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噴射水泵是利用具有压力的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吸取或排出液体(或气体)。其作用原理是借助喷射水泵噴出速度很大的水流(或气流),使水泵中噴咀附近产生空气稀薄现象,造成低压,而將水吸入水泵中,并与工作水流混合排出泵外。最近502勘探队在某矿区勘探时,为了利用已被水淹沒的旧坑道进行地质调查,曾使用这种水泵进行坑內排水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將这一具体作法作一扼要介紹,并談談这种水泵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虹吸管来进行排水,是极为简便经济的,既不需水泵等设备,又不需燃料或电能。其应用范围;是排水区域的附近,有比预定动水位还要低的低地,如峡谷、湖泊等。但以前人们对虹吸管的应用条件,又加上了一条限制:就是不能把水吸到10米以上,因此,利用它来排水时,矿坑不能深于10米。理由据说是虹吸管中水之所以会流动,是受了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一个大气  相似文献   

3.
史蓝天  李传勋  杨洋 《岩土力学》2023,44(1):183-192
竖井排水固结法中井阻随时空演变(即由淤堵和弯折所引起的竖井排水能力下降)的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且变井阻对竖井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不容忽略。但目前能同时考虑变荷载及井阻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固结解析解还鲜有报道。考虑井阻随时空演变过程,引入实际中广泛采用的单级或多级加载模式,建立了竖井地基固结模型,并应用分离变量法获得固结模型的解析解答。通过与已有的解析解、有限差分解及工程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充分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变井阻参数对竖井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竖井地基固结速率随竖井最终排水能力的增大而加快,随深度井阻参数及时间井阻参数的增大而减缓,且时间井阻参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明沟排水与竖井排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长远 《地下水》2001,23(4):194-194,197
本文在分析干旱细土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论述了盐渍化地区在不同排水条件下水中盐份的运移和积聚的过程 ,比较了明沟排水和竖井排灌的优劣 ,从而提出竖井排灌是改良土壤盐渍化 ,防止土壤返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浅井排水问题,我们设计了手搖式拉杆水泵,经过试制并进行了排水试验,证明性能尚好,能解决深度在30公尺以内的浅井排水问题。为了便于大家对拉杆水泵的了解,现将其原理、性能、结构、按装、使用等分别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软土地基固结排水过程,在传统竖井排水固结法的竖井中增设U型导热管,对U型导热管内的水进行预加热,并使其在管内循环,实现管-土之间热传递,以改善土的渗透性状。针对这一新的软基处理技术,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渗流固结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因子,建立了渗透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次,基于理想竖井地基固结理论,建立基于温度修正的理想竖井地基固结度解析解。最后,分析了温度因素对理想竖井地基固结度及固结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时间因素下,温度越高,理想竖井地基的固结度越高,且温差越大,固结度差值越大;温度较高时到达某一固结度所需时间比温度较低时到达同一固结度所需时间少。在固结度较小时,温度因素对固结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固结度较大时,则固结时间差别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技术热排水固结法,采用非等温管道流模拟竖井中U型导热管的传热过程,考虑温度对竖井扰动区和未扰动区渗透性的影响,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法的有限元模型。以热排水固结软基处理原型试验为例,重点分析了模型耦合、部分耦合和不耦合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固结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排水固结法的不耦合模型,部分耦合模型下因温度产生的孔压增量延缓了地基固结的发展,固结速率有所减慢;耦合模型下温度虽也产生一定的孔压增量,但温度有效地改善了竖井涂抹区土的渗透特性,地基的固结速率加快,固结周期缩短,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工程中软黏土地基的成层特性及竖井有时并未打穿软土层情况,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和巴伦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利用固结度联系孔压与变形,提出一种简化成层软黏土地基的固结沉降计算方法,对竖向排水地基的固结度及沉降等进行预测。对计算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如固结系数的反演选择、竖井未打穿土层时,竖井底部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压缩土层厚度选取等问题。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用FORTRAN语言编写排水竖井固结程序CONSOL,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与竖井排灌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壤盐溃化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气候、土壤类型以及人为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竖井排灌工程的成功实例,证明竖井排灌效果。通过对竖井排灌作用机理分析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研究,论证了在新疆地区采取竖井排灌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竖井排灌和明渠排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作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黏性土淋洗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垂直布设冻结板,水平冻结土体的竖井淋洗模型试验,研究冻结过程中土中温度场、水分场分布及融解期的排水方式,探讨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冻结法,使未冻土侧水分或淋洗液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结锋面迁移,然后利用塑料排水板完成融化水(淋出液)与土壤分离的方案可行,能够解决抽液过程中抽液井和注液井之间土体容易形成渗流通道出现优先流,导致淋洗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分步冻结模式下,未冻土侧水分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土侧迁移,冻结-吸水量为22.78 L,融化-排水量为24.60 L;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后,相同冻结模式下冻结-吸水量达到30.40 L,在负压抽吸模式下排水量达到44.21 L.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970年夏,我队在学习卜弋煤矿“喷水井点排水”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采用了射流泵代替空压机在小口径钻孔中进行抽水试验。据本队四个钻孔的抽水说明,这一方法具有简单轻便、经济节约的特点,效果较好。一、工作原理、设备、器材射流泵是依据“喷水井点排水”的设备改装的。曾称为“喷射泵”,因考虑喷咀的工作水呈集束射出,故改称射流泵。抽水时,水泵产生的高压水(工作水,下同)沿高压水管向下流动,通过喷咀成束向上喷射,造成压力差,井内地下水不断补给低压区,上升涌出孔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各种水文地质工作也相继开展起来。如为解决供水水源的水文地质工作,为农业灌溉及保证路基稳定的水文地质调查;解决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排水问题;堤坝等水工建筑及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等工作中,阐明地下水涌水量的大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利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是确切的获得涌水量资料的唯一手段。抽水设备(水  相似文献   

13.
一、油泵、油马达简单通用工作原理油泵,通常都是用电动机或内燃机(柴油机、汽油机)驱动旋转,它的吸、排油原理,与柱塞式往复水泵吸水和排水原理基本相同(如图5)。在吸入行程时,柱塞被拉出,缸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5种具有毛细导水特性的布料进行了水中的排水试验、土中的排水试验、毛细上升试验以及核磁共振试验,对其排水性能和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毛细吸水排水性能的机制,为寻找或生产出能够应用到我国一些含水率较高的非饱和土地区的土工材料做参考。结果表明,毛细导水材料在非饱和土中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非饱和土的排水速率。毛细导水材料在水中的排水试验表明,各材料的排水效果受毛细上升距离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的毛细导水材料在土中和水中排水性能的强弱,发现试验布料的排水性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COOLPASS、COOLMAX和普通网布的排水性能最好,而SHCOOL和COOLPLUS的性能稍弱。通过核磁共振试验测得COOLPASS、COOLMAX和普通网布的孔隙大小约为53.4 μm,SHCOOL和COOLPLUS的孔隙大小约为37.8 μm。布料吸排水的强弱与其孔径大小及孔隙分布特征有关,综合考虑毛细导水材料毛细吸水和蒸发排水的两个过程,发现孔径较大且孔隙分布特征表现为稀疏的普通网布材料在非饱和土中的排水效果最佳,相同条件下比未设置毛细导水布料的土样含水率多降低了2.19%。在毛细上升高度试验中,COOLMAX的毛细上升高度最大,表明毛细导水材料的吸水能力与其孔隙分布特征有关,孔隙分布越密集,其吸水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钻孔直径超过3(口尺)时一般称之为大直径钻孔。大直径钻孔目前应用日益广泛,例如用以开凿矿山竖井,钻凿供通风、运输、排水的专用竖井,用于进行特种地下试验,以及用于建筑物(如桥梁等)基础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铜陵地区地下水深循环特点,对冬瓜山竖井突水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竖井处于深延构造裂隙带与层间裂隙带复合部位是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深埋工程水预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阅读本刊第8期谢振俭同志介绍的浅井拉杆水泵后,甚感兴趣。的确在水量不超过水泵实际有效排水量时,用它作浅井排水工具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作者在文里未介绍到莲蓬头的结构,所以我来作个补充,介绍一种我们所使用的浅井拉杆水泵莲蓬头。我们这种莲蓬头使用结果,认为比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对工程和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下水对上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日趋显著,人们认识日益深化。实践表明,这类问题不完伞是纯水文地质问题。实质上,它是介乎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暂定名为工程水文地质学。专门进行在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中由于地下水作用而产生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或水文地质问题。为充分阐明问题,本文从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基坑排水与潜蚀流沙、地基沉降与黄土湿陷、道路冻害与隧道涌水、矿抗突水与竖井破坏、坝基渗漏与稳定、坝基抗滑稳定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初步论证了重要性、问题和某些实质。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垂直排水是一种新型的改良盐土技术,近年来往我国不少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实践证明,利用竖井排水,有着降低地下水位、淡化地下水质,加速土壤脱盐、防治庄稼渍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突山优点。在大规模的井排运行中,由于每口井都需专人负责机泵的运行操作,这样就会花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地下水位的高度也很难控制。我所在竖  相似文献   

20.
竖井边坡中风化土形成软弱层,稳定性差。采用预应力锚索地木梁钢筋砼档土板锚固技术,坡顶截水、坡底排水综合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