钾岩石分为低背景区、中背景区、高背景区、异常区和矿化区共5类,并对各种成因岩系中K2O含量进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含钾较高的含钾岩石(体)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概略研究,大致圈定出资源潜力较大的矿化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山东省已发现稀土矿床(点)7个,查明轻稀土资源储量77余万吨。省内稀土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大类,碱性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中生代产出的正长(斑)岩体、碳酸岩及云母岩等,花岗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稀土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重点论述了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类稀土矿床的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提出在山东省内进行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找矿方向,为稀土矿床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渠县三叠系膏盐产于碳酸盐岩中,二者交互沉积,具明显的旋回性。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组合、沉积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碳酸盐岩形成于潮下至潮上的各种环境,而膏盐则主要沉积于潮上带的浅水盆地和大陆盐湖。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主要地质遗迹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特大型矿床、地质灾害遗迹等6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太古宇重要地质遗迹点的岩性、形成年龄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