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1995年加利福尼亚里奇克雷斯特地震序列,使用伯克利数字地震台网(BDSN)的宽带,大动态范围仪器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地震定位和震源参数估计。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稀疏宽带合网对网外区域的监测能力,它也适合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监测小震级地震事件的情况,另外,我们还介绍一个震例研究,这是其他区域宽带台网检测能力的代表。为了评估稀疏台网的检测能力,我们把根据BDSN震相测量所估计的地震位置与“直实位置”目录中由南加州地震台网(SCSN)记录数据得出的高质量地震位置做了比较。为了确定不同类型数据对绝对事件定位的重要性,使用了一个自适应网络搜索定位程度,它利用了一个或多个台站的多震相拾取的时间和方位角。我们使用了BDSN台站距离范围在250-500km和500-800km内的稀疏子台网,结果表明:在区域距离范围内,可能得到达到18km以内的绝对事件定位,这是CTBT所要求的,然而,在远区域距离范围内,较低的保噪水平不可能使事件的定位达到CTBT所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将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引入到地震定位中,通过多种数值试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抗噪能力.即使用于定位的台站数目较少且分布不理想,该算法通过多次反演求取平均值仍然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另外,利用多次数值试验估测的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的定位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将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山东省及邻区的地震重定位,均方根残差由重定位前的1.162s减小到重定位后的0.621s,重定位后的地震大多位于中上地壳,震源深度小于20km.通过对各剖面震源分布的分析,发现山东省及邻区地震主要受控于区域内的深大走滑断裂,且中强震多发生在高/低速异常体周围,尤以高低速异常过渡地带频发.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震台网检测能力与定位能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台网的记录,对现有台站的检测能力和定位能力进行了评估,再把“十五”计划增加的台站加入西藏地震台网,估算了该区新台网的检测能力和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爆破检验KM-n程序定位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动清晰的人工地震,如果台站位置分布较好,参与定位的台站选择适当,用“KM—n”定位,结果相当准确可靠,误差在2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荣  王明学 《地震学报》2007,29(1):95-101
针对地震火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容错性特性,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说明本方法的适用性,也为其它自然灾害的损失预测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2020,42(5):509-526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7.
福建台网应用JOPENS系统常用地震定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十五”JOPENS系统提供的多种地震定位方法,对福建台网记录的网内、网缘、中国台湾地震分别进行定位、分析,对地震定位方法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根据现有台网的分布密度、仪器配置的状况和目前震相判读精度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来提高地震定位的效率和精度。主要思想有采用“全局搜索和单纯形综和求解法”求解方程的极值,计算中考虑地球曲率,并做椭球校正。采用“翻台法”来改善目标函数、实现“目标函数拉伸”的思想、控制解域和自行调整发震时刻提高求解的稳定性和精度。采用“模拟退火法”的物理性质来控制试错解的跨越长度,提高求解效率和解的分辨精度。采用区域走时表加台站校正值的思想来减小速度模型的复杂性。采用PTD方法和sPn-Pn方法来求震源深度。在地震定位过程中显示地图经纬度,同步演示定位过程及结果。同时还在屏幕上显示传统的交切结果以帮助分析人员判定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区域走时表采用地壳曲面模型,允许模型带有低速层,各层具有梯度,且不限层数,自动使用台站校正值并给出定位误差。根据上述思想和不同的需要分别编制了地方、区域台网定位程序,全国、全球地震定位程序,极远震定位程序用于速报和专门用于研究的地震定位程序。这些程序还带有求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功能。对于专门进行地震定位研究的工作,还提供了绘制地震定位误差二维等值线图和三维误差分布图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加权综合差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李敏 《地震》1994,(6):69-75
本文探索了提高综合预报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建立自适应加权综合判别模式,应用云南及滇西地区的地震,环境因子、前兆等各方面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分析,筛选出符合一定条件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云南及邻区M≥6.8地震的中期综合判定模式,滇西地区M≥5地震的中期和短临综合判定模式,经过近2年的预报实践检验,该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震台阵的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的地震定位方法,用台阵的聚束方法得到地震的方位角和视慢度,根据统计得到的视慢度-震中距表推算震中距。并结合了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由单台记录的各类主要震相从J-B走时表得到震中距,然后进行地震定位。该定位方法可对近震、远震进行定位处理,并由深震相得到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在流行的24bit地震数据采集器只有异步数据接口,因此,将其与无线电台相连的GMSK调制解调器的数据接口亦应为异步数据接口。然而,在超短波信道上直接传送异步数据的抗干扰性极差,无法在干扰环境中可靠传送地震数据。在异步数据的GMSK调制解调器研制中开发了同异步转换和前向差错控制技术,实现了异步接口同步传送的设计方案。在无线信道中采用同步传送技术能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性。异步GMSK调制解调器的研制成功,扩充了无线数传设备的应用范围,解决了异步地震数据传送的抗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震事件识别是地震层析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处理宽频带流动台阵天然地震记录中识别地震事件过程中,利用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耗时巨大,效率十分低。本文首先运用STA/LTA 对地震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并结合支持向量机信号检测算法和多台联合检验法来提高地震事件判别的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达到天然地震事件的自动识别。南岭流动台阵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综合识别算法可自动快速准确地判别地震事件,并可用于地震震相的拾取。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地震台网波形数据为基础,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区MS 6.6地震序列中10个ML 4.1—4.8余震。利用sPn震相计算10个余震的震源深度,将计算结果与CAP反演深度、单纯型法定位深度及Hyposat定位深度等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sPn震相所得震源深度与CAP反演深度一致性最好,与Hyposat定位结果也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纯型法定位结果的一致性稍差。研究认为,对于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利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结果可靠,故该方法可以作为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震源深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稳  张元生  何斌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3):207-210,226
提出了利用地震波到时和P波初动视出射角联合定位的新方法.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分析,显示该方法对震源深度分辨有较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该方法适合于现代数字化地震观测定位,其地震定位结果对研究地震断层性质和断层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P^—波定位方法的研究及软件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定位方法是针对网内及网缘发生较大震级地震时,地震波记录限幅S^=难以辨认的情况,而编;与的单震相定位程序。该程序可由数字化仪输入地震波到时数据,然后进行定位,定位计算分两步进行,即初定和修定,初定仅根据区域台风提供直达波到时,列出走时方程,将走时方程线性化,解出四个震源参数,为了防止输入的个别错误数据影响定位,采取了图形显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INGLADA与GEIGER方法实现近震精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近震定位方法,即利用INGLADA方法实现近震初定位,并对初定位结果利用GEIGER方法进行校正,最终取得精确定位结果的近震定位方法。通过使用虚拟台网测试此定位方法以及该定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表明,将INGLADA与GEIGER方法相结合,在区域地震台网中是一种较理想的近震定位方法。作者已经在MATLAB下实现了此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relocated seismic events registered within the Barents and Kara sea region from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1989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a relocated catalog. For the relocation, we collected all available seismic bulletins from the global network using data from the ISC Bulletin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 ISC-GE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Global Earthquake Model), EuroSeismos project, and by Soviet seismic stations from Geophysical Survey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location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a modified method of generalized beamforming. We have considered several travel time models and selected one with the best location accuracy for ground truth events. Verification of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selection of the travel time model were performed using data on four nuclear explos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area of the Novaya Zemlya Archipelago and in the north of the European part of Russia.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the Barents travel time model provide sufficient accuracy for event location in the region. The reloca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31 of 36 seismic events registered within the Barents and Kara sea region.  相似文献   

19.
使用河北数字地震台网2016年部分速报地震和编目地震数据,利用测震软件ISDP中的盖格法和MSDP中的单纯型定位方法,采用2015模型对以上地震数据进行定位分析,将2015模型的定位结果与现模型及相同定位方法得到的速报及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2015模型在本台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结果暂定河北台网目前采取模型选择性使用的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河北台网地震速报及编目定位精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