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大片区化工厂、建筑群雷电灾害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包含高势层及其梯度、土壤散流层及其梯度、雷击密度层、直击雷防护效率层、电气电子设备抗雷击风险值、雷击燃爆风险值、人员密集度等指标在内的多层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某化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的应用做了示例,对模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模型未来可能改进的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隐患很大,每年都有不少雷击案例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热水器无雷电防护装置;多安装在屋顶,易招致雷击;安装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缺乏必备的雷电防护知识。对太阳能热水器造成危害的不仅有直击雷,还有感应雷。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既要采取防直击雷防护措施,也要采取防雷电感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内浮顶储罐的结构,分析其爆炸火灾危险性质,并根据雷电流的物理特性着手分析,阐述雷击对内浮顶储罐时产生的各种损害,包括直击雷引起的雷电流热效应、雷电流反击、雷击高电位击穿间隙放电、雷击引起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以及闪电感应导致的静电、电磁感应损害等.并针对其危害特点,提出内浮顶储罐在设计、使用时应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农村雷击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的原因;根据新农村住宅的特点,介绍了新农村住宅直击雷防护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步骤;并提出加强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在农村普及雷电科学、加强雷灾多发区公共防雷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雷电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付国振  施海瑞 《气象科技》2010,38(6):775-777
通过对太行山区隧道机电设备频遭雷击事件的调研,分析了雷击灾害频发的河北省邢和隧道的地理、气象环境,并对雷击现场进行多次测试研究,对隧道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两方面采取以下5项防雷措施:①建筑物及室外电力设施的直击雷防护,②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③低压配电及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护,④屏蔽,⑤等电位连结。经过几年的实地验证,防雷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认识雷电灾害在地震灾区的危险性,探讨地震灾区雷电灾害应急防御对策,分析了墨江5.9级地震灾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危险性:灾区雷电易发风险呈北高南低,震中处于雷电极高易发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87次/(km2·a),平均地闪强度为33.41 kA,7—9月地闪活动最为频繁,午后至夜间地闪活动活跃,17—19时地闪次数达到峰值。震中5 km范围内震后当月的雷电危险性等级为极高,灾区雷电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是牛库村、毕库村和丙蚌村等。依据地震灾区雷电危险性等级和特点,确定应急防御对策:①应急安置点的选址避开雷击易发区域;②按照“重点防护、以点带面、示范宣传”的原则和区域防护、滚球法防护的设计理念装设应急避雷装置;③综合防御直击雷、闪电电涌侵入、接触和跨步电压的可能危害;④开展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7.
周雪君  魏雪  黄朝善  刘晴 《气象科技》2016,44(4):686-691
以某综合体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雷电特征、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所得地质和地形数据等资料,采用《雷电防护风险管理》IEC62305-2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主要为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同时,为提高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精准度,对某些特性因子及参数采用取平均数和面积加权的方法进行取值。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在直击雷及地电位均衡防护措施均较完善的情况下,其雷电灾害风险主要为因雷击电磁脉冲引起内部系统故障风险分量Rc(T)及RM(T)值偏高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提出从电涌保护器的合理配置、屏蔽及合理布线等方面来降低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8.
地铁属于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雷击造成系统失效、故障、停运等,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利用西安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分析西安地铁一号线沿线雷电分布特征,结合西安地铁一号线项目各类设施和系统特性,对采用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计算以及电源系统雷击过电流估算等评估方法,对西安地铁一号线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车站及地上附属构筑物、变电所、车辆段与停车场建筑物应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直击雷防护设计,且各自的损失风险均小于风险允许值,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结合镇海区实际,开展大片区建(构)筑物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解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仅停留在依据灾后损失指标的单体建(构)筑物风险分布评估情况。在常规电气—几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础上创新应用,引入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将评估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割,建立格点内包含建(构)筑物高度及其梯度、土壤电阻率及其梯度、直击雷防护效率、有效截收面积、地闪密度、电子电气设备系统、人口密度、火灾风险等指标在内的多层次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辖区某化工企业厂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实践可行性应用示例。结果表明:对各指标数据集综合分析计算并运用ArcGIS风险区划,结合厂区功能布局特点分析评价,结果与市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省级雷电易发区划基本一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网格化处理大范围、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点”到“面”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估区域范围及扩展范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政府决策支持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对直击雷的防护以及煤矿电源系统、监控系统雷电安全防护等方面,介绍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并介绍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和静电防护措施,以及系统的接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光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中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山地旅游景区由于地理、地形、环境的复杂性,雷电活动频繁且防御困难,而游客广泛分布在露天场所又导致人员遭受直击雷危险性高且疏散困难。山地旅游景区的雷电防御尚无明确的标准说明,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分析雷电风险,确定安全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对白石山风景区佛光顶观景平台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停车广场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方法的具体描述,探讨山地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注意要素,得出以下结论:山地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以IEC62305-2中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雷击现象发生时的损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确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损失概率及损失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风险值及风险允许值的比较确定防御措施,科学有效地保障景区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雷电是影响机场以及旅客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雷电灾害对机场建筑物和导航等设备电源、通信系统的影响,提出机场雷电防护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思想;通过对呼和浩特机场防雷工程具体案例分析了候机楼等建筑的直击雷防护、机房的屏蔽、等电位和浪涌保护器性能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并对机场的供配电、通信、导航等系统的具体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2003—2015年气象部门收集的有关河北省高速公路收费站雷击事故调查资料的统计,归纳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发生雷电灾害的特点,分析了导致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确定了防护的重点区域和部位;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雷电防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防闪电电涌侵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实际作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勘查和测量,结合NCEP/NCAR的1°×1°每6 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闪电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揭阳市高速公路卡口一次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地周边海上水汽输送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雷暴和闪电频繁,该次灾害确为雷电活动所致,雷电防护装置缺乏或不合格是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高速公路卡口应做好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措施,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雷电对黑火药制造公司的危害一般有三个途径: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针对其特点所涉及的防直击雷方案主要是采用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组成防直击雷系统。防雷电感应措施:建筑物内的设备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金属物都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实现等电位连接。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低压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相似文献   

18.
王淑萍 《山东气象》2004,24(4):48-49
分析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传输线路和终端设备遭受雷电灾害的成因,并从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的综合防护阐述了安全监控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19.
雷电电磁脉冲通常用LEMP表示。它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直击雷以外,其它所有的各种雷击灾害的防护全都包括在内,它是现代防雷技术的主要部分。它与防护直击雷相比所涉及的防雷范围、措施要广泛而复杂得多,但又与防护直击雷既有不可分割又互相联系,且有分工及考虑角度和方法不同等。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抗干扰能力较弱 ,尤其是雷电干扰 ,因此机房防雷尤为重要。计算机机房的防雷 ,应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直击雷防护措施 根据GB5 0 0 5 7- 94的规定 ,建筑物分为 1、2、3类防雷建筑 ,各类建筑物应按要求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不设防直击雷设施的建筑物用作计算机机房时 ,至少应按 3类防雷建筑物安装防直击雷设施。确定防雷分区 (LPZ)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B12 -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规定 ,对建筑物分区 ,至少应把机房设在LPZ2区内 ,以保证机房的安全。确定机房位置 根据泄流的趋肤效应和雷电分流原理 ,应将机房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