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欣欣  吴波 《西部资源》2023,(3):147-148
金、铜、铁、多金属矿产为国家急需矿种,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其需求日趋强劲。对研究区充分研究和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和物化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化探异常中心部位(即矿化集中地段),在地表和浅部进行工程控制了解,在物探视电阻率异常区进行了钻探深部验证,发现多处铜金矿(化)体,并预测了盲矿体的赋存部位,推测了找矿远景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月山矿田内月山岩体、总铺岩体、五横岩体综合对比研究,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认为月山矿田内各岩体岩石来源于同一岩浆源,演化途径相同,并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受了地壳的混染。岩浆后期分异差异导致各岩体含矿性不同。这一研究成果对在月山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横岩体与月山岩体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其岩性及围岩条件相似,成岩年代十分相近。月山岩体及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点)18个,所以研究两个岩体空间位置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次收集以往磁测资料,进行小波多尺度分析,并对五横岩体及月山岩体北枝可控源深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两个岩体深部是相连的。本次研究成果,为五横地区的找矿突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振斌 《西部资源》2012,(1):161-162
内蒙古达茂旗下日陶勒盖(CU32异常区)铜多金属矿区,该区位于华北地区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接触界线的地槽区一侧,具有很好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多处铜金矿(化)点。矿区内又发现有规模较大的矿化蚀变带和2个激电异常带,是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有望区域。应加强该区的综合研究,分析以往地质成果,调整找矿思想,选择有望重点地段开展工作,力争找矿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黑柱山地区位于青海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乌兰乌珠尔华力西期铜(锡)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研究区工作程度较低,找矿远景不明朗。通过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化探、矿(化)体特征等,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了区内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认为I矿化破碎带具有寻找石英脉型铜矿的潜力,AS6、AS7异常区具有寻找铜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拉干特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但总体工作和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以往有限的地质资料整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工作成果,从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因类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判定本区铜矿(化)体的成因与黑云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并受构造带控制,矿床类型属脉状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矿床,深部原生矿也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找矿前景较为可观,为本区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相继发现了乌兰德勒铜钼矿、准苏吉花钼钨矿、乌日尼图钼(铜)矿,乌花敖包钼矿和达来敖包钼矿等,在阐述乌兰德勒(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总结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找矿经验,探讨物化探方法的找矿效果,总结综合找矿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乌兰德勒钼(铜)矿勘查过程中,激发极化法起到了很重要的的作用,激电中梯测量在面上圈定极化体范围,激电测深确定极化体产状及埋深,取得了该区深部不同空间的地质成矿信息,激电测量对深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钻探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低阻、高极化是该区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9.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在金属矿勘查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查明铜钼矿在深部空间位置和深部构造的发育情况,在测区内进行了以CSAMT为主的多种电磁方法综合勘探。经过数据精细处理,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岩矿层物性特征,圈定了矿体的大致范围和控矿构造。通过钻探验证,说明了该方法在本区域及外围找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甜水井—乌珠尔嘎顺—雅干三级成矿带中高石山铜金矿区初步勘查,新发现两个矿(化)带即南矿(化)带和东矿(化)带:南矿(化)带赋存在志留系安山岩中,矿种为金、铜,受破碎带、裂隙控制;东矿(化)带赋存在石炭系石英闪长岩与安山岩接触带中,为细脉浸染状隐伏铜矿带,其特点为深部有矿层增厚、品位增高趋势。结合现有资料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认为本区资源潜力较大,应加强深入的找矿研究,以期在铜、金矿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通过1∶10000地质草测初步查明了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情况和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地质因素,配合槽探、钻探工作发现多处石墨矿(化)点和石墨矿(化)体,对具找矿意义的物探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对所发现矿(化)体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矿(化)体成因类型,提出了找矿方向,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文军  何龙鹏 《西部资源》2015,(2):123-125,128
本文通过对旬阳县小河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金的富集规律,确定了与成矿有关的容矿地层、源区性质和成岩构造环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的总体方向,对深部重点找矿区和外围成矿预测区成矿远景及找矿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如图分场—毛登水库锡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突泉—翁牛特旗Pb-Zn-Ag-Cu-Fe-Sn-REE成矿带,该矿区是在内蒙古毛登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的一处矿产地,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特征研究后发现,矿区断裂构造、矿(化)体及蚀变带发育;蚀变带规模大且蚀变强;物化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且与矿区套合性好;钻探深部见矿效果好,矿化蚀变强。经过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甘俊 《西部资源》2023,(4):132-134
安徽池州白虎山地区属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沿江铜金硫铁成矿亚带,位于贵池成矿区东南部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良好,矿产主要与侵入岩有关。为进一步查明矿(化)体成因,在该区开展高精度磁测与CSAMT勘探工作,结果显示,磁异常区域主要为三处,主体侵入部位对应勘查区北部C2、C3磁异常,认为C2、C3磁异常南侧和C1异常化极后显现的各主要局部异常分布区域应为勘查区找矿远景部位,CSAMT测量结果反映勘查区垂向地质体分布特征,有效划分了蚀变带,与磁异常结果对应关系较好,在推断的蚀变带位置均显示明显的磁异常,可为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滇西保山核桃坪矿集区位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之保山-镇康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带北段,目前已发现多个矿床点,并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往研究表明矿集区深部存在隐伏的中酸性岩体为矿集区成矿的主要地质体,但在勘查中均未揭控到岩体。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矿集区及周边岩浆岩类型、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集区成矿特征,分析不同岩浆岩与矿集区成矿的关系,认为矿集区岩浆热源远程矽卡岩型Cu-Pb-Zn矿床主要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华里西期基性岩、晚白垩世花岗岩、古新世花岗岩及晚始新世花岗岩富集Cu、Pb、Zn等成矿元素,可能为矿体进一步富集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流体及热动力,有助于矿集区勘查找矿。  相似文献   

16.
蒙布瓦地区地处伊鲁米德、赞比西、莫桑比克等三个断褶带复合部位的蒙布瓦铜金成矿带。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加丹加系矿山群上罗安组-木瓦什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系和孔德龙古群碎屑岩。受区域构造制约北东、北西、近东西等多组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研究区地处多个构造岩浆旋回构造带复合部位侧缘、蒙布瓦铜金成矿带,具有优越的构造岩浆活动及较强铜金矿化背景条件。AP1、AP2、AP4三个物化探综合矿化异常区中乙1级土壤综合异常具有较大的分布规模,且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异常区分布地段已发现有铁(铜)硫化物矿化体、铜金矿化体,具有较大的寻找铜(金)多金属矿床的远景潜力,建议进一步勘查并以AP1、AP2、AP4三个重要异常区的验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周怀鲲  瑞凯 《西部资源》2014,(1):139-140,143
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详查区,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2条矿化带,圈出6条矿(化)体。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矿床,含金层位主要为乌拉山群;赋矿围岩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建造的中—高级变质岩。  相似文献   

18.
积阴功台铜金矿区位于昌马-九个泉加里东期铜、金成矿带上。矿区共圈出金矿体5条,铜矿体2条。本文在分析前期勘查成果基础上,总结了积阴功台铜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该区成矿潜力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分别是:最早的灵长类骨架及简鼻猴类的系统演化,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规律与重大发现,自主研发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系统,我国烧绿石超族新矿物研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相山大型铀矿田科学钻探深部成矿环境与铀多金属资源突破,中国石油致密油基础地质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勘探重大突破,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研究。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分别是: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和物化探等工作,对二道河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矿床成矿地质体为早白垩世细粒闪长岩,多种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复合叠加,促成了二道河大型银多金属矿的形成,矿床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