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拉尔玛矿床中自然金及共生矿物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对自然金的矿物学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决定自然金形成及在矿石、矿物中配分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吉林海沟金矿床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是一个大型的沉积变质—热液矿床。自然金是矿床主要的金矿物,它主要富集于自然金—硫化物阶段。自然金的晶形多呈各种形态的显微金分布于硫化物、碲化物及石英的粒间或裂隙中。它的比重大,其晶胞参数与纯金接近。金的成色高并且变化小,成色的高低与矿物组合有关,但矿化深度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大。金的颜色指数随成色的变化而变化。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与矿床成因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超纯自然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产有自然界中十分罕见的超纯自然金。超纯自然金的Au含量在99 %以上 ,Fisher成色接近1000。自然金中含有Ag、Pb、Zn、Cu、As、Sb、Hg、Bi等显微化学组分。与一般自然金相比 ,超纯自然金的Ag 含量显著偏低 ,而Pb、Zn、As、Sb、Hg、Bi等显微化学组分含量趋于偏高 ,且较稳定。理论分析表明 ,超纯自然金的形成与强氧化性的酸性成矿流体有关。流体中金、银主要以MeCl2-(Me=Au或Ag)的络合物形式迁移。推断矿床成矿可能与区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孟繁聪 《黄金地质》1998,4(4):30-32
影响金成矿色的因素较多,包括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变质程度,成矿时代,成矿温度和矿化阶段等,其中金矿床形成深度是最关键的因素。矿床形度大,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慢性,形成的成色高;形成深上,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快,形成的金成色低。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金红石矿床金红石自然颗粒产状及粒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徐少康 《化工矿产地质》2001,23(2):101-103,108
我国已知主要金红石矿床有江苏东海榴辉岩型、湖北大阜山榴闪岩型、豫陕交界处八庙—青山角闪片岩型、陕西凤凰尖千枚岩型及山西碾子沟直闪 (片 )岩型 5个 ,前 4者为变质成因 ,后者为变质蚀变成因。变质型矿床 ,金红石自然颗粒主要为单晶、粒度较细、分布均匀 ,随着变质温压降低、粒度有明显变小趋势 ;变质蚀变型矿床 ,金红石自然颗粒主要为集合体、粒度粗、局部富集。其成因前者为变质过程是没有水参与的“干变”及变质温压的改变 ;后者蚀变过程是有水参与的“湿变” ,并且其环境为金红石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800粒自然金的研究为基础,系统讨论了自然金的标型特征。研究指出:本矿床应具较大规模,矿区内除J_2、J_4角砾岩体外,其余几个角砾岩体也应有一定远景,{111}、{111}+{100}、{110}的出现可指示富矿地段,自然金晶体形态的空间分带规律可确定(岩)矿体的剥蚀深度及评价外围角砾岩体的含矿性及远景;自然金中Bi可做为找矿评价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金成色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金成色的因素较多,包括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变质程度、成矿时代、成矿温度和矿化阶段等,其中金矿床形成深度是最关键的因素。矿床形成深度大,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慢,形成的金成色高;形成深度小,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快,形成的金成色低。以胶东金矿为例,统计并定性分析了这种关系,证明胶东金矿区存在类似的规律,据此可以推广,以矿床金的成色来判断矿床的形成深度和矿体的延深情况。胶东金矿金成色较低,以550~750居多,反映了金矿成矿以中浅成为主。南张家金矿金成色最低,暗示其形成深度最浅(小于1.5km)。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进行了系统论述.根据46个矿床近1000个自然金成色数据综合归纳,首先对Au-Ag系列矿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并对各类型、各矿种、各矿床中的自然金成色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影响自然金成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自然金和银金矿成色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长顺 《黄金地质》1995,1(3):61-66
详细论述了自然金、银金矿成色与金矿形成时代、成矿深度、压力、温度以及矿化阶段、变质程度、矿床类型、溶液的PH值、Eh值等关系,通过对金成色的研究,可从中找到与成矿有关的因素和规律,以例用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0.
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松  丁俊华 《矿产与地质》1995,9(4):287-292
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进行了系统论述。根据46个矿床近1000个自然金色数据综合归纳,首先对Au-Ag系列矿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并对各类型、各矿种、各矿床中的自然金成色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影响自然金成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岩金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的某些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的金矿物。研究金的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的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的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的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的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的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的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 的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的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是著名的稀土_铌_铁超大型矿床 ,具有多期热液活动、矿物成分复杂的特点。前人对它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 ,关于金等贵金属元素及其矿物在该矿床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特征的报道很少。近期笔者通过重砂分离 ,在白云鄂博的稀土矿石中发现了自然金。自然金是在白云石型磁铁_铌_稀土矿石 (0 0BYC2 8)的人工重砂中见到的 ,该矿石为萤石、独居石、氟碳铈矿和磁铁矿矿化的白云岩。第一次重砂分离是在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进行的 ,样品的重量约为 2 0kg ,用于此矿石样品破碎的所有设备都经过彻底的风淋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资料,对枫木坪矿段矿石特征、矿体特征、成矿阶段划分和含金黄铁矿成分等研究,探讨枫木坪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以期为后续勘探、选冶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基础信息。研究表明:枫木坪矿体陡倾斜脉状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平面上呈“中间厚大、两侧较薄”,纵向上呈“上厚下薄”的特征。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毒砂和少量金、黄铜矿和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云母等。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可见金和不可见金2种形式。可见金呈不规则粒状、片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和毒砂中,形成包体金、晶隙金和粒间金等;不可见金多富集于含砷黄铁矿中部环带,金赋存方式有纳米级自然金和固溶体金。枫木坪矿段不可见金富集主要与As-取代S-进入黄铁矿有关,黄铁矿晶格发生扭曲和位错,形成空位和缺陷,易于Au+富集。黄铁矿成分指示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桂北浅变质岩系的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14.
浙江某金矿床系变质火山岩中的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为火山热液金矿中较独特的类型.通过对该矿床的自然金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研究,提供某些有关矿床成因的信息,对总结火山热液矿床类型及找矿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自然金银矿物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自然金银矿物的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自然金银矿物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来反映:(1)矿床中自然金银矿物的组合特点;(2)自然金银矿物内部Au、Ag含量的均匀性;(3)自然金银矿物的成色。对以上三方面所反映的矿床成因、矿床形成条件、形成时代及矿床类型等的意义分别作了探讨。对于指导矿床深部的评价及寻找矿金的源区等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深部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深部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中矿物种类多样,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斜长石为主。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以粒间金和包裹金为主要赋存形式,两者含量达95.9%,粒度介于0.001~0.037mm之间。研究成果对区域上类似金矿床开展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绍六 《湖南地质》2001,20(3):177-178,210
原生矿床中金的主要性状有自然金与金的碲化物,自然金可分为“明金”和“微细粒金”,“明金”的次生作用,使金的成色得到提高,粒度更大,往往有利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的形成,“微细粒金”的次生作用,常形成卡林型氧化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显然,以“明金”为主的矿床及金的重砂异常区,不存在找红土型金矿的可能,应寻找脉金矿床,而在有低值金的重砂异常叠加的化探Au异常区,有望找到中小型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冀东一些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金成色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三家子、半壁山金矿床均产于古老变质岩系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体金、晶隙金。通过对比,认为Au成色与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成矿深度有内在关系:成矿时代越早,Au成色越高;金矿物的形成温度与Au成色呈正相关关系;金矿床形成深度越大,自然金的成色亦越高。三家子金矿床成矿时代较晚,为中-中高温矿床,深部曾发生过多次成矿作用。半壁山金矿床成矿较早,为高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金成色不同。随成矿热液成分、成矿深度和温度的变化,同一矿床中金的成色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金成色的研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中金、锑、钨、均达到大型规模的典型矿床,其自然金的金成色值极高(>998)。本文聚焦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中金矿化作用,通过ICP- MS测试和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查明不同矿物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并通过热力学模拟分析自然金的成矿条件,探讨金成色值及金银比值对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和研究价值。ICP- MS测试结果显示,金银比值在白钨矿(103~520)和黄铁矿(69~673)中相对较高,在辉锑矿(6~65)和围岩(0. 3~35)中相对较低,在石英(6~199)中则变化较大。基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200~350℃),本文建立了自然金成矿流体的热力学模型,分析并查明在黄铁矿与绢云母共生的自然金成矿流体中,硫离子浓度比温度更容易影响金溶解度,且金成色值主要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硫离子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比研究和讨论,认为沃溪矿床大量金矿化可能形成于温度较高和硫离子浓度较低的白钨矿成矿流体中,而极高成色值的自然金可能与高金银比值的白钨矿和黄铁矿共生。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金矿床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