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系统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工业用地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基于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区及较适宜区占研究区陆域总面积的59%,总体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2.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3.
党杰 《贵州地质》2018,35(1):49-54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基础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选取8个评价因子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研究区地质环境指数介于1.00 2.83之间,采用自然间断点划分方法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相应的将研究区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微区三个区域。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较好,可为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质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先决作用。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崩滑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不能突破其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要考虑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也要重视其承载现状,基于此才能科学评估地质环境承载力。本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承载基础-承载现状-承载潜力”模型,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附近、莱州湾一线、胶州湾一带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环境承载基础弱,其余地区承载基础较强;鲁西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受采矿活动以及地下水超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地质环境承载现状处于超载。包括鲁西北、鲁西南以及胶东半岛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承载潜力大。针对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名鹏 《世界地质》2012,31(4):841-847
选取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环境地质问题等3 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0 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质环境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数学基本原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计算出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判,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 Ⅱ) 、中等( Ⅲ) 以及差( Ⅳ) 三个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士友 《贵州地质》2003,20(2):68-72
该文根据代表性、易获取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分析模型,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评价指标权值及指标的相对标准值,得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据此进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贵州省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最广的黔南地区为例,确定其相对的质量分级标准,以其中的8个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取得的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地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较好地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胶东半岛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反映该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模糊评判法,对各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进行取值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胶东半岛进行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并对胶东半岛不同区域地质环境的优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极为关键。针对福建滨海城市地质环境的特点,从区域稳定性、工程灾害及地质环境破坏、地下水、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4方面,构建起含1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二级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运用权重反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反分析得到的权重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其指标权重可行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为其他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是开展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性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当前研究存在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有效表现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特征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建立了适合北京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北京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基于地貌类型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地质环境条件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匹配程度,开展了环巢湖地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在分析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从本底和状态两个角度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分别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并基于GIS软件对各指标层加权叠加,最后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环巢湖地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状况较好,中—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52%;承载状态主要为盈余—均衡区,超载区面积仅占总面积的0.33%,零星分布在银屏山、刘家墩和雾顶山.  相似文献   

11.
模糊综合评判在拉萨地温开发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青海高寒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大通河上游的江仓煤矿四井田为例,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地质要素概括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二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级,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建立影响程度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图。基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方法将GIS技术和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研究之中,达到了定性、定量以及定位相结合,从而可为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科学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矿山环境现状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毓明 《福建地质》2006,25(4):209-214
根据福建省矿山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评价因子,采用加权指数模型,通过对各因子的评判、叠加,圈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数等值线,将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等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山东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瑜  庄会波  宋秀英  孟祥彬 《水文》2003,23(2):37-41
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方法与分级标准;按协调程度对山东省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为7个类型区。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煤盆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环境)的研究,来反映该区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将该区划分出二十一个不同的地质环境质量区,并在此基础上对侏罗系主要煤矿区无拘无束质量现状用了评价,对煤田开发前期地质环境的认识和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质灾害种类全、分布广、发生频繁,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以及分布规律,按照地质灾害发育种类和数量将山东省划分为8个易发性分区,并针对易发性分区特征,将其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防治分区,对每个防治分区内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主要内容进行安排,便于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