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际大洋中脊计划是国际地学领域的重要科学计划之一,由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提出,旨在协调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大洋中脊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国际大洋中脊协会创办之初,洋中脊研究主要在少数国家单独进行。第一个十年科学计划(1994—2003)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西南印度洋脊考察研究、推进了洋中脊全球取样,更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使该协会发展成为完整的联合团体。第二个十年科学规划(2004—2013)仍以促进学科间交流、通过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末,确定了世界大洋海水基本化学组成及其恒定性以来,对于化学元素在海洋中的含量、分布和转移的研究,其发展是此较迅速的。并且,逐渐地形成了“元素海洋地球化学”这一学科。特别是到了本世纪中,不仅广泛地研究了海洋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状态和转  相似文献   

3.
叹,厂于一res!l一11气//气溅娜添娜熟﹄l介一气。屯世界大洋主要表层流世界大洋主要表层流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洋锋区研究的总趋势是详细地定量描述锋区中发生的不同起因和不同尺度的各种过程。 目前,缺乏有组织的观测系统和有关大洋锋热力学的实际资料,因此,不可能对大洋锋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深海大洋面积广阔,远离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的讨论,试图获得话语权。我国也意识到深海大洋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文章从大洋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及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现状,结合国际海洋数据共享情况,分析了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各大洋中,水深2000米到6000米的地方,是人类难以到达的"黑暗的深渊"大洋底。这里没有一丝光线,海水几乎不流  相似文献   

7.
首次《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国际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日-10日在苏联塔林举行。讨论会由苏联科学院主席ЛM布列霍夫斯基主持。会议研究和讨论了涉及大洋生态和物理控制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交换了这方面最新成就的信息,提出了关于国际协作的建议。来自26个国家和组织的150多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会上,与会代表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各国专家的报告——“生态学和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问题”,“世界气候调查规划中的海洋综合控制”“预报短期气候变化的海气相互作用调查”等。与会代表提出如下建议:1.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十分必要。建议联合各国专家的力量,在联合国系统范  相似文献   

8.
张坤诚 《海洋科学》1985,9(1):63-64
世界各大洋中总共有20000多种鱼。冰山林立、浮冰成群的南大洋有沒有鱼?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极周围的南大洋中,栖息着100多种鱼。与世界其他各大洋相比,南大洋中鱼的种类并不多。而且,这些鱼的个体也很小,一般体长几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古海洋学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之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与地学上实验技术与理论的重大突破密切相关。做为古海洋学本身主要是以大洋沉积物作为研究依据,研究大洋体系中水团和相关的生物圈、岩石圈的历史。这就必然涉及到有机物质的生物化石和无机物质的矿物沉积两方面。但沉积物中记录的古海洋学信息很多,而解释这些信息的手段又是各有所长,其中微体古生物的化石形态学分析是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微古专家以此做为确定微体古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的依据。在大洋…  相似文献   

10.
全球大洋中脊研究十年科学规划(2004-20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是由多个成员国于1992年成立的国际合作项目。它的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国对大洋中脊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航次的调配、人员的培训等。这个宗旨在今后十年仍将是国际大洋中脊协会的核心。目前主要成员国(Principal Members)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活动性的证据到9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深部生物的存在证据,并成为即将启动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一个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成为科学大洋钻探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同时它也将有效地促进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12.
自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考察在大洋中发现锰结核以来,很多学者对这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洋的锰结核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十多年初步确定锰结核是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后,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和专著纷至沓来,汗牛充  相似文献   

13.
正1872年12月21日,"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启程驶向浩瀚的大西洋,科学家在此次考察中发现了海底的多金属结核,揭开了100多年后人类寻找深海矿产资源的序幕。在世界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的浪潮中,我国以"大洋一号"为代表的远洋科考船走上了世界深海资源勘探和研究的国际舞台,追赶着世界的脚步,其航行的足迹也见证了中国大洋科考广度的拓展。1993年5月2日,是一个令我国海洋工作者悲  相似文献   

14.
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世界各大洋、海域间展开,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全面争夺瓜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东海处于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板块的离合,地壳的升沉,是“新全球构造”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在东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仅就地质学方面说,已为探索油气资源完成了几口深钻井,并通过多种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对广阔的大陆架和深陷的海槽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认识。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E.  BB 徐伯昌 《海岸工程》1997,16(2):84-92
将世界大洋表层水温(SST)多年观测资料(COADS)采用时间、空间状况分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得到了世界大洋SST距平时间、空间变化的样本。划分并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出现的同步和准同步偶极子遥相关的几种类型;划分出了世界大洋SST距平的全球模态。该模态在世界大洋的整个近赤道带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与近海面大气压全球模态的时间相关性极好,并能描述El-Nino现象。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中Nd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n沉积,热液,热液沉积物及其它组分的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洋区,不同深度海水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依据Fe-Mn结壳及岩心中有孔虫的Nd同位素组成资料,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世界海洋中Nd同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底先驱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占世界海洋面积的65%,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可能进行商业开采的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该资源分布于世界大洋底层,以太平洋分布最广,估计储量为17000亿吨,是一项巨大的战略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财团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展开勘察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采矿、冶炼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已具相当规模;进入80年代,一些国家已完成勘探目标区的圈定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采矿和选矿试验研究;估计21世纪20年代后即可进入商业性开采,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大洋环流模式中,铅直混合的参数化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将大洋细结构混合参数化方法首次应用于世界大洋环流模式中。使用中科院大气所(LASG)发展的20层世界大洋环流模式(OGCM)ML20,月平均风场作为强迫场,利用ML20模式在稳定初始状态下运行300a后的计算结果作为本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的初始场。该参数化方法对世界大洋环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温度跃层的厚度明显变薄;对深层水和底层水的模拟有改进;对南极中层水的模拟比较成功;但是对赤道海区的模拟结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俞旭 《海洋科学》1978,2(1):25-25
大洋的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赋存于深海沉积物表层的锰结核,就是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早在1872年到1876年之间,深海调查船“挑战者”(Challenger)号在其环球海洋考察过程中,就发现世界各大洋广泛分布着铁锰结核。其后,不少学者从学术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