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张国常 《贵州地质》2002,19(2):93-98
在岩性及岩相观察基础上以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作为分层和描述地层的基本工作单元,把米级旋回层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作为识别三级层序的基础,通过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描述认为:在南盘江坳陷晚古生界地层中SB1型层序界面是以区域平行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层、下伏地层的强烈白云石化以及沉积物转化面为识别标志;SB2型序界面是以沉积物转化面、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古土壤层为识别标志:SB3型层序界面是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为识别标志;SB型层序界面是以上下地层的岩性组合、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年代地层为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2.
正在萌芽段的震积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是地球节律的一种反映。震积岩一词是Seilacher A(1969)首先提出的,随后欧美学者掀起了研究高潮。Mutti等(1984)认为浊积岩即震浊积岩,可以作为一个事件地层单元进行填图与追索。我国学者宋天锐(1988)最早提出地震-海啸序列,可以作为燕山地区雾连山组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乔秀夫等(1994.1995) 在华北上震旦统一下寒武坑中建立了“碳酸盐岩液化地震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序列”并对华北东部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与成因地层学研究。笔者(1991.1994)指出扬子西缘的二叠系震积岩由原地相的地震干扰层与异地相的滑来震积层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问被震积不整台面分开 在伸展构造环境下,震积不整合即伸展不整合,它是瞬时间于水下形成的。滑来震积层表现为多旋回的震积序列,其中的化石混积层具有正向有序混积现象,这也与盆地边界正断层多次活动有关。由此,提出“扬子西缘的东吴伸展运动”新认识。将震积岩的研究与构造灾变事件,事件地层学接轨。我国地史上也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在我国土地上,完全有可能哺育出现代地层学的一门新分支—— 震积地层学。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中,各市委、局、办之间协作和业务往来时,涉及数据种类繁多,使用频繁,重复建设严重.本文探讨了如何整合协同来源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实现建设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4.
水情信息系统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林江  张志强 《地下水》2010,32(6):163-164,166
分析和研究了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多年来水情信息传输的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了整合的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水情分中心系统、渭河中下游地理信息系统、防汛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介绍整合的技术、内容和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义敦地区处于活动岛弧带 ,1:5万区调将原图姆沟组自下而上分解为党恩组、列衣组、曲嘎寺组和勉戈组。以曲嘎寺组底部的I型不整合面及勉戈组底部的II型不整合面为基准 ,结合内部沉积组合特征 ,尝试划分出 3套三级层序地层 ,即下部层序 (未见底 )、中部I型碳酸盐层序和上部II型层序 (包括喇嘛垭组 ) ,在这些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齐全 ,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煤炭资源所有权的分析,进一步明晰了煤炭资源的战略重要性、不可再生性、价值属性等基本属性以及管理主体。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矿产资源经济学、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等理论,对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三种层次的整合模型,得出了国家应对煤炭资源统筹考虑、实行区域性整合、实行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完善煤炭价值的评估机制、对煤炭进行保护性开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王少勇 《辽宁地质》2012,(11):36-39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吹响了举全国之力实现找矿突破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贾守国 《山西地质》2012,(4):102-104
左云县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以国土资源部、山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的合作协议》为指导,通过整合利用关闭矿山、废弃工矿存量土地为农用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周转指标进行区位调整。真正做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物性分析、薄片鉴定资料,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镜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体岩石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物性响应特征及其与圈闭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整合可划分为3层结构:水进砂层、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层。每个结构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水进砂层孔隙度高;风化粘土层风化作用最强,泥质含量高,孔隙度低;半风化淋滤层溶蚀作用强,次生溶孔发育,孔隙度较高;未风化层未受风化作用改造,孔隙发育差。永北地区沙三上段发育断块掀斜型和盆缘型两种地层不整合圈闭模式:断块掀斜型模式受到不整合与二级或二级以下序级断层的共同控制,圈团发育规模较小;盆缘模式多出现在抬升强烈的湖盆边缘,主要受控盆断层的控制,圈闭发育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构造不整合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钻井及区域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6个关键构造不整合的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开展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的夹角、遭受剥蚀的方向、剥蚀程度及不整合面的分布,对不整合的成因及其油气成藏作用进行了探讨。加里东中期形成的志留系与上奥陶统构造不整合(T07)主要为由南向北剥 蚀,向北剥蚀范围可达阿-满坳陷南部;在盆地南部西昆仑、阿尔金早古生代中期造山构造作用下,形成和田古隆起和卡塔克古隆起,塔北隆起仅在西部有活动。加里东晚期形成的上泥盆统-石炭系与中下泥盆统不整合(T06)主要表现为双向角度不整合特征,盆地受来自南缘和北缘造山带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北、东、南三面连接的周缘环形隆起,塔北隆起构造活动强度及范围大于卡塔克隆起、和田-巴楚隆起。海西期形成的三叠系与二叠系不整合(T05)主要为由北东向南西的剥蚀,存在两个剥蚀阶地现象,盆地主要遭受来自北东和北部的挤压,在塔北隆起西部形成了高角度不整合。印支运动形成的侏罗系与前侏罗系不整合(T64)主要存在于盆地的东北部及西南部,塔北和孔雀河地区形成了中等角度单斜型角度不整合,塔东隆起形成了褶皱角度不整合,巴楚隆起成为塔西南坳陷的前缘隆起。燕山期形成的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不整合(T04)表现为北北东-南南西、北北西-南南东两组方向的抬升剥蚀,盆地西南、东南断隆剥蚀强度大。喜马拉雅早期主要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双向的角度不整合(T13),后期巴楚隆起持续抬升剥蚀,大部分缺失白垩系-古近系,盆地受挤压、走滑构造作用明显增强。构 造不整合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运动及不同时期盆地周缘的造山带形成响应,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作用范围、强度,不仅控制了构造不整合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而且控制着古隆起的发育演化,构造不整合对不整合圈闭油气成藏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盆地T60不整合是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分界,且形成于盆地由断陷进入坳陷的转换阶段.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析,揭示位于盆地中部的乌石凹陷在该时期(T60)不整合发育明显,且剖面类型多样.依据不整合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平行?削截不整合、超覆?削截不整合、平行?褶皱不整合等8种不整合类型,且在平面上削截类不整合的分...  相似文献   

12.
薛晋军  陈灵艳 《山西地质》2010,(2):42-43,46
调查分析了吕梁市煤矿资源储量生产过程中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旨在寻找解决煤炭资源浪费的办法。本文从煤炭资源的地下开采、地上存贮、土法炼焦、综合利用低下的四种浪费形式入手,通过对体制因素、成本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分析论证得出了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能源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发展先进的能源技术,改革采煤方法,同时要加大煤矿生产的监管力度,结合当地实际科学选择项目,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从而达到综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夏塞地区处于活动岛弧带。1∶5 万区调将该区原图姆沟组分解为党恩组、列依组、曲嘎寺组和勉戈组。以曲嘎寺组底部的Ⅰ型不整合面及勉戈组底部的Ⅱ型不整合面为基准,结合内部沉积组合特征,尝试划分出三套三级层序地区,即下部层序( 未见底) 、中部Ⅰ型碳酸盐层序、上部Ⅱ型层序(包括喇嘛垭组) ;在这些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齐全,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冷水江市煤矿关闭整合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在煤矿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颀  管祥波  刘斌 《山东地质》2011,(12):53-55
矿产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该文以平邑县为例,介绍了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对当前资源整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就如何做好深化矿产资源整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永进地区深部储层的保存与发育机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油气勘探向深部发展,在深部寻找优质储层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腹部中石化中部3区块,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大于5000m,储层多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因此,在该地区深部寻找相对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意义。该地区发育区域性不整合,即J/K不整合。在不整合形成期间,大气淡水具有高的流速和相对开放的流体环境,可以溶蚀易溶矿物并将溶蚀产物带离出溶蚀区;颗粒包壳可以抑制石英加大和碳酸盐矿物沉淀,保存原生孔隙和形成的次生孔隙;永进地区油气充注早,早期的油气充注改善了流体成岩环境,抑制胶结作用,同时,其携带的有机酸溶蚀易溶矿物,产生次生孔隙,油气早期充注从两个方面改善储层。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东河砂岩三级层序界面处发育的不整合结构在空间上有序分布所造成油气的差异运聚。将东河砂岩划分为底部不整合上覆层、原状输导层、风化残余层、风化黏土层、顶部不整合上覆层和区域盖层6类成藏结构单元。成藏结构单元在塔中西北地区和塔中东南地区组成不同,构成两类7种不整合成藏结构样式。两类成藏结构样式分别对应两类的油气藏组合:(1)在塔中地区西北部成藏结构单元被分隔,油气沿东河砂岩段顶部风化黏土层及盖层底部发生运移,形成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组合,包括不整合上覆层背斜油气藏、不整合上覆层岩性油气藏和风化残余层低幅背斜油气藏3种油气藏;(2)在东南地区成藏结构单元之间发生连通,油气底部不整合上覆层和盖层底部向隆起部位侧向输导,形成不整合连通型油气藏组合,包括连通型背斜油气藏和连通型地层超覆油气藏2种油气藏。这为东河砂岩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尊项目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数据协调和整合的方式以及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中国尊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BIM前期策划工作以及BIM模型数据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夏异凡 《铀矿地质》1990,6(2):65-71
华北地台南缘(河南省部分)的太华活动带亚区,较地台内部的登封克拉通亚区具有变质程度较高、晚期活动性强的特点,然而在该亚区出露的背孜-瓦屋穹窿和舞阳穹窿存在元古界不整合面铀矿化的局部地质环境、具体表现在具有混合岩化的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结晶基底、早元古代石墨岩系、中元古代不整合面、稳定的中元古代红色沉积盖层、断裂构造、中基性岩脉,粘土化蚀变较发育等特点。本文描述了这些特点,对比澳、加不整合面铀矿成矿摸式,遴选出背孜-瓦屋穹窿的J地段和F地段,舞阳芎窿的T地段和C地段是值得探索和验证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非整合),揭示了东北地区曾经历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大地构造运动,标志着佳-蒙地块的形成。区内泥盆纪—石炭纪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间多为整合接触,说明这一时期佳-蒙地块处于稳定沉降接受沉积阶段。佳-蒙地块南缘晚二叠世林西组底部的平行不整合界面及其上部的磨拉石建造,以及中—晚二叠世地层序列由海相向陆相的转化,表明林西组处于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标志着佳-蒙地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佳-蒙地块南缘早三叠世卢家屯组底部的不整合及卢家屯组下部砾岩所具有的磨拉石建造特征,说明碰撞造山作用仍在持续进行,属于递进造山作用。晚三叠世大酱缸组底部的不整合,说明造山作用已经完成,佳-蒙地块独立发展的历程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