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强度降雨和岩土层含水量过高是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为了更好地对这类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研制了DZ-1型地质灾害土层含水量监测仪,介绍了该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技术性能、监测工艺技术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发展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所需用的岩土层含水量及渗透力测试仪,并与气候雨量、地质灾害成灾规律联系。是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的发展趋势。该监测仪系统采用TDR(Time Domain Refiectometry)技术原理、方法研制的仪器,通过波导棒探针发射的电磁波射入岩土层,测量电磁波脉冲从波导棒的起点传播到接收未端的反射电压值,此反射电压值与岩土体本身含水量介电常数有函数关系,经过计算转换为测点岩土体积含水量。实时测量和采集地质灾害岩土层含水量及渗透力参数。该系统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区野外的使用,具有测量深度深、可测介面硬层、自动采集、存卡、无线遥测以及无人值守等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岩土层含水量的变化,预警地质灾害,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制了HS-Ⅱ型自动监测仪.本文介绍监测仪的电容式水分传感技术、构成、原理和施工方法及其应用实验.监测仪对实验区进行的多点分层测试表明,该仪器监测数据可靠,工作正常,符合自动化和实时化的监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文俊  周策  刘一民 《探矿工程》2011,38(11):76-79
通过研究滑坡体在突发性灾害爆发前后姿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以及自动监测和无线传输技术,开发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所需用的滑坡体滑动姿态、加速度自动监测仪,采用有数据采集和存储器功能的"黑匣子",对滑坡体成灾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实现对滑坡体滑动三维位移的方位、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的全程实时监测,解决以往不能对滑坡体三维姿态和滑动加速的全程实时监测的问题,推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开发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所需用的岩土层含水量和渗透力测试仪,并和气候雨量、地质灾害成灾规律联系起来,是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发展的趋势。岩土层含水量分层监测系统是采用TDR(Time Domain Refiectometry)技术原理、方法研制的仪器,通过波导棒探针发射的电磁波射入岩土层,测量电磁波脉冲从波导棒的起点传播到接收末端的反射电压值,此反射电压值与岩土体本身含水量介电常数有函数关系,经过计算转换为测点岩土体积含水量,实时测量和采集地质灾害岩土层含水量和渗透力参数。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监测工艺技术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和香港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建设和研究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1)根据现场考察和试验区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研究了降雨型滑坡的几何特征;(2)建成了由20台遥测雨量计构成的降雨观测网,取得了2002年4月~2003年8月的降雨观测数据;(3)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分析,初步研究了雅安试验区的年、日、小时和十分钟最大降雨特征;(4)研制了斜坡岩土体含水量野外监测仪,取得了桑树坡试验点2003年4月~8月的实时监测数据;(5)自上而下分4层研究了斜坡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发现了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对降雨过程的滞后性;(6)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利用地质灾害因子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了雅安试验区地质灾害"发育度"和"潜势度";(7)利用2003年8月23~25日的过程降雨观测资料,对雅安试验区在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了时空预警反演模拟研究,计算出的地质灾害"危险度"分布比较符合实际,"危险度"可以作为预警指数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滑坡体土壤含水率进行长期和连续的监测,有利于对滑坡体的变形分析和安全预警。为了提高频域反射分析法(FDR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精度,通过室内标定和现场标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使用FDR法测定野外现场滑坡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标定。通过对比分析FDR法和烘干法测得的土壤含水率数据,探讨电压信号、含水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FDR法测定的土壤含水率较烘干法偏高;通过线性、多次曲线及指数形式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四次曲线作为标定方式,标定后测得的土壤含水率精度明显提高,平均绝对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该方法可用于类似条件下FDR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标定。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特征。认为该区地质环境复杂,雨量充沛,地形呈阶梯状;岩层以5个旋回的软硬相间为主,覆盖层为第四纪松散层;滑坡体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滑坡区岩土体遇水后工程地质性质变差,其抗滑、抗软化能力较差。滑坡表现为后缘切层、中-前缘顺层型。文章从滑坡成因类型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和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基本评价,对其发展变化作出了趋势性预测。认为该滑坡体物质结构复杂,分7(大)层,滑坡有多个滑移带,主滑移面(带)2个,滑坡体厚达60m,降雨是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原因,该滑坡目前仍以蠕滑为主。  相似文献   

9.
探索研发为滑坡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所需用的一种具有测量扭转方位的滑坡深部位移监测仪器,采用具有测量扭转方位、深部位移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对滑坡体滑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研究滑坡体在突发性滑动前后扭转方位、深部位移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研究自动监测和无线上网技术,实现对滑坡体滑动扭转方位、深部位移变化情况的全程实时监测,解决以往不能对滑坡体滑动扭转方位、深部位移全程实时监测的问题,推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影响路桥安全的重要隐伏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无损高效的勘察方法,可有效查明滑坡体内部的地质构造及滑面等特征。本文以张榆线崇礼隧道出口段滑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剪切波速测试,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滑坡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体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具有明显的垂向差异性,一定程度反映了该滑坡体岩土体性质、密实度、含水率的垂向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较高的强风化流纹岩顶面为潜在滑面。在此基础之上,基本确定了滑坡体由冲洪积体和坡积物组成,附着于流纹岩体之上,横向长度达300 m,纵向长度260 m,滑坡体厚度达20~30 m。同时,根据高密度电阻率三维剖面分析,认为滑坡体底部滑趾处为剪出口位置。最后,基于滑坡体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滑坡体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探查中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可查明滑坡的地质信息,如滑坡体的厚度、规模及发育特征等重要信息,进而进行钻孔布置,获取滑坡体稳定性计算所必须的物理力学参数。在九华山滑坡体采用地震反射共偏移技术及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滑坡体进行联合探查,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减少多解性,效果明显,获取的相关地质参数为滑坡的评估及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体、地质灾害点进行识别和解译,采用解译出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分类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得荣县滑坡地质灾害严重,通过对其松麦滑坡的研究认为,松麦滑坡体表层岩土结构薄弱,在自重力及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土体容易失稳滑动,在天然工况下,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稳定系数在1.1以上。暴雨作用下稳定系数急剧降低,极易滑动。应采用有效的支挡措施、防水、裂缝封闭、加强滑坡监测等治理对策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省地质灾害发育.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12个省份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据已开展的34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截止至2003年底)资料统计:全省崩、滑、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共10163点。规模一般较小,但造成的损失大。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降雨、人为工程活动等。江西省中低山及丘陵地形面积大,山坡坡度较大;岩浆岩类、变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分布面积广,岩石较为破碎,残坡积层与强风化层相对较厚;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人为工程活动频繁;这些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研究滑坡体在发生前后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无线传输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了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所需的BH-1型崩滑体多参数自动化监测仪。通过对整个崩滑体的物理性能、位移形态变化的实时监测,研究自动化监测技术,实现对崩滑体多种物理、位移形态参数的全程实时监测。通过对多种参数的分析,实现对崩滑体变化规律的预判,推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滑坡治理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lope-CADversion1.0)”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基本操作步骤以及其主要功能.滑坡治理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lope-CAD)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交互式图形处理技术开发.该系统具有交互式建立滑坡体地质模型、对滑坡体进行自动条分、自动采集各条块稳定性计算时所需参数以及智能化配筋等特点.利用Slope-CAD,可以轻易地完成从滑坡体地质模型的建立→滑坡体稳定性计算→治理方案设计整个工作流程.通过对多个滑坡实例检验结果表明,Slope-CAD具有建模简单,操作方便,集成化程度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分析计算结果可靠,输出设计图纸方便快捷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开展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质灾害评价是当前地质灾害调查所亟需的。根据资料和实地调查,本文以广东汕尾地区陆河县为研究区,从现状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2个方面选取个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坡度、断裂密度、岩土体类型、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8个指标,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陆河县的地质灾害及不稳定斜坡的易发性进行区划,评价结果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级,分区面积为低>高>中,灾害密度为高>中>低,研究所得可作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杜胜东 《湖南地质》1998,17(1):45-48
湘西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笔者对近几年来的实际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多集中在5月至8月,软弱岩层及碎屑岩残坡积层中灾害体最发育,山坡由陡变缓的转折部位易拉张形成滑坡体后缘。并根据灾害体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3)
昌吉市庙尔沟村位于天山北麓的中低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目前调查共发现滑坡2处。通过对庙尔沟村HP1滑坡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与测绘,对滑坡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P1滑坡为新滑坡,滑动部位总体形态为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滑坡体厚度在4~18 m左右;滑动面为土岩界面,滑坡体由风积粉土、坡积砂卵砾石组成,两侧以粉土为主,中部则以砂砾石为主;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是研究区滑坡形成的主要成灾因素,为后续滑坡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滑坡体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坡体含水量高、滑坡面积大、厚度小、稳定性差等特点,选取青海省麦秀山1^#滑坡为例。结合麦秀山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基于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滑体岩土体强度指标的折减,模拟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当边坡的塑性区由坡脚贯通至坡顶、坡体上特征点的位移值产生突变,且无限制的增长时,认为边坡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此时的强度折减系数即为滑坡的稳定系数,同时可得到滑坡失稳破坏的潜在滑动带,以揭示滑坡的失稳破坏机理。分析计算表明:强度折减法不仅能够模拟出滑坡渐进破坏的过程,而且所求得的稳定系数更符合滑坡的实际状态,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