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川     
1刃31 .4 2004042813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与气候=High mountain glacier’5 ELAO and clirnatez产鞠远江,刘耕年…//地理科学进展一20()4,23 (3)一43一49 对利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进行古气候恢复的方法进 行探讨.以我国乌鲁木齐河流域一号冰川为例,运用侧硫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依靠60年代以来该冰川所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公式,计算出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一号冰川平衡线处气温约为2.2℃,降水约为820~.图2参23(宋金叶)HNP426 .635 2004042814南极冰盖N仇浓…  相似文献   

2.
冰川     
P534。63 2003032062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A:uggestion to improve th。ehronology of Quaternary glaeiations in China/施雅风//冰川冻土一20D2,24(6)一687一692 由于新情况的出现,需对第四纪冰期划分作适当改进:1)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中梁赣海拔2996m,高出现代河床500m处冰硕年代为462.gkaBP,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出河床200一30Om的主望峰阶地冰琐样品ESR测年为477.IkaBP和459.7kaBP,均相当于MIS12阶段;2)古里雅冰芯记录中相当于MIS3b阶段;3)MIS3a暖期,不仅青藏高原异常暖湿,而且中国全境的降水量普遍高…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部当子沟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北支雀儿山北麓的当子沟, 保留了4 组末次冰期冰碛垄, 每组冰碛垄由若干道小冰碛垄组成, 是末次冰期多次冰川波动的理想地貌证据。为恢复该地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历史, 从这4 组冰碛垄中采集了7 个光释光测年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等效剂量采用单片再生法(SAR)和标准生长曲线法(SGC)进行测试。年代结果显示:第1~3 组冰碛垄形成于22.4-16.5 ka BP, 属深海氧同位素2 阶段(MIS-2), 大致与全球末次盛冰期(LGM)相当。第4 组冰碛垄形成于MIS-3。MIS-3 冰川规模大于MIS-2。第1~3 组9 道次一级小冰碛垄表明, 约在22.4-16.5 ka BP期间当子沟冰川经历了9 次小波动。冰川在稍早于22.4 ka BP达到MIS-2 的最大范围, 此后规模在波动中逐渐萎缩, 可能是冰川对MIS-2 后期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的响应。最里侧冰碛垄形成于16.5 kaBP, 可能标志着该地冰消期的开始。此后, 当子沟冰川大幅快速退缩。冰川融水在最里侧冰碛垄里侧低洼谷地汇集并被阻塞形成当子错。  相似文献   

4.
冰川与冻土     
冰   川P343.6 2 0 0 5 0 2 10 6 7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变化 =FluctuationsoftheglaciersontheQinghai TibetanPlateauduringthepastcentury/蒲健辰 ,姚檀栋…∥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 (5 ) .— 5 17~ 5 2 2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 ,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 ,使高原冰川末端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快速退缩 .以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山地的冰川变化幅度最大 ,而高原中北部山区和羌塘地区的冰川变化幅度较小 ,相对比较稳定 .显示出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在边缘山区较中腹地区更为敏感 .图 2参 30 (…  相似文献   

5.
冰川与冻土     
冰川P534.632005043113西藏阿伊拉日居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及其ESR年龄测定=QuaternaryglacialdepositsandtheirESRdatingre sultsonthesouthslopesoftheAyilarijuMountains,TibetAu tonomousRegion/朱大岗,孟宪刚…∥冰川冻土.—2005,27(2).—194~198在西藏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物,其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别为1161~730kaBP、319~336kaBP、211kaBP和105~15kaBP.测年结果表明,在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麓所发生的4次冰川作用,其形成…  相似文献   

6.
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构造背景、冰进时序、发育规模等研究表明,台湾山地保存着3期冰川作用遗迹,冰川的最大前进规模发生在MIS3b阶段,其规模大于MIS2阶段;日本山地冰期系列齐全,包含了末次冰期的早(MIS4)、中(MIS3)、晚(MIS2)3个阶段的冰进,其规模是MIS4/3阶段大于MIS2阶段;而长白山存在2期冰川作用的遗迹,即末次冰盛期(MIS2)和晚冰期.在相似的冬雨(雪)型季风影响区,冰川发育的时序与规模也有一定不同,反映出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区域性差异,在东亚季风影响范围内,末次冰期的环流变化在各地也很不一致.最新推算的现代理论雪线自北(日本)向南(台湾)依次递增,范围是2750~4245 m,除日本北部的高纬地区雪线降低值400 m之外,末次冰盛期(LGM)的雪线降低值在800~1300 m之间,平均值1000 m左右.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更新世山体的快速抬升为冰川发育的内因,如台湾山地在末次冰期的MIS3b阶段,山体的抬升量约为250 m,对山体的高度和雪线变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冰川     
P343。3 2003043005乌备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l号冰川40a观测事实二Asummary of 40一year observed variatlon faets of elimate and Gla-eier No.1 at headwater of Urumqi:iver,Tianshan,China/李忠勤,韩添丁,二//冰川冻土一2003,25(2)一117一123 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乌鲁木齐河源区处于一个最为显著的暖湿阶段.1958一2000年的42a间,1号冰川年平均物质平衡量为一188 6mm.累积物质平衡量达到一7925mm.1962年至今,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减缓,l号冰川年融水径流量有增加趋势.气温持续升高,冰川冷储减少可能是导致冰川加速消融的…  相似文献   

8.
气候学     
气候成因、要素与气候变化P4 2 6 .6 132 0 0 5 0 2 0 898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 =RelationbetweenabnormityofEastAsiansummermonsoonandsummerprecipitationineastpartofNorthwestChina/王宝鉴 ,李栋梁…∥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 (5 ) .— 5 6 3~ 5 6 8图 6表 1参 13(洪明 )BiP4 2 6 .6 14 2 0 0 5 0 2 0 899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降水特征研究 =PrecipitationvariationsonthesouthernandnorthernslopesoftheTiangerrangeinTian shanMountains/韩添丁 ,丁永建…∥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6 ) .— 76 1~ 7…  相似文献   

9.
气候和地貌对晚第四纪冰川发育差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高亚洲乃至全球冰川形成机制的探讨。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地冰川作用的时限和规模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西风带与西南季风带对晚第四纪冰川作用差异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对于中亚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冰川演化差异性关系不甚明确,两大气候系统控制下的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西部山地的冰期启动时间早,冰川规模随时间而逐渐缩小,冰川历史较为完整,绝对年代证据显示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是450 ka 左右的中梁赣冰期(MIS12);东部山地的冰期历史较短,仅保留末次冰期(~75 ka)的冰川遗迹,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冰川演化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性表明,影响冰川发育的因素不仅仅是区域气候,构造因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四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第四纪福建南北都没有冰川活动;再从福建的纬度和海拔2方面,证明福建第四纪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温度条件;最后指出所谓的冰臼,实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的壶穴.  相似文献   

11.
孙连云 《西部资源》2013,(4):81-84,91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已先后发现了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第四纪冰臼、冰河时期动物猛犸象与披毛犀化石等冰川遗迹.这些遗迹直接反映了第四纪古冰川的存在,再次推翻了“大兴安岭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论断.并对预测未来区域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四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第四纪福建南北都没有冰川活动;再从福建的纬度和海拔2方面,证明福建第四纪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温度条件;最后指出所谓的冰臼,实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的壶穴.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东部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张玉兰  贾丽 《地理科学》2006,26(2):186-191
通过对上海东部地区南汇鹤鸣孔、东海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第1阶段晚更新世晚期,反映气候凉冷稍湿;第2阶段前北方期,反映气候温凉略湿;第3阶段北方期,反映气候温和略干;第4阶段大西洋期,反映气候热暖潮湿;第5阶段亚北方期,反映气候温暖略干; 第6阶段亚大西洋期,反映气候温暖湿润。这为本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北部与俄罗斯赤塔洲接壤.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与新巴尔虎右旗管辖.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北东缘,属高原低山——丘陵草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600-1,000m之间,地势较平坦,牧草丛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专家已先后发现了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第四纪冰臼、冰河时期动物猛犸象与披毛犀化石等冰川遗迹.进一步证明了冰川遗迹与第四纪冰川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近期的几点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巍 《干旱区地理》1996,19(3):87-95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新疆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内陆西风型环境演变主末次冰盛期以来地冰川进退序列的建立,晚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及小冰期环境特征和西域砾岩下限磁性地层学年代的获得及第四纪沉积年代学进展等方面的进展,同时还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此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绝对年代的不断增加,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以及演化特点日益明确,为探讨中纬度地区的冰川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耦合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亚洲中纬度地区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西部山地的冰川规模随时间逐渐缩小,冰川历史较为完整,冰川规模大于亚洲东部,东部山地的冰期历史较短,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不同地区的最大冰川扩展规模在时间上不一致,尤其是在末次冰期旋回中,MIS3/4阶段的冰川规模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末次冰盛期(LGM),冰进时序和规模演化指示了不同的大气环流尤其是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对冰川发育的重要影响。此外,构造因素深刻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冰期系列。  相似文献   

17.
张威  刘锐  刘亮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871-882
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山地与岛屿冰期历史、冰川规模及其分布规律对深入探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最新的绝对年代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东亚沿海岛屿山地(包括中国台湾岛,日本本州岛、北海道,朝鲜盖马高原,俄罗斯远东山地等)的冰期启动与消亡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严格控制在末次冰期范围之内,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4至2,冰川的发育规模在末次冰期早中期(MIS3/4)大于末次冰盛期(MIS2)。对研究区各山地和岛屿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后,明确了影响东亚季风影响区冰川作用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因素、纬度因素和海陆位置等,它们控制着末次冰期冰川的发生、分布与期次。在此控制性因素影响下,东亚低海拔山地不会出现比末次冰期更早的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天山的第四纪冰川,人们所作的研究都是肯定的;但其结论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冰期的划分,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曾在我国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巴尔库山和博格达山)作过广泛考察,近年来又有机会再次到博格达峰南北坡工作,获得一些新资料,加深了对我国天山第四纪冰川的认识。应当指出,我国天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具有多期性。现就博格达峰南北坡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其相关沉积,并借鉴南北麓一些第四纪钻孔资料,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秦岭太白山古冰川发育与黄土高原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古冰川遗迹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太白山雪线变化和冰川发育过程,将其与黄土高原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模式对比,阐明了太白山雪线变化和冰川发育的时代和时间序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擦痕”“颤痕”等不符合冰川地貌证据的专有属性和判别标准,冰期划分和雪线重建不符合科学发现与科学事实确证所需的充分条件,即不满足“将古论今”、地貌组合三要素系统配套、成因-环境一致性的判别原则和方法。因此认为,山东中低山丘陵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学者提出“低海拔型古冰川”的论断,是基于例外主义的泛冰川论,必然会引致“雪球地球”事件进而颠覆第四纪为灵生纪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