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桥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是电站工程专用小孔径密集型地震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库坝区特别是可能诱发地震库段的地震活动情况,切实增强了大桥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有效填补了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大II型水库地震监测的空白,进一步形成了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交换联动的有利机制,将全面提升区域地震监控能力,为地震监测预报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对安宁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市地震监测机构是做好地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中坚力量,随着监测预报工作的不断加强,提升地市地震监测机构专业能力迫在眉睫。结合社会功能、职责任务、人员和岗位结构,明确了地市地震监测机构的定位,指出了提升其专业能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市地震监测机构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现状,提出了提升专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于1986年11月7日——8日在沈阳召开了1987年度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参加会议的有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分析预报研究室、地震大队、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分中心的有关领导和分析预报人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震测量大队也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心同主持了会议,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前方监测组工作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3个流动监测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广东流动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流动地震监测台站的快速组网,极大地提升了台网在震区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余震的定位精度,使更多的余震事件被记录到;流动监测的区域联动协作,展现了地市级地震监测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地震应急流动监测的效率,为地震流动监测的快速组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灾情收集、地震现场、震情监测、趋势研判、区域联动、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灾害评估等方面对青海省地震系统在玉树地震中的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泾阳4.8级地震应急监测及泾阳台短水准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泾阳4.8级地震应急监测情况及震后地震趋势分析过程,着重分析了这一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泾阳地震台短水准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简要的介绍了广东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和监测能力,从地震波形初步判定、震相标注、参数测定、结果产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地震编目流程,日常编目分析工作中应注意的事情,提出并分析了如何通过人工校核检查及编目程序检查来进一步提高编目质量,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
BBVS-120型甚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典型地震波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原基准地震台BBVS-120型甚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不同震中距及不同类型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该地震计能够清晰记录近震、远震、极远震及爆破、塌陷等震相,对各类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全频带观测,可为获得丰富的震相资料并提升地震台监测能力及速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地面监测环境的恶化,深井地震观测成为在沉积层较厚的城市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的有效手段,为了保障井下地震的观测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井下地震计的安装步骤以及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为以后井下地震计的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字化地震台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集约化监控的解决方案。对集约化监控的概念、功能以及效益本文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例说明集约化监控系统在地震观测台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天祝—景泰6.2级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全过程的研究,展示了地电方法监测预报地震的新进展。另外,对如何运用地电场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地电阻率异常时间、幅度的特征进行监测预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40多年来云南省地震前兆监测在5个不同阶段的观测方法技术进展历程,总结了各阶段一些好的测项与管理措施以及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前兆监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做出规范,但是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地震监测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增多。现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制度有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将国家和省市现行的保护制度作纵向比较,并与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制度作横向比较,探讨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安方明 《高原地震》2009,21(2):28-31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临汾地震台摆式倾斜仪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境内几次中强震及山西地区6次有感地震前,临汾地震台两种摆式倾斜仪存在有不同反映,探讨不同摆式倾斜仪对同一地震监测能力的差异性和同一仪器对不同地震的异常反映能力,结果表明:①摆式倾斜仪监测震兆信息的距离范围由仪器自身的监测能力(综合噪声水平及观测精度)和未来震级的大小所决定;②对于不同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表现出的异常形态不同,即便在同一观测仪器上表现出来的异常形态也存在差异;同一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反映的异常并非呈相关一致性,而且同一仪器的不同方向对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球化学离子、气体成分等其它观测项目是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观测项目的规模、观测数据质量和数据预报应用3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了地球化学离子、气体成分等观测项目的背景变化规律;指出近年来观测规模急剧缩小、观测数据评价体系不完善、台网管理缺失严重等现状;并提出需清理观测项目、完善仪器更新机制、加强台网管理和建立人员培训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