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坑探编录,其中尤以探槽、浅井编录是经常要遇到的。这本来是简单的地质基础知识,但实践中却发现对此模糊不清或一知半解的事甚多。例如探槽展开图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常见于槽底部分。原因是,虽然一般都知道槽底应该用岩层走向(以下简称走向)表示,但却简单地将槽底与槽壁都看成同一平面,而没有展开前之立体概念。于是,在画出槽壁之岩层倾向(以下简称倾向)线后,便于槽底作垂直倾向线之垂线,即谓  相似文献   

2.
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案优化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是关键问题。结合乌竹岭隧道塌方工程实际条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相对于上弧形导坑施工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位移、改善其受力状况、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且围岩破坏区范围较小,可见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更适合于隧道塌方段的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断面净空收敛变形和拱顶下沉稳定速度较快,最终变形值较小,隧道主体稳固,没有任何变形,说明所选处治方案对抑制隧道塌方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塌方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2004年2月,正在开挖的重庆金山隧道左洞进口端大规模塌方,坍塌总体积达1176m^3。文章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塌方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塌方后,施工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处理该塌方事故。在塌方区前影响区和塌方区,采取了加密工字钢、打超前小导管、喷射混凝土等方式进行处理;在塌方区以后段的施工中,严格按“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进行掘进,减少每1次的进尺量,控制每1次的装药量,及时将相关参数反馈给设计、地勘和监测单位。在经过上述处理措施之后,监测数据表明该塌方段已经稳定,达到了设计的效果。且在以后的施工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塌方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队古田大某矿区的地表工作量主要是探槽和采样,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分队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全体工人的努力,八三年做到了全年安全生产,消灭一切大小工伤事故。我们有以下的几点作法:1.陡坡探槽严禁上下同时施工,施工期间派专人站岗警戒。为了防止挖槽时乱滚石头造成行人伤亡,我们认真吸取过去这类事故的教训,有行人通过滚石危险区时,通知上方挖槽人员暂停倒土滚石,确保行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地连墙槽壁(以下简称"槽壁")稳定问题是地连墙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最关键的问题,由于护壁措施不当引起槽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首先,分析了槽壁失稳机制及形态,总结了各种槽壁抗失稳加固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深层搅拌桩(以下简称"搅拌桩")合理加固深度建议值和合理加固宽度的确定原则。其次,归纳总结了槽壁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各种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探讨了各个安全系数取值的合理性,给出了建议值。最后,提出了搅拌桩加固槽壁条件下槽壁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经多项工程实践,文中所提出的搅拌桩加固槽壁条件下槽壁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的可靠性以及加固宽度和深度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潭峪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对八达岭高速公路潭峪沟隧道施工中发生的主要塌方的原因及其处理塌方的措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钻代槽勘查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于槽探施工技术在浅覆盖区找矿应用中的局限性,开展了浅钻技术代替槽探的理论方法研究。通过在槽探拟施工区域,根据产状或覆盖层情况,布置间距小于5m的钻孔,获取基岩,来完成对矿体的评价。形成了以钻代槽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并应用于不同的地质景观区。同时,还总结出以钻代槽勘查技术方法的操作要点,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垂直铺塑技术是堤基截渗的一种有效手段,沟槽回填是保证截渗效果的必要措施。施工中,因回填土的膨胀性而导致槽壁变形破坏,甚至铺塑失败。针对回填土膨胀性对沟槽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在分析了槽壁失稳机理基础上,通过对槽壁的受力分析,研究了回填土前后槽壁的土压力变化特征,分析了回填土的膨胀性导致槽壁变形破坏条件,获得了回填土回填时的最优含水率区间。所得结论与工程实际基本一致,为铺塑技术施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玉辉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1):36-38,50
从三个主要影响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的方面出发,分析和研究影响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的几个因素:地质条件、施工机械和成槽方法、稳定液的类型和质量对槽壁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槽壁的失稳机理,分析致稳和失稳两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槽壁稳定的研究,为解决槽壁坍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宗席 《探矿工程》2017,44(12):91-94
在分析探槽爆破施工中电爆网路外来电流的成因、类型及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探槽爆破施工中电爆网路外来电流预防技术及研究成果。获得的成果可为露天爆破施工电爆网路外来电流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南戈枕成矿带峨麻岭矿区以钻代槽勘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洪波 《地质与勘探》2015,51(3):573-578
针对槽探施工面临的环境破坏及深度局限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以钻代槽技术新方法,并在海南峨麻岭矿区进行试验。通过在槽探拟施工区域,根据产状或覆盖层情况,布置间距小于10m的钻孔,获取基岩,来完成对矿体的评价。结果表明,获取的岩石样品资料可以很好地与槽探实物资料相吻合,证实了以钻代槽勘查技术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密封墙施工技术勾拌法原理的阐述,适用于施工区域存在上部土层主要为中粗砂、砾石层且夹有大量巨大石块的地层情况,传统的施工工艺难以有效地构建地下密封墙的难点,分析了勾拌法形成密封墙行之有效的施工机制。文中针对开挖槽壁三种不同破坏滑动面的情况,对勾拌法施工过程中开挖槽壁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到了三种潜在破坏面情况下槽壁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槽壁出现破坏,则可根据公式计算出保持槽壁安全稳定的泥浆重度,通过调控泥浆重度使槽壁保持稳定,为勾拌法安全有效的施工提供指导。最后,结合澳门国际机场南停机坪扩建工程的工程实例,根据真空度的历时实测结果分析,表明采取勾拌法密封墙施工技术密封效果良好,解决了搅拌法或静压注浆法实际操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了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使用泥浆护壁防止槽壁坍塌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刘奉银  钟丽佳  张瑞 《冰川冻土》2011,33(4):867-872
地下连续墙或防渗墙施工中槽孔的开挖是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泥浆护壁条件下槽壁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很多.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泥浆的渗透,模拟计算不同密度的泥浆以及泥浆分层后槽壁的位移,对槽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经对槽壁位移值的分析得到泥浆密度增大槽壁的位移随之减小以及减小的幅度,随着泥浆的沉淀,槽壁位移增大.研究可为...  相似文献   

15.
挖槽除土是槽探工程施工中消耗体力最大的两道工序。在未推广抛掷爆破和完成除土工具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以前,槽探工程的挖槽、除荒均靠人力挖掘和挑、背运送。一个槽探组得配备4~5人才能完成各道工序。尤其在深、长、平的槽中施工,除荒距离较远、较高,工人的劳动更为繁重。因此,如何实现挖槽除土的机械化。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早已成为广大槽探工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孙宗席 《探矿工程》2014,41(11):70-72,76
介绍了季节性冻土的爆破类型、特点及破碎机理。通过对黑龙江省宝兴沟矿区冻土层下球状药包爆破工艺研究,成功解决了冻土层中探槽爆破施工难题。实践表明,只要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等实际情况合理选定爆破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就可以有效控制爆破飞石,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给出了技术参数和参数指标,可为同类型探槽爆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南某电站库区公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在已掘进的覆盖层围岩段发生坍塌冒顶。本文分析塌方的原因,介绍处理塌方体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尤祖琳 《探矿工程》1998,(2):48-48,55
隧道口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安全和施工任务完成。例如,笔者在江西某矿区坑探施工时,发生坑口塌方,将正在掌子面作业的4名工人堵在里面,后经极力抢救才避免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又如在江西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时,进水口坡面多...  相似文献   

19.
乔亚飞  唐洁  顾贇  丁文其 《岩土力学》2022,(4):1083-1092+1102
地连墙施工扰动的精细分析对预测基坑开挖的环境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超深基坑。因此,收集分析了某102 m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压力和混凝土压力现场实测数据,总结了槽壁侧压力的演变规律和竖向分布模式,提出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槽壁侧压力的三折线模型并验证。三折线模型可以再现槽壁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可退化为双折线模型。最后采用三折线模型建立了精细化数值模型,模拟了百米地连墙的成槽开挖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分析了连续墙施工对槽段周围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双折线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应力重分布,其影响范围在沿槽段方向为1.6倍槽段长度,在垂直槽段方向为4.3倍槽段长度;土体应力重分布有沿竖向和水平向传递两种机制,且以水平向传递为主。在上海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浇筑会对槽壁产生挤压作用,引起槽段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浇筑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对槽壁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程度,在南京河西地区某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正式施工前进行了墙厚1.2 m、宽度4.5 m、深度61.0 m的成槽试验。结果表明,当成槽机向下开挖时,土体在不同深度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坑外的位移现象,部分监测数据显示为负值。在成槽施工完成后,水平位移变化出现缓慢回弹的趋势,并在成槽后的两天时间内变化速率渐渐变小。单幅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槽壁周边土体的变形对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