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郑巧荣 《岩矿测试》1986,(2):101-105
低铁闪锌矿(含Fe量在1%以下)在阴极射线下的发光现象,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它所存在的光电导现象及对电子探针分析值的影响,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地下电短天线的输入导纳是其几何尺寸、工作频率及地下和近地表物质(围岩及土层)电磁参数的函数.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得到下列结论:(1)短天线的输入导纳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复杂.当频率较低时,短天线的输入电导随地下物质电磁参数的变化不明显,而输入电纳基本上随着频率的增高呈线性变化.(2)在频率比较低时,介电常数的变化对短天线的输入电导影响不明显,存在有一个电导曲线重合频段.对于低阻物质,这个重合频段的上限比较低;对于高阻物质,重合频段的上限升高.对于输入电纳,当电阻率和频率两者都较高时,其对介电常数的变化比较敏感.(3)输入导纳对低阻物质反应敏感,而对具有中等以上电阻率的物质基本上退化成为一条相同的频率变化曲线.(4)短天线的输入导纳值随其几何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河南熊耳山沙沟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文章首次对其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贫铁闪锌矿、黄铜矿,银矿物主要有自然银、深红银矿、辉银矿、硫锑铜银矿、含银黝铜矿,它们与硫化物共生,多沿方铅矿、贫铁闪锌矿等颗粒间或者裂隙产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矿化作用过程,而且为矿床评价、组分综合利用和选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达西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是石油开采,工程防渗处理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非线性渗流现象已被广泛所认同,低渗透性岩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它基本代表了流体产生渗流时的压力梯度大小.试验对试样进水端水压进行长期稳定控制,出水端采用精确测定流出水体积变化量的方法进行流量测定;当渗出端水体积的变化量与时间呈直线关系时,即认为该时...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研究,计算层参数和偏移距变化时的模型响应,对比分析视电阻率曲线变化规律和分辨系数。结果表明,对低阻目标层的分辨能力主要由纵向电导所决定,纵向电导越大越易分辨,低阻目标层纵向电导与覆盖层纵向电导比值越高,越易对低阻层分辨;在高阻层厚/覆盖层厚(V2)1时,对高阻层的分辨能力随厚度的增大而提高,而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其几乎无影响,在V21时,视电阻率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存在T等值原理。该方法对低阻层的分辨能力要远大于高阻层,偏移距的变化对分辨能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桩体弹性模量对于桩体负摩阻力特性的影响机制。低弹性模量桩身压缩是桩顶位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桩身压缩对桩的荷载传递影响很大。在复合地基中常用的低刚度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应当考虑桩身压缩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表明,影响桩体负摩阻力特性的桩体弹性模量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桩体弹性模量大于此值时,可以忽略桩体弹性模量对桩体负摩阻力性状的影响;桩体弹性模量小于此值时,桩身压缩变形增大,会造成中性点位置上移,桩身中最大附加应力降低。这些变化随着桩体弹性模量的降低而加剧  相似文献   

7.
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是实现隐伏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的典型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香山组灰岩地层中,受NE向断裂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且受到一定地层层位控制;矿体形态变化较大,主要呈脉状、网脉状、透镜状、层状;金属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毒砂。矿体主要为产于似层状含炭质褪色灰岩中的似层状铅锌矿体,以V3号矿体为代表,其Zn/Pb值平均为1.6,含较多的方铅矿,成矿温度相对较低;次为穿切岩层的破碎带型铅锌矿体,其Zn/Pb值平均为24.9,以铁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少见,成矿温度相对较高。电子探针分析(EMPA)测定结果显示,西邑铅锌矿区闪锌矿中的Zn平均值为60.0%,S平均为32.9%,含Fe平均达6.2%(大于6%),为铁闪锌矿,是中-低温下析出的产物;方铅矿的Pb/S平均为1.01,接近理论值;黄铁矿的Fe平均为46.0%,S平均值为52.8%,S/Fe值为2.0,Co/Ni值平均为1.1,表现出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点。这些数据表明,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具有MVT型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加标回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及回收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质分析中加标回收分析的方法步骤、条件控制及计算方法。当加标体积影响试样在加标水样中的浓度时,直接使用回收率理论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均较其真实的回收率偏低,且其偏低值随加标体积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加标回收分析的定义,分别以加标前后被测组分质量浓度(mg/L)的变化或含量(μg)的变化为依据,导出两个计算加标回收率的实用公式。采用该公式,加标体积可以不受严格控制,其计算结果与真实的回收率一致,适用于日常水质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9.
样品量的大小对铜锌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闫斌  朱祥坤  陈岳龙 《岩矿测试》2011,30(4):400-405
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锌同位素比值时,样品量的大小对其同位素测定值存在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使用不同量的实验室标准溶液(CAGS-Cu、CAGS-Zn)过柱,并以该标准溶液为基准,采用标准-样品交叉法测定铜、锌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当铜、锌的样品量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同位素测定值偏离真值;当铜、锌的样品量足够大时,其同位素测定值趋于真值。流程本底对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同时也不存在同质异位素干扰,说明这一现象极可能来自所用试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杂质组分产生的基质效应。在本文报道的实验条件下,当铜的样品量≥4μg、锌的样品量≥1μg时才能够确保铜、锌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现象是否在其他同位素体系的测试过程存在,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淼清  王宝勋 《华北地质》2004,27(Z1):55-59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当前广泛应用于单桩完整性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低应变完整性检测主要是依据桩身阻抗的相对变化情况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在实际施工中,因为地质条件与施工工艺千差万别,有时会导致桩身扩径或缩径的情况,致使桩身阻抗发生变化.如果通过这种桩身阻抗的相对变化来检测桩身完整性,容易对桩身质量造成误判.尤其当这种情况出现在桩身浅部时,会因为反射波的尺寸效应而使得测试曲线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的现象更明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实例,本文中提出在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应综合分析地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现场施工资料,并进行适当的模拟计算,以有效的减少误判.特别是对于桩身浅部的缺陷,应充分考虑到尺寸效应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慎重判断.  相似文献   

11.
CSAMT视电阻率曲线对水平层状大地的识别与分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井田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79-1086
在三层和五层介质模型上,通过改变各电性层层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比较并分析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卡尼亚视电阻率曲线对各层信息的识别与分辨能力。上部覆盖层厚度的增大和电阻率的减小使视电阻率曲线对下部信息的分辨能力下降,而下部地层层参数变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阻薄夹层对曲线的影响主要由其纵向电导所决定,纵向电导越大异常值越明显;高阻夹层对曲线的影响则取决于其厚度埋深比,比值越大高阻层越易于分辨,而曲线对高阻层电阻率值变化反应不敏感;在10%的分辨标准下,当低阻夹层纵向电导大于覆盖层的0.2倍、高阻夹层电阻率大于围岩5倍以上并且厚度埋深比大于0.2时,各有可分辨异常。相邻高低阻层差异的增大将使曲线的震荡假异常更加明显,导致分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有研究对GPS-IR技术的反射波接收、低高度角信噪比观测值的使用、信噪比残差的形态等机理还未阐释清楚,且几乎是通过实验进行解释,因此,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对GPS-IR技术机理进行分析。理论和实验证明:GPS卫星发射的右旋圆极化波经一次反射后部分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转换比例随着高度角和介电常数增大而变大,当右旋圆极化波垂直入射到理想导体表面时,经一次反射才能全部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同时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安装有抑径板的情况下,因衍射现象的存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天线仍能接收反射波中的右旋圆极化波。当高度角越小或介电常数越大时,GPS入射波中的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能量透射到反射物中就越少,其反射波的强度就越大,信噪比受反射波影响就越严重,且能够接收的右旋圆极化波较多,因此GPS-IR使用的是低高度角(如30°以下)的信噪比观测值。当高度角变化范围较小时,信噪比残差序列呈近似"余弦曲线"形态,从而建立了基于信噪比残差的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3.
煤矿开采所产生的地表沉降、开裂、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地表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为准确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表民房的损坏,从矿山开采造成地表沉降影响范围,矿山开采最大冒落高度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矿山开采引起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最大曲率值、最大倾斜值等因素来研究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引起地表民房损坏的主要原因一是地表民房正处在采动影响范围内;二是开采冒落带与裂隙带高度已经波及至地表,从而引起地表出现沉降与裂缝等现象,引发房屋开裂等损坏现象;三是煤矿采空区所产生的最大曲率值远远大于地表建筑允许变形值。该方法对研究煤矿开采造成地表民房损坏成因分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龚剑  王旭军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13,34(2):439-448
以上海中心大厦裙房逆作施工基坑的首层土方开挖为背景,针对盆式开挖盆边预留土堤大小对基坑变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在逆作法深大基坑中,围护墙厚度在0.8~1.6 m之间变化及是否考虑地墙落低作用对首层开挖的基坑变形影响不明显;采用梁单元模拟围护墙比采用实体单元的围护墙变形计算值要大10%~21%左右,原因是采用后者能考虑土体与墙之间摩擦力所产生的抵抗弯矩作用。预留土堤所承受的水平抗侧压力F随土堤宽度b的减小,先缓慢减小,当b达到为20 m左右时,F值达到最小值,接着随b的减小F值逐渐增加;对特定的盆边开挖深度 ,b值存在一临界值 ,当b减小到 时,F达到峰值,此时如再减小b值,墙体位移将迅速增加;且 值随 值增大而增大。最后根据分析,给出了盆式开挖预留土堤尺寸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银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一新探明的中型以上银铅锌矿床。本文在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 首次对其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铁闪锌矿、黄铜矿。银与方铅矿密切相关, 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方铅矿内部。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 划分了成矿期次, 进而认为该矿床为一热液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采用GEOVIEW软件,选取顶底板为泥岩,中间为煤层(厚度变化范围0~30m)的三层介质作模型,通过改变中间煤层的厚度、处理采样率、子波等参数,并保持上下围岩参数不变的方式来讨论相关参数对AVO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采样率越高时,AVO截距和梯度精度就越高;子波采样率过低,会引起AVO截距和梯度值的扰动现象;当子波采样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扰动现象消除;子波主频的大小决定了调谐效应的范围,提高地震波主频,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子波长度的变化对AVO截距和梯度值求取影响不大。上述结论为AVO正演模型参数优选提供了依据,其最佳参数的选取可有效提高含煤地层AVO正演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产自新疆(编号为XJ1、XJ2)和四川(编号为SC1)的电气石样品进行切片、抛光和晶体定向,测定了3种原样电气石在室温下的漏电流和电滞回线,探讨了漏导对铁-镁电气石自发极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电气石加上外电场时,有轻微的漏电流现象,初始时漏电流有微小的波动,随着时间的延长,漏电流趋于稳定。在相同的极化时间下,当外加电压较小时,漏电流变化比较缓慢;外加电压较大时(接近4000 V),漏电流急剧增加。其中,SC1的漏电流最大,XJ2次之,XJ1最小,同时在相同外电场下,极化强度大小也为XJ1XJ2SC1,表明漏导越大的电气石,其自发极化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3年春季在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上取得的冰川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冰川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冰川表面(粒雪)温度在晴天时较多云或阴雪天时偏低,这可能与晴天时冰川表面吸收的部分热量用于粒雪消融而不是粒雪层升温有关;晴天时该冰川表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递减率值为0.58℃·(100m)-1,较自由大气的气温递减率值略偏低;晴天时,冰川表层粒雪层厚度对其表面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粒雪层厚度每增加10cm,其冰川表面温度会升高约0.46℃.结合青藏高原其他冰川表面温度的观测结果,揭示出当冰川表面存在消融时其表面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只有几度.  相似文献   

19.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能直接对于小至微米量级矿物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这是目前任何分析方法都无法比拟的.特别对稀土矿物的分析,与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相比,显出了其独特的优点:省去了繁琐的化学分离和富集手续.避免了由于稀土单矿物样品的挑选不纯所引起的误差.直接给出单个矿物颗粒的化学成分.截止目前为止,采用电子探针测量稀土矿物成分的报导并不多,其原因是:①没有合适的稀土元素标准样品.多数稀土元素的纯金属样品在自然界里是不稳定的.天然的稀土矿物均匀性较差,难以作对比标准.尽管人工制得的稀土氧化物粉末样品较为稳安,为合成熔融的类相矿物标样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分凝现象的存在,也难制得成分均匀的类相标准样品.②稀土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20.
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蠕变过程曲线,探讨了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模型,分析了最大加载应力,温度及加载频率对冻土蠕变破坏应变,破坏时间和最小蠕变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大加载应力变大时,破坏应变增加,破坏时间缩短,最小蠕变速率变快;加载条件相同时,温度越低,破坏应变越小,破坏时间越长,最小蠕变速率越小;加载频率变化时,最小蠕变速率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都在一个量级范围内,当频率变大时,最小蠕变速率略有变小的趋势.频率增加,破坏时间缩短,破坏应变减小.频率小于7Hz时,频率对破坏应变和破坏时间影响较大,而当频率大于7Hz时,随频率加快,破坏时间和破坏应变只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