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岩溶》2011,(4):478-478
近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共同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2011,(4):460-46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11年12月5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顺利召开。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汪民的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书记、副院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溶》2004,23(1):82-82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8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土资源部第一批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大  相似文献   

4.
罗为群 《中国岩溶》2007,26(4):362-362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承办的“全国岩溶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6-20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水利、铁道、石油、旅游、教育、新闻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共19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开幕式于11月16日上午在岩溶地质研究所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蒋忠诚研究员主持;桂林市与岩溶所领导都致了欢迎词;岩溶专业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致了贺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的代表介…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2008,27(3):200-20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岩溶地质工作方向座谈会”于2008年8月3—6日在桂林召开。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我国岩溶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岩溶地质工作的主导方向,以促进岩溶地质调查和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基础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7.
经国土资源部审查认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为国土资源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名称为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监测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至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与古生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生态地球化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6家建设期中的重点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第三批国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2004,23(1):83-83
《中国岩溶》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协办的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岩溶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岩溶》不仅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相似文献   

10.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岩溶》2012,(2):144-144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涉及:1)岩溶动力系统的形成和运行规律;2)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和区域分布规律;3)学科交叉、应用研究。2012年在广西科学技术厅和岩溶地质研究所的支持下设立开放课题,并主要围绕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岩溶地区水循环、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相关测试应用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介     
《中国岩溶》2011,30(3):247-247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的科技人员共同合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蒋忠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李先琨研究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宝清教授等编著的《广西岩溶山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一书,近日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2):122-122,138,145,152
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先生撰写了《“天坑”的科学发现》一文,现摘编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卢茜 《中国岩溶》2010,29(2):120-120,127
2009年12月5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姜建军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质》2009,(10):79-79
2009年9月14日至19日,“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组在山东省召开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该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岩溶》2014,(2):215-215
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1)岩溶动力系统的形成和运行规律;(2)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和区域分布规律;(3)学科交叉、应用研究。2014年在广西科学技术厅和岩溶地质研究所的支持下设立开放课题,围绕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岩溶地区水循环、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相关测试应用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严一冰 《中国岩溶》2007,26(1):90-9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张之淦研究员撰写、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岩溶发生学——理论探索》一书,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10章,48万字,是作者运用国外先进理论认识中国岩溶发生规律开拓性成果的系统总结。全书内容5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韦复才 《中国岩溶》2009,28(2):I0001-I0002
去年12月15日,国土资源部在广西桂林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隆重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大会。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地球科学领域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际二类研究中心。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我国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新书介绍     
《中国岩溶》2007,26(2):148-14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和德国不来梅大学(Bremen University,Germany)WolfgangDreybrodt教授合著的《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在综述岩溶作用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方面,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作了展望,是作者近20年潜心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主要内容包括:CO2-H2O系统中碳酸盐岩溶解、沉积的物理化学基础;岩溶地区天然环境中碳酸盐溶解和沉积动力学实验和模拟;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与编图室牵头,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研究与编图"近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