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是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发育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三个含水岩组。通过分析早白垩世的盆地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划分含水岩组沉积相类型,探讨沉积相与含水岩组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含水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岩相古地理是控制含水岩组分布特征、含水性以及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在盆地边缘,含水岩组由多期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组成,不同沉积期次的砂砾岩层叠置,形成巨厚含水层,泥岩隔水层不发育,地下水循环系统性好,矿化度低;在盆内,洛河和罗汉洞组风成相砂岩,产状稳定、组份和结构成熟度高、易溶组份少,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匹配合理,是最理想的含水岩组。环河华池组含水砂体,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滨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呈孤立透镜体状,含水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水溶蚀作用强,矿化度高;早白垩世形成的鄂尔多斯东西不对称湖盆结构既控制当时含水层的发育和分布,又是现今自流水盆地结构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洛河组和环河华池组砂岩是白垩系两套重要的含水岩组。通过区域构造背景确定下白垩统地层分布范围,结合沉积相和盆地演化特征分析不同组岩性的发育和分布形态,并利用盆地内丰富的测井资料信息,进行砂体厚度统计。总结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为风成沉积,产状稳定、覆盖面广;环河华池组砂岩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砂体分布位置以及厚度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构造背景、野外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总结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相带分布范围和沉积特征。洛河组主要沉积了冲积扇相、风成沉积相、辫状河相和沙漠相;而在环河华池组主要沉积了湖相、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风成砂岩夹层。平面上沉积相带的变化规律性较强,由盆地边缘的冲积相、冲积—河流相砾岩向盆内渐变为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影响和沉积相带控制,洛河组是从山缘向盆地内砂岩厚度迅速变薄、尖灭;环河华池组岩性变化表现为北粗南细、东粗西细,在北部砂体呈现东薄西厚,东北向西南增厚,在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东薄西厚,南薄北厚。  相似文献   

4.
最新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调查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砂岩的组分特征和空间分布综合研究表明,宜君-洛河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全盆地,为最主要的区域性含水岩组,以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发育为主;华池-环河含水岩组分布广泛,也是很好的含水岩组,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罗汉洞-泾川含水岩组仅局限于盆地北部和西部,是一套比较局部的含水层,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总体上,盆地北部白垩系含水砂岩极其发育,南部含水砂岩具多层分布的特点,厚度总体较小。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由于下白垩系统保安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复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频繁交替、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是多层结构的地下水系统。这种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地质结构,决定了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多层性、承压性及层与层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根据沉积旋回和含水介质的性质,在全盆地范围内把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从上向下划分为:罗汉洞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洛河含水岩组。通过对这3大含水岩组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洛河含水岩组和环河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天然资源丰富,是盆地区具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岩组。罗汉洞含水岩组因分布面积小,含水层厚度差异大、水质变化大,除陇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供水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沙漠相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垩纪鄂尔多斯盆地在燕山期抬升-沉降及气候演变的背景条件下,受水力、风力等地质作用,经历了早白垩世宜君-洛河期→环河期与罗汉洞期→泾川期两个沙漠沉积演化阶段。其中,洛河期和罗汉洞期是沙漠发育的两个主要时期,形成了旱谷、沙丘、丘间及沙漠湖等多类型沙漠亚相碎屑岩沉积。沙丘沉积砂岩作为白垩系沙漠相最主要的沉积岩石,具有分布稳定、厚度巨大、含盐量低、孔隙空间发育、储水性和透水性强等特点,不但具有良好的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而且一般赋存着水质较好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研究的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下白垩统是由宜君-洛河、华池-环河、罗汉洞-泾川三套含水岩组组成的一个厚达1300m、具多层结构的巨型碎屑岩地下水系统,发育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多类型储水砂岩,其沉积形成于以河流、沙漠为主的多种陆相沉积环境。由于受沉积、成岩及后期剥蚀等作用的控制,各含水岩组储水岩石的类型、厚度及分布,以及储水空间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储水孔隙介质结构均有明显变化;在与其它水文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下白垩统地下水赋存和富集条件总体呈现"盆地北好南差、北部上好下差、南部下好上差"的宏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刘行军  董业才 《江苏地质》2006,30(2):94-101
早白垩世晚期江西贵溪盆地的控盆断裂活动加强,在盆地边缘的不同地带及盆地中心发育有不同的沉积相。野外露头岩性相特征和剖面的研究表明,贵溪盆地罗塘群主要发育有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及湖泊相,不同的沉积相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并由不同的岩性相组成。沉积相的特征、分布及组合形式反映了陆相断陷红盆沉积地层相带窄、横向及纵向上相变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地质调查、岩芯描述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通化盆地亨通山组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研究,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浅湖-半深湖和火山机构5个沉积相类型,并分析了沉积相展布特征。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分析,确定亨通山组储层发育的岩性,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和凝灰熔岩,确定储层为特低孔-低孔、超低渗透储层。研究认为亨通山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为水下扇相和火山岩相。原生孔隙发育,保证了石油注入时的条件。后期受到较大的埋深、火山物质和成岩改造,虽然有一定的溶蚀孔隙出现,但原生孔隙破坏和大量的黏土矿物生成,堵塞了吼道,导致储层物性差。  相似文献   

10.
岩石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重要介质,不同的岩石为地下水形成、储存与循环提供了不同的空间条件。岩相古地理反映了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沉积相内水动力条件不同,因而形成的砂体类型也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有差异,结果导致不同相带内储集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能客观反映形成岩石的环境特征、岩石的纵横向展布及其物性特征,从而对区域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进行宏观预测和评价。本文即是基于此种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沙漠相沙丘砂岩、辫状河道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曲流河边滩砂体、滨岸带砂体是较好的储水体;沙漠相沉积的洛河组和盆地北部以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环河组是其主要的含水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沉积相的分析人手,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下部宜君组、洛河组、环河组(或伊金霍洛组)和上部罗汉洞组、泾川组(或东胜组)之间存在着沉积相的突变关系,认为该区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时期动力学性质的转变恰与区内铀的主要成矿期相吻合,据此探讨了盆地动力学转变与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Sandstone is a common lithology in a number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s. Studying the skeleton sandstone architectural units, therefore, lays the basis for characterizing aquifer systems,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Th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retaceous aquiferous sandstones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 basin-scale skeleton sandstone in the Luohe Formation which contains 11 isolated barrier beds, 12 small skeleton sandstone bodies in Huanhe Formation, and 3 in the Luohandong Form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the medium properties of these skeleton sandstones and isolated barrier beds can be shown by 3D visualization models. Simultaneously, resource quantity can be evaluated with the 3D inquiry function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operty models and structural models indicates that the salinity of groundwater of the Luohe Formation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locations of isolated barrier beds that contain abundant gypsum. Through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groundwater resource of the Cretaceous Luohe and Luohandong formations is estimated to be 1.6×10~(12) m~3, and the total groundwater resource of the Cretaceous system in the Ordos basin is more than 2×10~(12) m~3.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白垩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古气候、沉积相标志、古流向与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了志丹群主要为河流、湖泊相沉积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发育砂体的类型与特征,讨论了各类砂体的铀成矿远景,提出华池环河组三角洲砂体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对比,将尼玛北部盆地新生代陆相地层定为牛堡组。根据岩石组合和沉积特征分析,尼玛北部盆地牛堡组可划分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和滨湖—浅湖2种亚相。盆地的演化特征可分为盆地形成初始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萎缩期,3期的演化可分别对应牛堡组的一段、二段和三段。尼玛北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跟古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两者共同影响着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尼玛盆地的发育时代为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根据盆地边缘相与半深湖—深湖沉积相伴生、牛堡组底部发现火山岩夹层等沉积特征,可以推断尼玛盆地是一个具有走滑拉张性质的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