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山东日照傅疃河口湿地脆弱性特征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范龙  郗敏  李悦  张羽  杨玲 《湿地科学》2015,(3):322-326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东省日照市傅疃河口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重建措施和工程。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傅疃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湿地基底和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湿地水源的不稳定性和水体水质的胁迫性及人类活动过度干扰和湿地的难恢复性3方面。该湿地生态恢复措施包括:科学建立河流缓冲带、撤拆围堰和疏通水道,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建设调蓄工程和采用截污导流措施,以恢复湿地水文和水质;开展湿地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为动物尤其是水禽提供较好的栖息地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前缘近十余年的冲淤演变及工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2008年国家专业部门测量的长江口口门区水下地形图及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三角洲近十余年的冲淤过程:1)在长江来沙显著减少的背景下,三角洲出现了由淤到冲的转换,1994-2000年、2000-2008年,长江口门研究区(1 500 km2)净淤积量分别为7.25亿m3(1.21亿m3/a)和-1.23亿m3(-0.15亿m3/a),冲淤转换的临界输沙率约为2.97亿t(大通站).冲淤转换的时间大约发生在2000-2002年;2)三峡水库蓄水加速了长江来沙的减少,近几年入海泥沙减少和河口口门区出现的冲刷有一半左右归因于三峡工程的运行;3)2000年以来,河口口门外水深超过7 m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蚀退,尤以10~20m区域侵蚀最为强烈,但0m以上潮间带滩地较前一时段淤积加强,1994-2008年,四大滩地的面积平均增长了约34.2%.研究结果表明:入海泥沙减少是长江三角洲由淤积转为侵蚀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及三角洲的侵蚀,河口滩地的逆势淤积是近年一系列的河口重大工程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分类原则 参照《地矿部工程地质图制图要求》,结合实际资料,将岩(土)体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类和岩组,及不同的灾害类型。 1、岩(土)体分类 一级分类:按岩石的成因划分建造类型。 二级分类: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结构类型划分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 2、灾害地质分类 根据成因分类:(1)自然因素即动力地质问题;(2)人为因素即环境地质问题。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4.
钱塘江河口治理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吉余 《地理研究》1997,16(2):52-56
阐述了40年来钱塘江河口治理的成就,在涌潮河段束窄整治了64km游荡不定的河道。围垦了90万亩的土地,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南岸围垦,水流北逼,潮流掏蚀北岸鱼鳞石塘的塘脚,塘石松动,急待修理。鉴于钱塘江北岸的海塘具有保护太湖平原的重要的作用,综合治理北岸海塘至为迫切。对钱塘江北岸标准塘建设计划进行了评价,认为标准塘方案规划有据,目标明显,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展望了钱塘江河口治理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河流近口段与河口段的衔接问题,河口段与杭州湾的衔接问题,以及口内外泥沙交换问题,应该作为重要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焕庭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1,21(3):218-222
大河河海划界不能简单地把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河海分界线。文中分析了大河珠江河口的自然与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后,提出主要根据咸水入侵和淡水冲出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并参考港口航道、水利和环境监测等因素,划出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由水行政机关主管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的行政事务是适宜的,要大力协调段内所有涉水项目的规划和工程的计划行动。  相似文献   

6.
滇池水环境污染的工程治理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20多年,各级政府实施了60个治理项目,投资了几十个亿,但至今滇池水质改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及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各种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加上滇池地处盆地最低点,污染物基本上都随水流入滇池。而滇池所处地域地貌条件,决定了其径流面积小,水资源量少,蒸发量大,使滇池富营养化及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使滇池处于严重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难之中。滇池污染治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需要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采取更直接有效的措施--通过建设主城区截污工程和外流域引水工程,来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加快污染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近期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黄海军  樊辉 《地理学报》2004,59(5):723-730
作者选用1986年和2001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分形理论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河口岸段潮滩潮沟的发育演变。结果表明:近15年来,挑河口~106站和现行水河口(1976~1996年黄河入海口,下同)~甜水沟岸段分维值D增大,呈顺向演替;其余岸段分维值均减小,表现为逆向演替。人工围垦挤占了大面积潮滩,人工岸线不断向海扩展,其最大推进速率达0.8 km/yr;同时,潮沟长度缩短,最严重的岸段每年减少14.9 km。通过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三角洲潮滩发育的重要因子,其导致整个三角洲的潮滩体系严重退化,自然形成的潮沟时空谱系不复存在;另外,发育时间长短、入海泥沙、海浪和潮流对潮滩发育演变亦非常重要。目前,黄河三角洲潮滩可分为河口滩、潮控滩、浪控滩和人控滩4大类型。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苏州河水质污染的特定状况 ,提出在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 ,应积极推行支流截污、引清调水、底泥处理、曝气复氧、沿岸绿化 5大工程 ,以达到彻底整治苏州河水质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而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是这四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岩土力学对结构工程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岩土工程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10.
川藏公路冷曲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公路改扩建工程。深入系统地认识冷曲河廊道工程地质条件是保障工程建设和交通安全的科学基础。本文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行了定性的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岩土体内摩擦角与粘聚力、断裂密度与活动性、外动力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工程地质指数与集对分析模型分别对工程地质区及亚区进行定量评价;将定量评价结果与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用公路灾害线密度进行验证,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为3个区和6个亚区,并编制了廊道工程地质分区图,结果可为川藏公路工程整治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州市增城区某酒店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对拟建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做出了相应的评价,为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工程参数,提出了地基与基础方案的建议和有关的工程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闽江河口感潮段塔礁洲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每月小潮日定期向试验样地施加0、60和120 kg S·hm-2·a-1的K2SO4溶液,探讨闽江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特征对SO_4~(2-)沉降的响应,并同步观测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对照(CK)和2个SO_4~(2-)沉降处理CO_2排放通量具有相似的月变化动态,夏秋季节排放通量较高,冬春较低。2)除夏季60 kg S·hm-2·a-1的SO_4~(2-)输入显著降低CO_2排放通量外(P0.05),2种SO_4~(2-)处理均未显著影响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P0.05)。3)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下的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测围绕天桥隧道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工作,初步查明隧道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软弱围岩段以及富水地段,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长大隧道施工中应注意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现状,重点就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室内试验以及现场检验与监测等技术手段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论述,最后探讨了某公路隧道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国沅 《西部资源》2023,(3):19-20+23
软土作为一种不良土,在汕头市区广泛分布,其工程特性表现为天然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等,易发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汕头市中心城区城市地质调查,对汕头市区软土埋藏条件、结构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由其引起的沉降变形、滑移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并在软土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提出工程地质建议,对区内工程建设和地面沉降防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消落带春夏出露,植物生长茂盛,可能拦蓄提取大量库区营养盐,研究消落带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富集特征及其种间差异将为三峡消落带高效截污植被的筛选与重建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三峡水库消落带实地调研,采集典型草本植物,测定生物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富集系数和养分累积吸收量,从生态计量角度分析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优势草本植物有苍耳、青蒿、籽粒苋、铁线蕨、鬼针草、水蓼、稗草、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牛鞭草等。地上生物量的种间差异显著,苍耳和青蒿的地上生物量最高,铁线蕨地上生物量最低。(2)不同种类草本植物的氮磷吸收富集能力差异显著,苍耳和水蓼的氮富集系数最高;狗牙根和青蒿对磷的富集系数最高,苍耳和青蒿氮磷累积吸收量最高。另据植物对氮磷的富集系数、累积吸收量和其地上生物量,可将消落带草本植物分为5类:强氮磷富集型(苍耳和青蒿)、氮富集型(籽粒苋)、磷富集型(狗牙根)、弱磷富集型(水蓼和空心莲子草)、弱氮磷富集型(稗草、鬼针草、铁线蕨和牛鞭草)。(3)若仅考虑植物对消落带土壤(底泥)的养分吸收,强富集型和富集型植被具有更强的光合吸收提取效率,生态截污能力强,因此,消落带截污植被恢复草本可选苍耳、青蒿、籽粒苋、狗牙根等。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55年黄河改夺大清河河道后于山东利津县东北入海。至今黄河尾癌河道历经10次大的改道变迁,塑造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形成了7个主要的亚三洲堆积体。该文利用黄河尾癌河道改道资料,近、现代河口流路变迁图,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图以及1985-1986年的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钻孔数据进行沉积层序分析,将今论古,反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貌,研究结果近似展示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二维平面的发育演变和其时其地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矿区地层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查明对矿床开采不利的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与分布,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露天开采矿床开采边坡稳定性,以广东省恩平市某钼矿为例,通过矿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岩(土)体力学实验等方法,确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确定开采边坡稳定角不大于43°。  相似文献   

19.
胡卸文,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系主任。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92年以来,胡卸文共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跨世纪青年人才基金及省部级等20余项科研项目。多年的科研工作使其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环境工程地质和岩土体稳定性及其加固治理具较高的学术造诣,尤其在岩体分级及其力学参数取值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论点和手段。如所完成的“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坝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成果中,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岩体质量分类,他改变以往只进行“质”(即地质属性)的分级,而无“量”(即岩体力学参数)相配套的习惯作法,提出了普遍意义上岩体质量分类体系,即除对岩体质量的优劣进行分级外,更重要的是包含相配套的岩体力学参数选取这一重要内容。并从系统理论出发,得出了力学参数与反映岩体质量优劣的指标相关式,使岩体质量分类更趋合理,同时也使力学参数选取更加客观反映实际。该项目在1996年经部级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工程建设数量显著增加。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在施工前做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文章首先对工程地质工程勘查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程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地质勘查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