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评估对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大作用,可为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考虑人口生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构建了包括暴露性、敏感性和抗灾恢复力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风险指数法对陕西省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的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陕西省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陕南、陕北地区的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明显高于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汉中盆地、秦岭山地及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某些县的人口脆弱性较高;人口总量是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和明确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含义、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的基础上,以京津唐地区和2000年为例,构建了一个由25个指标组成的描述该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主线,对该地区该类脆弱性空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概括和综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6种脆弱性模式,各模式反映的脆弱性空间差异在形式、幅度和主要驱动因素上各异;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等大中城市的市区是研究区脆弱性最大的部位,大大高于全区脆弱性的平均状况,而较全区脆弱性平均状况明显小的地区则集中在京、津两地诸郊县,研究区其他地区的脆弱性状况大体围绕全区平均水平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仅以城市单体为对象研究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而忽视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存在特征差异的问题,选择威海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细化至22个街道(镇),建立城市小区域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从人口、经济、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4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城市地震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结合的三角模糊熵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相对贴近程度并进行排序,将威海市区划分为4个不同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改进TOPSIS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进行评级分区,为城市内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 人口分布情况等,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 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 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选取震中烈度、 震区面积、 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西北、 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 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 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 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 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 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损失影响因素反映了不同地区影响地震造成破坏的差异,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因素众多,在确定地震震级、发震时间及地震烈度后,不同区域的不同特征都是造成地震伤亡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口分布、经济水平、房屋建筑、交通情况及气候信息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对地震主要灾害损失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以便更好的进行地震应急处置,大幅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0—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258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灾害损失资料进行空间化处理,以每次地震烈度区的面积、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4 个灾害损失量为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划分我国西部地区各市(州)的5个历史地震灾害等级。结果表明,历史地震灾害极重的区域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省昭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云南省丽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四川省雅安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地震灾害严重的区域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青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定西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相似文献   

7.
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农业旱灾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农业旱灾脆弱性并辨识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有效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以小麦、玉米、水稻、大麦、大豆和高粱等6种作物为农业旱灾承灾体,基于0.5°栅格单元在全球尺度上定量评价了农业旱灾脆弱性,揭示了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全球不同等级农业旱灾脆弱性面积比例由低脆弱性到极高脆弱性分别是38.96%、28.41%、25.37%和7.26%,其中,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面积超过了研究区面积的30%.虽然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但仍有近40%的极高和高脆弱性面积分布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研究区中85%的人口分布在中等和低脆弱性区域,仅有约15%的人口分布在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在农业旱灾脆弱性因子中,作物生长季缺水率和灌溉水平是影响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水平的主要因素,降低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对我国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县市造成了特别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彭州灾区的灾害空间分布,描述了典型建筑物破坏和大型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现象,并结合彭州地区房屋抗震设防情况,对此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震级大、破坏力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严重,农村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在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避开断层、滑坡危险区域,并加强对农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指导.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0—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258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灾害损失资料进行空间化处理,以每次地震烈度区的面积、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4个灾害损失量为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划分我国西部地区各市(州)的5个历史地震灾害等级.结果表明,历史地震灾害极重的区域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的地震灾害脆弱性日益加剧,而城市承灾体的脆弱性受复杂因素影响。本文针对评价指标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人口、工程、经济及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震害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RAGA-PP)的城市震害脆弱性评价模型;最后,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了震害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巴中、南充等地脆弱性较高,成都、攀枝花等地脆弱性较低;经济因素对城市震害脆弱性影响较大;该评价模型能够克服人为主观性,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人口流动的数据统计,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因素下张家口地区村镇人口流动情况,发现流动人口率与人均水浇地面积和地理位置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建立该区域村镇人口流动关系模型。通过实地调研张家口地区村镇人口数据,验证了村镇人口流动关系模型的适用性。基于公里格网人口、建筑物等基础数据,进行张家口地区设定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村镇人口流动关系模型修正后的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专家修正后的结果更接近。村镇人口流动关系模型可给出合理修正后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且更适用于6.0级以上有人员伤亡的地震评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对我国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县市造成了特别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彭州灾区的灾害空间分布,描述了典型建筑物破坏和大型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现象,并结合彭州地区房屋抗震设防情况,对此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震级大、破坏力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严重,农村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在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避开断层、滑坡危险区域,并加强对农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1 km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房屋抗震能力初判成果数据,选取人口、经济、高程、地震动参数、断层距、房屋抗震能力6个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法评估昭通地震灾害综合风险等级;结合历史震例,基于昭通地区房屋易损性矩阵、震亡比与房屋毁坏率之间的经验公式,在1 km格网尺度上估算了昭通地震经济损失风险值与人员死亡风险值,为区域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抗震减灾能力四个因素构建运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地震强度、频度等18个因子组成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对运城市13个市(区、县)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并对各县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的地震灾害风险不同,盐湖区和临猗县的地震灾害风险最高,垣曲县最低;各指标因子对不同行政区的风险灾害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评估结果可为政府有针对性加强防震减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中陕南地区一些小地震震源参数和环境剪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2001年9月~2002年6月间发生在关中陕南地区42次小地震,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进行了波谱分析和震源参数的测定,并分析了环境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关中陕南地区环境剪应力处于较低水平,应力值3.3×105~32.2×105Pa之间,西部12×105~32×105Pa略高于东部8×105~17×105Pa,中部最低。西部有两个应力值较高区,一个是宝鸡、眉县、凤翔附近区域较高值区,应力值20×105~32×105Pa,另一个是留坝、凤县附近区域较高值区,应力值20×105~37×105Pa之间。东部的较高值区是高陵、耀县、三原附近地区,应力值在16×105~18×105Pa之间,该区域曾发生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将遥感技术用于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类型和数量调查更新的时效性,而且有利于进行不同时期损失风险的对比分析,以便揭示震灾损失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建筑群的遥感影像特征,设计了一套提取建筑物属性信息(高度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其可行性;将提取的建筑群属性信息与传统的震灾风险分析模型相结合,即可实现对研究区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以唐山市区和9个乡镇2009年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它们的属性信息,在设定地震烈度情景下,分析了这些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脆弱性和高风险性,阐述了建立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1976-2009年,研究区房屋暴露量显著增加、结构脆弱性逐渐降低;在设定遭受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其中破坏性地震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更高要求都促进了对地震灾害评估方法的研究。其中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更是灾情预测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大部分历史地震都发生在西部,已有的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也是基于西部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的。人口密度更高和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一旦遭遇破坏性地震,其灾害程度将远超西部,因此现有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东部地区的地震预防和应急救援决策需求。需要结合东部地区的特点修正适用于东部地区的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本文初步分析了东西部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影响因素,对比主要区域差异,指出东西部地区建筑的抗震性能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自建房屋的比例和农村主要结构类型占比上。给出了东部地区地震人员伤亡评估的修正系数,并通过算例分析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