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调查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95,19(4):53-55
现代海底热水(又称热液、热泉)活动的调查研究,是当代海洋科学、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等学科共同面临的重大使命,已成为国际上重大前沿理论课题之一,其主要意义有:(1)现代海底热水多金属硫化物的发现是继海洋铁锰结核之后又新发现的一种具有明显潜在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迄今已发现矿化点100多处。(2)海底热水的成因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有着内在的联系,它可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新的佐证。(3)海底热水是海洋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物质来源,它对海洋物质的收支有重大贡献。(4)现代热水成矿的研究无疑对大陆某些古代海底热水矿…  相似文献   

2.
北冰洋中脊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海洋地质研究的热点,北极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地区,发生在北极地区的海底热水活动不仅对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全球变化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北冰洋中脊的地质背景和北冰洋Gakkel海岭的海底热水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物理、海洋矿产、海洋化学、海洋热结构、海洋生物研究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认为北极地区热水活动的发现和研究必将提升对海底热水活动研究的认识,而且对北冰洋乃至全球的热结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活动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厂泥盆纪海底热水喷口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海底热水喷出成矿现象的发现(Francheteauetal·,1979;Simoneit,1985等)是近几十年来海洋地质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由于多期多阶段的地质改造,古代的热水喷口至今尚未见过报道,笔者对大厂矿田长坡矿床各采矿坑道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发现并确定该矿床赋矿地层上泥盆统硅质岩层内存在火山热水活动的喷口,现对其特征及地质意义作初步论述。1热水喷口的地质特征热水喷口在大厂长坡矿中可见数处,主要产在上泥盆统榴江组内92号矿体中。喷口呈长短不等、粗细不一的筒状,横切面呈不规则圆形…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籍华人、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海洋与湖沼研究部教授陈琴于1984年12月8日至22日来二所讲学。 陈琴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海洋地质、古生物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造诣较深。在二所期间,陈教授主要讲授了以下内容: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②海洋构造史。③大陆边缘类型。④古海洋学。⑤海底地貌。⑥海洋沉积和海洋沉积盆地。⑦开阔海洋的文石沉积。 听取讲学的还有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石油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师和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海底电缆路由的海洋环境。它包括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渔业设施及各种海底障碍物等,是选定海底电缆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当今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海底地形测深系统,海洋水声,声层析技术,海底取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技术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主题研究,研制和开发取得的一系列高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ODP与冲绳海槽海底热水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爱国 《海洋科学》1996,20(3):25-30
本文简要介绍了ODP与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水活动区热水活动研究简况及其热水活动特征;就冲绳海槽中部热水活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ODP在冲绳海槽热水区钻探的科学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促进海洋地学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蛟  莫杰 《海洋技术学报》2015,34(2):118-125
当今海洋地学领域新理论、新学说的产生,以及海底地质构造调查研究与矿产资源勘查取得的重要突破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了高新技术及各种高分辨、高性能、高精度探测仪器的结果。显然,高新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如海洋地学的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沉积作用与浊流、海底地震及火山成因、古海洋学、全球变化、现代海底成矿理论、极端环境与生物群落、地下生物圈假说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全球定位系统、海洋立体测绘新技术、海底地质采样技术、深海探矿/采矿系统、深海运载技术和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就海洋地质科技的发展,提出要形成一整套立体探测综合技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矿产的研究和开发已有数百年,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完整的分类。本文新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有三:1.海底地质构造区划,首先根据地壳结构的差异分为深洋底和陆缘海底两大类海底矿产,这种划分也反映了板块构造对海底成矿作用的影响。2.海底地质结构,陆缘海底和深洋底均具有“三层结构”,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3):F0002-F0002,F000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为总目标,以与国际接轨的深海基础研究为特色,围绕大洋钻探等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实现海洋与陆地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科的交叉渗透,采用高分辨率的测试和数值处理手段,探索和发展海洋地质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4月 1 1日下午 ,瑞士苏黎士联邦高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许靖华教授应邀来青 ,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做了题为“海洋地质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学术报告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在青单位的地学科研工作者 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在长达 3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会上 ,许靖华教授对地质学中蛇绿岩套弧后盆地、板块碰撞、海底扩张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 ,使与会人员了解了目前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 ;对地质历史中许多重大事件一一做了论述 ;还介绍了水资源的保护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海底电缆路由的海洋环境.它包括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渔业设施及各种海底障碍物等,是选定海底电缆路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域辽阔,但公开发表和出版的1:10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图尚属空白。在综合研究已有的海底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幅为实验区,尝试建立了该海区1:100万海洋地貌分类系统,利用历年来南沙群岛海区等深线图(1:50万)、沉积图(1:200万)、地质地球物理图集(1:100万)及各种文献资料和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幅的海底地貌图并对该区域的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进行1:100万海底地貌制图是可行的。实验发现:1)等深线数据如同陆地上的等高线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的基本和主要数据源;2)海底底质和沉积物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成因类型判别的重要依据;3)海底构造格局对海底地貌格局起着根本的控制作用,因此海底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也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不可或缺的数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北海道大学组成的科研小组,乘日本潜水调查船“深海域6500”号在印度洋2500米的深海海底,发现了近似于地球原始生命的细菌群。科研人员从海底可喷出300摄氏度热水和氢气的热水孔所采集的海水中找到这些细菌  相似文献   

17.
依据海洋地质调查的需求和海底地质取样技术规范的编制原则,研究了海底地质取样标准编制内容及作业规范技术要点,对海底地质取样标准体系构成及作业技术规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和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开发和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的关系杨启伦(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1前言海洋工程地质或灾害地质是近二、三十年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兴起而发展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产生海底不稳定性的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诱发条件和内在因素;调查形成...  相似文献   

19.
陆丰13-1平台场地海底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丰13-1平台场地地形地貌、土质和土力学分析及实测海洋水文资料,采用沉积学-海洋水动力学-土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海底沙波的成因及其稳定性作出分析与评价。文中提供的一些海底沉积物的地质分析、14C测年等资料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对今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第四纪地质、海底沙波以及海底稳定性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海底灾害地质因素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00万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最近所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和一些历史资料,对南黄海海底的各类灾害地质因素进行了识别,取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