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的新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地质学家А.Б.哈列佐夫博士于2002年1月14-25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讲学和交流,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铀矿地质领域,特别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查、钻探、预测工作和地浸矿床开采工艺上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并以达尔马托夫矿床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特征,地浸方法开采的地质工艺特性;最后,前瞻性地预测了俄罗斯渗入型铀矿成矿前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相邻,有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与俄罗斯相似,介绍这些内容可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找矿勘探工作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引言俄罗斯地台的沉积盖层和环绕乌拉尔山、高加索和喀尔巴阡山系的地槽褶皱岩系,包括上前寒武系的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岩浆形成物。由于进行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工作的结果,因此可以肯定,俄罗斯地台上前寒武系岩层的分布面积大于25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两类国家(第1类为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ПГС;第2类为原社会主义国家-ВГС)的铀资源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较全面地报道了世界铀资源分布的最新情况,并以铀矿床类型、地质单元和成矿阶段等方面分析为基础,侧重对俄罗斯国土的铀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了较透彻的分析,从而指明了俄罗斯国土找铀新基地的前景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新疆、青海、俄罗斯三地所产糖白玉的结构、成分和成因差异,在观察原料外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电子探针研究新疆、青海、俄罗斯糖白玉样品,从结构类型、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成因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三地糖白玉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透闪石,次要矿物组成则各有不同。新疆、俄罗斯糖白玉以毛毡状变晶结构为主,青海糖白玉以纤维状变晶结构和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为主;初步认定以上三地糖白玉的糖色为次生色,主要由褐铁矿导致。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风化作用特征,推测以上三地糖白玉不同的外观特征主要受玉体成矿后期和成矿期结束后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俄罗斯地台地质结构及发展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对地台盖层沉积盆地中的铀矿化类型作了划分。以有序的沉积建造系列及其成矿与地动力模式密切相关为出发点,确定沉积盆地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在沉积盆地中着手预测评价铀矿时需要掌握的原则。最后在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了铀成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石中铀—多元素渗入矿床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铀成矿的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将渗入成因的铀矿床划分为三大类;受同造山期构造活化影响的年轻地台上的矿床,后地台造山带山间盆地和坳陷中的矿床,切割古老地盾和褶皱区基底岩石的侵蚀古河道矿床,对每类矿床的成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最后对俄罗斯领土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1 欧洲 俄罗斯学者В.В.Белоусов(1989,以下简称别氏)对欧洲的地洼构造作过详细研究。他认为地洼体制在欧亚大陆发育得特别好。地洼构造在这里形成一条纬向地带,从西欧经过整个中亚直到中国地台。同时,地洼体制在这里与造山体制和裂谷体制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可地浸古河谷型砂岩铀矿是俄罗斯最主要的低成本铀资源。运用重、电、磁资料编制古河谷基底的盖层结构图,采用放射性测量资料研究有利于古河谷型砂岩铀矿成份的铀源是俄罗斯勘查古河谷型砂岩铀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地质学家在近20年来以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和地体分析方法,对中-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构造和区域成矿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进展集中体现在2个多国合作项目取得的成果和2部最新的科学专著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中-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区域构造和区域成矿单元及一些重要金属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对本区地质演化的某些重要问题(转换陆缘、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等)做了讨论,以此向读者提供一个有关俄罗斯东部地区上述领域基本研究现状的梗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俄罗斯油,气,凝析油远景资源在各机构(俄矿藏委员会,能源部,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分布情况,主要阐述了西西伯亚石油远景资源,按原油粘度,深度,储层类型划分的资源结构分布情况。指出了1993年俄罗斯油气地质远景和勘探指标呈下降趋势,原因是采油部门和地质勘探部门以前的结构被打乱,新的生产-经济关系尚未形成。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地于所有油气开采者都必须遵守的地质勘探工作章程  相似文献   

11.
赴俄罗斯物化探考察简况由核工业地质局、华南地勘局和北京铀矿地质研究院5人组成的中国核工业物化探技术考察团,于1993年10—11月间对俄罗斯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主要内容是考察俄罗斯在探测深部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方面物化探领域新的方法、技术和新成就。1...  相似文献   

12.
经2011年6月2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业冶金学部投票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建省研究员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11月14日,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维克多·库金教授亲临石家庄为石建省研究员颁发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证书、院士证和院士徽章。石建省研究员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全球变化地质记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完成数十项国家和  相似文献   

13.
有关苏联前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1977年乌法会议定了一个方案,以便统一认识和讨论。1972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了解形成方案以前各家对俄罗斯地台等地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不同意见,有一定的作用,故译刊予此,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金刚石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俄罗斯毛坯金刚石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并以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改变着世界金刚石市场的供应格局。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俄罗斯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编译整理,对雅库特、阿尔汉格尔斯克和乌拉尔产出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产区的金刚石在颜色、形貌、微量杂质元素、发光性、包裹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俄罗斯不同金刚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结合俄罗斯近5年来在世界金刚石市场上的表现,简要分析了俄罗斯金刚石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及金刚石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关信息对了解世界金刚石供求关系及国际金伯利进程框架下金刚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地质部门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王骏(能源地质系)今年7月10日~17日间,笔者随吉林省地矿厅代表团出访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地质和资源利用委员会,对其地质部门的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作一概述。1自然状况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我国吉...  相似文献   

16.
汤凤林教授光荣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正式院士1996年5月28日,《地质科技情报》编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汤凤林教授,因其对科学、高等工程教育和中俄合作所做的突出贡献,被俄罗斯工程院全体大会选举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正式院士。1996年10月25日,在...  相似文献   

17.
姜志豪  钟维琼  韩梅 《地球学报》2023,44(2):387-39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及地缘政治影响下石油贸易新格局, 保障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以全球石油贸易新格局为背景, 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四国石油贸易进行建模。由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印度石油贸易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本次实验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印度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将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在印度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比达到16.5%时, 将改变四国石油贸易结构, 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2)俄罗斯出口意愿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俄罗斯出口意愿持续降低时, 仿真结果产生变化, 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后的新时代, 本研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不仅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采量大国,而且是长输油气管道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以近年来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的类型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中国现役管道管理的建议和将建管道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周永恒 《地质与勘探》2018,54(6):1227-1237
俄罗斯铜矿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铜矿储量和资源量高度集中,大部分集中在诺里尔斯克及乌拉尔南部地区,以及靠近中国东北的后贝加尔、哈巴罗夫斯克和楚科奇地区,从地缘位置角度上看利于我国开发与资源获取安全。从俄罗斯铜原料的供需情况上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罗斯铜产量将持续增长,俄罗斯国内铜原料供大于求,与我国形成天然的供求关系。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上看,俄罗斯政局稳定,矿业法律完善,中俄政治关系良好,在俄投资矿业具有融资支持,虽大部分铜矿集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但俄罗斯整体投资环境向好。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我国企业采取增持股份、签订购买合同或直接获取铜矿探矿权等多种方式投资俄罗斯铜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共识别出半深海-深海区、浅海区、滨海区、冲积区和隆起剥蚀区5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以砾岩+砂岩+泥岩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滨浅海区沉积则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碳酸盐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3种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砾岩+砂岩+泥岩发育;而半深海-深海区为大洋。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理以滨浅海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台地、西西伯利亚盆地、鄂霍茨克地块、楚科奇板块和巴伦支海北部地区;半深海-深海区的分布仅次于滨浅海区,此时西西伯利亚盆地尚未完全形成,其东侧为半深海-深海区;隆起剥蚀区分布范围小于半深海-深海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周缘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台地的阿纳巴尔地块和阿尔丹地盾地区;冲积区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仅在蒂曼-柏朝拉盆地中部发育。研究表明,俄罗斯北极地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为主,部分构造单元中的前寒武纪地层已成为陆壳基底,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可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余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