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适时播种,达到一次全苗、早苗早发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基础.本地(荆门市沙洋农场)农谚称:"春分早,立夏迟,清明谷雨正当时".这是当地群众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棉花播种规律,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陈克勋 《气象》1977,3(1):4-4
每年清明前后,是我地早稻播种的关键时期。由于每年的天气特点不同,有冷有暖,早稻播种的适宜期就有早有晚。为了作好春播气象服务,近几年来,我们以“三九不冷倒春寒”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早稻适宜播种期早还是晚的长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早稻播种期对气温的要求,一段认为,湖北黄陂地区适宜  相似文献   

3.
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我区春播大忙时期。但这段时间内往往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长时间的阴雨低温,造成倒春寒天气,给早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我们以“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春播期有无倒春寒的中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农谚“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在我区流传较广。“社”是指春社,在春分附近,是指3月中旬或以前如果发生青蛙叫,后期将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阴雨低温天气。春季青蛙叫发生在燥热的夜晚,燥热之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及人工气候箱试验,观测及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冬玉米抽雄、吐丝及开花散粉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抽雄、吐丝及开花散粉的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汉中 《气象》1979,5(5):30-31
在上一篇文章(见本刊1979年4月号)中,根据涿县与晋县两年分期播种资料之对比分析,论证了大豆的某些品种开花到成熟之发育速度,明显地受光照之影响,短光照加快发育,长光照反之。本文引用丁振麟教授《我国大豆生物气候适应性的研究(一)》一文中,四月白等六个品种1956年分期播种与地理播种中有关出苗、开花、成熟日数的原始资料,配合各地当年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并发展了上文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1 玉米果穗“不满尖”的原因玉米果穗顶部有 2cm左右不结籽 ,俗称秃顶或不满尖。造成玉米秃顶的气象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 (也称“卡脖旱”)影响 ,抽不出雄穗 ,或雌穗抽丝时间推迟 ,花粉盛散期已过 ,致使雌穗顶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顶 ;二是在受粉期间阴雨过多 ,花粉散不开 ,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 ,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顶。除此之外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和前期生长缺磷钾也是玉米“秃顶”的两个重要原因。后期缺肥可使玉米发育到中途便停止生长 ,使尖上秕粒增加而成秃顶 ;前期缺磷钾则可造成玉米孕穗抽丝开花期的…  相似文献   

7.
萝卜起源于温带,属半耐寒性蔬菜,它适应性强,生长期短,栽培和管理方便,成本低、产量高,便于运输和贮藏。上海地区的夏秋长萝卜在7月份开始陆续播种,一直到10月上旬播种结果。10上旬开始上市,一直延续到次年的2月底,上市时间前后持续15个旬,对于缓和上海市莱蔬菜淡季紧张状况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青干”群众又称“腾死”,是灌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随天气特点,作物生育状况,地势土质和农业技术措施而异,一般发生“青干”年份小麦可减产5—10%,严重的可达20%或以上。因此分析和掌握“青干”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措施对我区小麦高产稳产有一定意义。一、“青干”发生时期及其成因农谚有:“夏至后的雨,麦头上的霜”、“小暑前后的雨,秋天的霜”,说明“青干”主要发生于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就灌区而言,大约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9.
引言 “冬暖寒节,春雨多”这条农谚是说冬季气温高低与春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我们对这条农谚进行了验证,用来预报春季(3~5月份)的降水量,连续使用了四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树站1953—2011年59年的常规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玉树地区夏季昼夜降水的特征,并利用2004—2011年8年间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逐时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953—2011年59年间玉树结古地区夏季降水夜雨特征较为明显,夜雨率达到66%。在小雨量级,夏季昼雨频次都大于夜雨频次,但在小到中雨量级时,夜雨发生频次开始增多并多于昼雨频次,而且这一增多趋势在随着降水量的增多而迅速增大。夏季平均而言,85%的中到大雨和92%的大雨过程均发生在夜间时段内,且发生在7,8月夜间较6月夜间多。夏季不同小时雨强的出现频次,夜间均大于白天,夜雨频次占总降水频次的60%。降水多发时段为19时至24时及凌晨3时至7时之间,少发时段为11时至13时。小波分析表明:昼夜降水变化具有5—10年的短时间尺度变化周期及15年左右的长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夜雨的周期性在80年代后有所加强,而昼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遵义市14个气象观测站2005—2015年逐时降水资料,从逐时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昼夜分配等方面分析了遵义市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都主要集中在夜间,其中春、秋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较为统一,夜间降水量级、频次和强度都明显多于白天;而冬季降水日变化总体不大,夏季降水日变化则表现为多波动性。遵义市夜雨特征显著,6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夜间,其中春季夜雨比率最大,其次是冬季,再次是秋季,而夏季夜雨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夜间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占全天的合计比率冬、春、夏、秋季全市平均分别为68%、77%、54%、63%。降水量日变化与降水频次关系密切,受降水强度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2.
1玉米果穗"不满尖"的原因 玉米果穗顶部有2 cm左右不结籽,俗称秃顶或不满尖.造成玉米秃顶的气象因素主要有二:一是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也称"卡脖旱")影响,抽不出雄穗,或雌穗抽丝时间推迟,花粉盛散期已过,致使雌穗顶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顶;二是在受粉期间阴雨过多,花粉散不开,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贵州1961—2019年81个站点逐日20—20时、20—次日08时降水数据,分析贵州省59 a的夜间降水、夜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地域变化M-K趋势,总结近4a夜间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现状。结果显示:①贵州省夜雨和夜间暴雨现象显著。夜雨率均值高达62%,5—9月夜间暴雨集中,约占全年的84%,6月为高发期。省西南部降水总量高,夜雨比例高,夜间暴雨比重高,是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中的重点关注区域。②近59 a全省整体上夜间降水量减少,但夜间暴雨出现愈加频繁。未来需多关注遵义(道真、桐梓、湄潭)、黔东南和毕节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加的夜间降水,增强夜间暴雨监测及服务能力。③贵州省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集中在21时—次日04时,22时发布量最大,致灾严重的大暴雨预警(红色级别)信号82%以上出现在夜间(20—次日08时),服务压力很大,完善预警发布机制有利于推进预警信号服务。因此,较之白天,需更加重视贵州山区的夜间暴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节气顺序和我国古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次序,在历史上曾有过变动。我们现在“雨水”后是“惊蛰”,“清明”后是“谷雨”。可是历史上曾有过“惊蛰”放在“雨水”之前,“谷雨”放在“清明”之前的时期。本文对这种名称顺序颠倒作了研究,发现了这是古人因气候有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并由此推论了我国古代气候的变化,最后将所得结果与竺可桢同志生前对我国古代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相印证,发现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5.
谢柏华 《气象》1982,8(9):24-24
大家知道,系统性云、指示性云、地方性云和天物象与天气演变密切相关。它们常常能反映未来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并能预示本地未来的天气变化。我们在日常天气预报中,除运用天气图和本站指标模式外,还辅以对三性云和天物象的观测并结合农谚来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了预报质量。下面介绍我们近几年来验证农谚以及观测三性云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一些实例。 1.我地有农谚;“云向北,下不测”。意思是云向北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6,(1):12-13
一、预报思路“冬干天气暖,来春必有倒春寒”,这条农谚在贵溪地区流传甚广,其意思是:冬天少雨、高温,预兆早稻播种期间会有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不利于早稻育秧,甚至会造成毁种烂秧现象。就韵律概念来说,春、冬还具有120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温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大田复播大豆被视为“禁区”.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大豆播种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立体式栽培格式的研究,既解决了大豆出苗难的问题又迎合了大豆的生育习性,终于获得了在高温干旱地区复播大豆及间作丰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银川灌区“春潮”(又称“反浆”)一般于“惊蛰”前后开始起潮,至“春分”前后达盛潮期,“清明”前后落潮。从起潮至落潮期约持续一个月左右。春潮期正值我区夏作物(主要如春小麦)播种至出苗阶段。若“春潮”大、持续时间较长,湖田、滩田、部分稻茬田土壤过于潮湿或者有积水,已播下去的种子容易霉烂;来不及播种的等落潮后再播种往往误了“农时”。勉强播种的,因人畜践踏、播种过深、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20.
朱伯伦 《贵州气象》1998,22(2):41-42
在亚热带地区,若按常规的栽培方法,春菜(茄子、辣椒、著茄等)要在春分一清明播种,7月上旬前后才能收获。这样,越冬秋荣与春菜的收获期相距甚远,因而就会出现明显的“青黄不接”时段,即所谓“淡季”。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近年来对春菜栽培进行改革,采用了“三部曲”(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