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受气候及区域水资源变化影响,北京地区泉水大量减少。以京西海淀地区为例,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根据成因进行泉的分类;收集历史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现状调查,总结泉的流量和水质变化特征规律;根据泉的成因、生态和资源作用等,提出泉水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强烈的晚近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发育。剧烈的水热活动,泉水快速蒸发、快速沉淀是形成大规模泉华的必要条件。青藏高原很多大规模的古泉华群形成于15—22Ka,B.P.,由此推断那时高原上,构造运动比当今还要强烈,火山活动频繁,气候干寒。  相似文献   

3.
4.
5.
山西岩溶大泉污染特征及管理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为华北岩溶较发育的省份之一。大于0.5m^3/s的岩溶大泉19处,是山西能泊基地的宝贵不源。本文着重论述这19个岩溶在泵污染类型及污染途径,对主要污染及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的水平管理经验,提出了对岩溶大泉的管理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6.
北京海淀区泉水的变化原因分析及其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明  付艳阳 《地下水》2008,30(5):55-57
海淀区历史上名泉众多,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不断有泉水枯绝断流。本文主要从地下水位下降来分析了泉水枯绝的原因,从制度上和工程上提出了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以期达到延缓泉水枯绝断流的时间,甚至可能恢复部分泉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杜建国  任锦章 《地球化学》1999,28(2):171-176
根据泉(池)水中气体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的来源和运移。1997年8月从五大连池火山区泉中采用了9个气、水样品,同年9月测定了游离气和水溶气的气体组分、He同位素幽会和CO2的δ^13C值。气体以CO2为主,多数样品的CO2体积分类大于80%。He和CH4的体积分数变化范围大,分别为0.7×10^-6-380×10^-6和4.0×10^-6-180×10^-6。^3He/He  相似文献   

8.
刘乃平 《地下水》2010,32(2):25-26,132
泉水是吕梁市水资源的主要部分,也是山区人畜饮水的主力水源。吕梁市水文勘测分局于2009年春季,对全市的泉水进行勘测调查,介绍了勘测调查中的测验及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调查成果;结果表明,吕梁泉水分布较广,泉水流量小,呈总体减少趋势,泉水水质较好。最后提出加强泉水流量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从水文地质角角出发,结合多年的井下防治水工作实践,对西峪煤矿的带压开采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西峪煤矿及西山局各矿的带压开采均不会影响晋祠泉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赵霞  陈建生 《地球学报》2005,26(Z1):309-311
张掖、高台和临泽沿着黑河一带泉水总量在(10-13)×108m3/a之间,泉水对张掖地区的农业生长、生态环境、工业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近年来虽然泉水量在减少,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对于泉水的补给来源基本被认为是由黑河等地表径流转换而来的,认为河流在山区排泄地下径流,进入山前平原以后,变成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适当条件下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溢出地面,因此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的复杂过程。很多人认识这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为河水渗漏-溢出-再渗漏-再溢出等,是一种反复转化过程,并称此过程为水资源相互转化多巡回性。笔者结合同位素分析对这种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地下水-泉水的多次转换模式产生一定质疑。  相似文献   

13.
郭冬梅 《地下水》2003,25(4):232-234
通过对岩溶泉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泉域内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密不可分,进而提出了泉域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继斌 《地下水》2010,32(4):23-23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叶城县泉水成因为研究对象,从泉水的分布规律,泉水与地表水的联系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叶城县山区泉水系潜水前方流动受阻而出露地表形成,平原区泉水系潜水遇冲沟、含水层被河床切割而出露形成。并立足叶城县实际,列出了四个泉水补给区,得出叶城泉水保护良好,没有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岩溶风景泉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以河南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宝良 《中国岩溶》1994,13(2):117-123
通过对河南辉县百泉泉水流量观测资料的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天然条件下泉水流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的预测方程。以此对1979~1989年的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查清了泉水长期干枯的原因;评价了在保护泉水景观前提下的岩溶水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泉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泉水的水温、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pH值、总溶解固体等进行了现场检测,对泉水中的K+、Na+、Ca2+、Mg2+、Cl-、SO42-、HCO32-、NO3-离子,D、18O组成和Sr、87Sr/86Sr比值等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对泉水按成因进行了分类,并与30年前的泉水普查资料作了对比。调查表明,曾以泉多著称的北京市,1980s初存在的几乎全部二类泉和60%的一类泉如今已消失,仅存的13眼泉的出水量也明显减小,这与降水量的减少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有关。水质分析表明,现在绝大部分泉水水质良好,物理和水化学指标与30年前相比变化甚微,明显没有受人类活动的污染;泉水仅在浅部循环,在地下滞留时间较短,更新能力强;泉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构成了统一的地下水系统;泉水中的Sr为碳酸盐岩风化来源。  相似文献   

17.
曹辉钢 《地下水》2000,22(3):99-100,106
要对镇江一泉区域水文地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一泉形成机理,断流原因,并提出了恢复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印胜 《山东地质》1997,13(2):54-58
岩溶泉泉水的水质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化学场经历的地球化学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水文质单元地下水径流场的条件。作者利用8个岩溶泉的水化学资料,用灰色关联度作相似的统计量,对岩溶泉群进行聚类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泉水水化学微观特征,探讨泉的相似性及差异性,从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就北羌塘中部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概况 ,论述了区内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类型 ,阐述了不同泉水出露状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并对水样测试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地球化学分析 ,从而认为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组合类型为阳离子以Na 为主 ,阴离子以Cl-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郑松 《贵州地质》2003,20(3):187-191
地下水的开发是解决贵州饮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泉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制定地方标准,以确保饮用泉水质量安全,为饮用天然泉水的生产经营及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