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Д—10型汽油机是用来作Д—35、Д—38、Д—54型柴油发动机起动用的,正常功率10(?)在正常转速功率下的转速3500转/分。原连杆轴  相似文献   

2.
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沿海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引起的振动在土中纵、横向的传播和衰减情况。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建议了振动的防治措施。此外,还针对深度方向上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分带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法以折射波法的形式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之初,在地质学中出现,这种地震勘探法利用了敏储普所发展并出现于莫合洛维奇支著作中的理论概念,同时还应用了很近似于当时在天然地震学中所运用的仪器,它可以用来顺利地解决很多地质问题。在许多国家里,如苏联、美国、德国等,为最初成就所引起的折射波法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为供应地质队坚硬与高磨损性岩层用的高效率钻头,苏联地质部中央设计局与上谢尔加机械制造厂共同设计并制造了球齿牙轮钻头。钻头规格与目前钻探中所用的一致。试验的一批钻头直径为112,132和151毫米,其代号是2Д-112К,2Д-132К,2Д-151К。为供应地质队坚硬与高磨损性岩层用的高效率钻头,苏联地质部中央设计局与上谢尔加机械制造厂共同设计并制造了球齿牙轮钻头。钻头规格与目前钻探中所用的一致。试验的一批钻头直径为112,132和151毫米,其代号是2Д-112К,2Д-132К,2Д-151К。  相似文献   

5.
11Д-10M型起动发动机是专门起动Д-54型柴油机的,它安装在Д-54型柴油机的右面传动机构的凸座上(Д-54型柴油机是ЗИФ-650A型钻机的动力)。ПД-10M型超动发动机是高速(3500转/分)二冲程汽化器式汽油机。它的最大运转时间不允许超过15分钟。其曲轴及缸壁的润滑方法,是靠起动前在汽缸头侧部放汽阀处加10—15滴机油来做润滑的;另外,在燃料(汽油)中可混合一部分机油(混合比是15:1)来进行润滑。刚开始使用时,由于我们对新机器性能了解不够及使用方法不当,因而曾造成曲轴及曲轴滚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目前我国水文地质学界正在展开一项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国水文地质区划的研究。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水文地质科学水平还很低,并且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还是很缺乏的,因此进行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由于苏联专家М.М.克雷浴夫和Б.Д.鲁萨诺夫的倡议和指导,并且他们先后发表了“中国地下水分区描述方法问题”和“关于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资料”的巨著,在这两部作品中已经初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频测量作“变频法”电磁耦合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流激电法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受电磁耦合效应的干扰.这是目前该法应用和发展的一大障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和生产单位在探讨校正电磁耦合干扰的方法.本文是报告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点工作.纯激电效应的幅频特性及其特征参数为研究纯激电效应的幅频特性,我们对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作了分析,其中图1和图2颇有代表性.这些资料表明,在"变频法"实际所用的频率范围内(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土的动力特性,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动力参数,近年来发展了几种原位测定地基土剪切波速度的方法,如稳态振动法、速度测井法、跨孔法。我们用跨孔法对上海地基土进行了剪切波速的测定,认为跨孔法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9.
孙大鹏 《地质论评》1964,22(4):276-288
至今,油页岩与石油的成因联系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大多数学者认为,油页岩是可燃有机矿产一部分,应从化学观点进行研究。如А.Д.阿尔汉格尔斯基(1927年)、Г.Д.斯塔德尼科夫(1932—1937年)、В.П.巴士林、И.О.布罗德及В.С.维谢洛斯基  相似文献   

10.
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确定强夯影响范围是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的实测资料,分析强夯振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范围,进而得出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距夯击点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的曲线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某沿海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振动速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及强夯安全距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八年,Д·С·柯尔仁斯基为了在旋转台上直接测量单斜辉石、角闪石的消光角C∧Ng,研究出了四轴一双晶法。与已有的解理法相比,四轴—双晶法具有精度高(误差≤0.5°)、准确和无需进行赤平投影等优点。故迄今广为援引、应  相似文献   

13.
在滨里海盆地东缘Д南石炭系碳酸盐岩 KT II 含油层系Д层岩心和录井资料稀缺的情况下,针对该区油气发现多年但储量一直未有效动用,导致碳酸盐岩储层钻井结果见效差、单井初始产能差异大的生产矛盾。通过井筒资料精细对比分析,确定Д南难动用储量区Д层复杂储层的有利层段为Д1底部鲕粒白云质灰岩所在的白云岩化带,该储层主要为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裂缝型。结合古构造和沉积相特征,确定储层有利分布相带为开阔台地相浅滩亚相滩微相,原始沉积环境和白云岩化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地震属性并进行叠前叠后储层反演,根据储层厚度、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及含烃指示等因素综合评价,预测Д1层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为近 NE SW 向带状分布,为该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钻井见效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钻进过程中,钻柱振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钻柱产生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仅认识到钻柱振动对钻井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认识到利用振动可以得到许多井下信息。运用一根钻杆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工作状况下的振动特性,得到了钻杆在横向、纵向、扭转振动的多阶振型,以及对应的应力应变图。对照振型和应力应变图,联系钻井实践中各种钻柱失效形式,以期从中找出一些振动与钻柱失效的关联,更好地利用振动去解决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自然电场法最早的一篇理论著作是1928年彼得洛夫斯基写的.他研究了地下的极化球体的电位分布,并且证明了地表电位随余弦函数变化.海兰德的垂直极化球体异常解释方法就是基于彼得洛夫斯基的理论.De Wette(1948)研究出一种方法,利用球体来模拟矿体.Yungul(1950)改进了彼得洛夫斯基的方法,提出了消除地形和区域场影响的方法.Murthy和Reedy介绍了解释球状、棒状和倾斜板状极化体自电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4,26(5):F002-F002
科特梁可夫(B.M. Котляков)1931年生, 1954年由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毕业后, 直接分配到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著名积雪学家Г.Д. Рихтер手下工作, 次年便参加北极考察, 接着于1957-1958年随同苏联著名冰川学家舒姆斯基 (П. А.Шумский)参加南极过冬考察, 从此决定了他的冰雪生涯.  相似文献   

17.
在滨里海盆地东缘Д南石炭系碳酸盐岩KT-II含油层系Д层岩心和录井资料稀缺的情况下,针对该区油气发现多年但储量一直未有效动用,导致碳酸盐岩储层钻井结果见效差、单井初始产能差异大的生产矛盾。通过井筒资料精细对比分析,确定Д南难动用储量区Д层复杂储层的有利层段为Д1底部鲕粒白云质灰岩所在的白云岩化带,该储层主要为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裂缝型。结合古构造和沉积相特征,确定储层有利分布相带为开阔台地相浅滩亚相滩微相,原始沉积环境和白云岩化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地震属性并进行叠前叠后储层反演,根据储层厚度、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及含烃指示等因素综合评价,预测Д1层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为近NE-SW向带状分布,为该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钻井见效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之一:《自然危险(灾害)与社会》 ——ПPИPOДHbIE OПACHOCTИ ИOBЩECTBO 《自然危险与社会》一书是6卷本的第一部。书中研究探讨了作为社会动荡根源的自然灾害出现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研究了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俄罗斯境内技术成因(人类经济活动)一自然危险(灾害)发育的影响。揭示了参数化法体系的基本原则,自然危险的一般分类法,自然危险出现后果的研究、预报和评价方法。本书着重论述自然危险的监测问题,除提出监测的要求外,还揭示了监测种类和方法、信息测量工作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结构和工艺规程。该书研究了自然风险的一般概念和风险的评价方法,危险自然作用和现象出现条件下居民、用地的管理和保护方法,消除紧急状况的救助和其他紧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手段,以及在实施自然安全领域保障国家政策的基本的,最迫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冲击——钢绳法钻进干砂层时需要向井孔里灌水,由于运水不易,时常造成很大困难,并且增加钻孔的成本。伏龙涅什地质队机长С.Д.伏龙涅夫使用了一种适于冲击钢绳法的专门结构的八节钻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辽西地区风积砂土地震液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围压、固结比、密度和细粒含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们对抗液化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和干密度对砂土振动孔压发展模式的影响规律.在偏压固结情况下,振动孔压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双曲线对其进行模拟;在均压固结条件下,振动孔压的发展趋势和H.B.Seed、张建民等人研究的振动孔压发展趋势的曲线形态相一致.通过实验分析表明细粒含量、密度等都会对孔压的增长规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