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一定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以某滑坡、崩塌群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该地灾隐患点的成因,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验算,并对治理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仁博高速公路新增崧岭互通立交项目施工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本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区域工程建设形成了大量的路堑边坡崩塌/滑坡、基坑(涵洞)崩塌、路堤边坡崩塌/滑坡和鱼塘岸边坡崩塌/滑坡等,对工程施工不利。识别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5处和危险性中等区7处,为进一步确定治理方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地质灾害规模参数幂律相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规模参数幂律相依性进行定量研究,拓展了规模参数之间幂律相依性的研究范围。研究结果发现:1地质灾害规模参数的幂律相依性不仅存在于体积与面积之间,而且存在于面积与长、面积与宽等参数之间;2幂指数可以作为间接反映区域地质灾害或者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宏观特征表征谱;3体积与面积关系式的幂指数分布为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面积与长关系式的幂指数分布为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面积与宽关系式的幂指数的分布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大型滑坡13处,中型滑坡73处,小型滑坡94处,崩塌全为小型岩质崩塌。忠县背斜轴部、长江干流两岸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灯塔村—任家镇、任家渡长江左岸、高家镇—龙孔场—洋渡镇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布在长江干流右岸洋渡镇一带为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区,令牌山,大树坝、洋渡溪、太平寨为地质灾害危害性中等区,这些地区应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平县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截止至2017年11月5日,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其类型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四种,连平县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稀少。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列举出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希望为该地区今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东公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近年公路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 提出在道路选线和施工时, 应重视地质环境调查, 必须对路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提高防灾意识。对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作整治时, 应注意调查灾害区的地质环境及其灾害的机制, 必须重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施用抗滑和边坡治理方法。应加强重点路段潜在危险的路基和边坡进行预测预报, 提高减灾防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赵珊 《西部资源》2011,(2):26-26
近年来,随着山区工程开发活动的增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2010年,内蒙古共发生地质灾害26起,其中崩塌7起、滑坡2起、泥石流3起、地面塌陷14起,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40万元。因此,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已成为国土部门的一  相似文献   

8.
大宁县城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破碎,黄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制约着城区工程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1∶10 000比例尺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了大宁县城地质灾害破坏演化模式,定量评估了地质灾害财产风险和人员风险。结果表明:(1)大宁县城周边斜坡地段共发育地质灾害29处,主要类型为滑坡和崩塌,滑坡均为黄土滑坡,其破坏模式大体可分为"拉裂—推移式浅表层破坏模式"和"滑移—压致拉裂式中深层破坏模式"2类;崩塌包括土质崩塌和岩质崩塌,其破坏模式可分为"滑移式破坏模式"和"倾倒式破坏模式"2类。(2)29处地质灾害财产年损失为0.00016~5.859万元/a,单人年死亡概率为2.205×10~(-6)~2.736×10~(-2)。(3)根据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和风险评估结果,对大宁县城地质灾害制定了搬迁避让、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防治等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建议。研究成果为开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管控工作提供了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丰顺县海拔高度、斜坡高度、地形坡度与滑坡和崩塌两种自然灾害的统计数据分析,以及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的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地质灾害的多方因素,为后续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奎屯河山前扇形地的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屯河山前扇形地(简称奎屯扇形地)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尘暴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具有特殊的发生规律和表现形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地段性的地质灾害活动进行了分析、评价,初步提出有方向性的躲避和有目标性的抗灾.以及主动控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采矿活动较为活跃的昆明市为研究区,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监测调查研究。通过ENVI5.1对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开展了昆明市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类矿山地质灾害,以崩塌灾害为主;区内共解译了矿山地质灾害193处,野外调查验证了168处,遥感解译精度为87.05%;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开发活动较为强烈的安宁市和东川区境内。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客观上造成了地质灾害的易发和多发,使我国成为近年来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地质灾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每年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地质灾害给城镇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威胁。在三峡库区,长江干支流两岸已查出崩塌、滑坡428个,其中分布高程在180m上下的约300个,预测在库水作用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修文县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简要分析在修文县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具体方法,论述1∶5万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案。在充分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遥感、地面调查、地质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调查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不稳定斜坡(含人工边坡),本次调查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不稳定斜坡为调查重点。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滑坡崩塌体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全  刘希林 《山地学报》2005,23(5):579-58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在现有资料和工作深度的基础上,对工程区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区,库区内崩塌最为发育,滑坡较少;在不同的库区,岸坡的变形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崩塌堆积体主要发生在碎裂(松散)岩质岸坡地段,分布于库区的崩塌堆积体中,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25%,潜在不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50%;分布于库区的滑坡堆积体中,潜在不稳定或不稳定的滑坡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6.
丁楠  熊海钦 《西部资源》2014,(5):108-109
根据克什克腾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克什克腾旗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对已发生的四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水的作用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兴宁市黄槐中学后山边坡受强降雨作用出现土体剥落等地质灾害,通过对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调查,结合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滑坡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了直线滑动法计算评价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结合对该工程的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地质构造是灾害发生的先决条件;岩土结构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基础;地形地貌是灾害发生的直接基础;水的作用是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工程活动是灾害发生直接诱发因素。同时简述了该滑坡、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致灾机制。  相似文献   

19.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和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的影响,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通过调查与评估,到2008年底为止,全市发生各类大小的地质灾害共77处,其中滑坡66处、崩塌8处、地面塌陷1处、地面沉陷1处、泥石流1处,导致死亡5人,毁房234间,毁田26.4hm^2(396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42.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8744.0万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漾濞县具有典型的山地特点,每年其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漾濞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中,通过"3S"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漾濞县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基于ArcGIS的地形分析,提取出了坡度和坡向等重要的地形因子。通过研究发现:坡度是漾濞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漾濞江及其支流上游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基础;同时阳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坡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发生频繁。最后,制作了漾濞县坡度、坡向分析图,指出了漾濞县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为其他山地地区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