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研究区内省级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市场运行情况4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按照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应用SPSS软件对各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根据定量化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开发区土地利用特点及管理重点的分析,建议在现有分类基础上,对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按照发展阶段分类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区间调整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宁市2010年耕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南宁市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因进行探究,结合制约耕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就如何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提升,而土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质量的下滑导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纷纷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如何将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相协调,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由此探索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上海市及其他发展中的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对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霍卫东 《山西地质》2013,(6):120-122
本文选择能够反映太原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价,进而真实反映太原市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根据用地功能,通过功能区划分—样本片区划分—样本片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划分—功能区范围调整及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的步骤来对太原市城市用地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揭示不同类型功能区(居住、商业、工业、教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文章分析了目前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基础,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内容进行了论述,为正确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贵阳市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以贵阳市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地的利用强度、投入状况、产出状况、生态文明度四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评价贵阳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度与集约利用类型。研究表明:评价区域低度与中度利用比例较高,集约与高度利用比例较低,居住用地过多占用耕地,绿化用地所占比例偏小,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挖掘低利用区潜力、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结构、建立合理监督机制、加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对象,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临沂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北票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工业行业进行划分,建立不同行业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发区内不同行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算,揭示其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北票开发区整体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其中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地集约水平最高,而饮料制造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9—2012年度临沂市9县3区统计年鉴和变更调查中11个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借助 MATLAB7.0软件平台,利用 BP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算出2009—2012年度各县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利用 BP 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预测了2013年和2014年度土地利用集约度值,结果表明临沂市平均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正逐步从粗放利用发展到中度集约,兰山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一直为高度集约,集约度居全市之首,罗庄区一直为中度集约,稳中有进。预计到2014年底,大部分县区在中度集约或以上,仅有费县、蒙阴2县为粗放利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魏平  谢红彬  罗琳 《江苏地质》2023,47(1):73-83
资源型城市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矿业废弃地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进程,如何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合理再利用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案例地,筛选出117个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根据矿区的内源性因素,划分出地表形态、分布区位、矿产类型3大类别,并剖析各个类别的特点;基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视角,归纳出7类再利用模式和10种改造方向;综合考虑战略任务、发展需求及再利用目标3方面的因素,提出矿业废弃地综合再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多因素加权法研究万年县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以及土地经济绩效变化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万年县的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土地经济绩效日益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绩效存在最显著相关性的一级地类是交通运输用地,二级地类是公路用地;从2011~2017年石镇镇、梓埠镇、青云镇、汪家乡、苏桥乡、上坊乡六个乡镇的公路用地占各乡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增量较少,经济增长比排名靠后,需要调整土地结构,加大对公路用地的投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为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开采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明确其背后动因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市贾汪区原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潘安湖区域则为贾汪煤炭生产的主要区域.以潘安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煤炭开采活动影响下,其发展演变特征,并选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管控、资源环境为影响该区域发展演变的驱动力因子,运用主...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且分布不均衡,总体勘查程度较低。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煤炭预测资源量为344.46亿t,总量占全国比值相对较少,已查明资源储量为45.84亿t,查明率是13.26%,查明程度很低。根据对资源量赋存深度、成煤时代、煤质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分析,认为全省煤炭煤种优势明显,产地相对集中,找矿潜力很大。根据青海省经济发展规划,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煤化工产业将成为青海省又一重要经济支柱,因此应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着力提高全省的煤炭地质勘查程度,为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is undergo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mode dominated by single and inefficient grain production to the new agricultural land use mode such as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horticultural crops.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intensity degree is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land remedi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Based on the UAV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two typical villag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farmers, using the road accessibility index of farmers' plot, the area index and the shape index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w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types of farm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farmland fragmentation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tensive degree of agricultural land, but the impact on the intensive degre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fferent ways of use was differen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the impact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horticultural crops and other new-type agricultural land utiliz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grain crops and other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tilization. Adjust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farmland utilization greatly alleviate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on farmland intensity in mountainous areas.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我国关闭煤矿数量逐年增加,煤矿关闭后产业如何转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关闭煤矿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关闭煤矿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其优势产业的选择应与所在城市产业转型方向相一致,才能使关闭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杨铄 《山东地质》2011,(6):41-43
针对目前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特尔婓法、AHP分析法、发展趋势估算法、目标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论述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