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5,(4):15-16
浅井工程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队自成立以来,每年施工浅井的工作量均在一千米以上,绝大部份浅井深度为15至20米,不少工程尚需向两侧掘进10至20米的岔巷。一九六一年以前浅井工程完全采用木质辘轳作提升工具,效率低,又笨重,不安全。在老工人、队领导、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和努力下,用127毫米的套管做滚筒,以50毫米的钻杆做支架,自行制造了一批带有刹车装置的绞车,对提高浅井工程的掘进效率,保证安全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队今年以来,在某地区开展了砂金矿的地质普查工作。根据地质工作的需要,选用了以砂矿浅井为主的井探工程。打了深度4—15米的砂井若干个,除个别井因涌水量过大,没有满足地质要求外,其余井均达到了预计深度,取得了一定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复杂矿体、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的勘探,坑探工程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具有使地质工作者能够直接观察地质现象、矿体产状、取样方便及准确等特点,贯穿到地质工作的全过程。40年来共完成坑道工作量约415.7万m,浅井686万m;探槽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山东地矿局中英合作队1988年在某地第四系砂砾层中布置了一批大口径取样钻孔,以代替浅井或探槽取样,我队承担了施工任务,共完成钻孔23个,钻探进尺496.40m,采取样品33个,总体积达28.34m~3。各取样层的累计理论体积为31.56m~3,平均矿心采取率为89.8%,完工钻孔经中英双方地质专家验收,全部为优质孔。现就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取样的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分队开展黄金砂矿普查勘探工作,矿区的阶地与河谷多含砂砾石,结构松散有涌水,而含金层位富集于含水层下,给普查勘探带来很多困难。采用浅井、竖井施工,由于地层复杂,掘进效率低,成本高,混样严重,劳动强度大且不安全;特别是砂砾石含水层,支护排水困难,至使很多工程被迫中途停工,达不到地质目的,矿体难以作出正确评价。为了解决黄金砂矿的施工,我队自行设计制造了三台震动取样钻,分别在两个黄金砂矿进行了一年试验,共施工了79个钻孔、总进尺1,379米,取样效果良好。使用震动取样钻可以解决流砂涌水复杂地层的取样问题,改变了  相似文献   

6.
在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中,采用轻便的取样钻机进行钻探取样、揭露浅部地质情况、取代部分槽、井探工程,自七十年代以来,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钻孔取样方法与老的一套施工手段(糟探、浅井)比较,在提高效率、改善工程质量、加快地质评价、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机械化和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普查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是有发展前途的。但是,现在争光-10型取样钻,设计能力仅为解决25米以内浅孔取样,往往有为数不少深度为五、六十米的钻探工程,争光-10型取样钻无法完成,不少单位被  相似文献   

7.
肖纯 《探矿工程》1982,(4):36-40
我队在金矿普查中施工浅井,在岩层十分坚硬的条件下,利用争光—10型取样钻机打炮眼,即在浅井的预定部位,把炮眼一次打到浅井的计划深度,然后分段爆破成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地质条件施工区地表为第四系洪积砂砾层,厚度在0.5~1.5米之间,约为3—4级。矿层为褐铁矿化石英脉破碎带,厚薄不一,约为5—7级;含矿石英脉为8—9级;围岩为凝灰质砂岩,绿泥石化凝灰质砂岩等,致密坚硬,为7—9级。浅井就是布置在破碎带上穿入围岩,弄清岩矿产状。  相似文献   

8.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5,34(6):1350-1353
<正>样品采集篇共有6节,第一节矿产地质样品采集工作的任务与意义(上、下)、第二节矿产预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上、下)和第三节矿产普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上),已在本刊前5期刊登,本期刊登第三节矿产普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下)。第三节矿产普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下)4浅井中采样及其主要方法在覆盖较厚的地区,当探槽无法达到揭露、追索矿化体之目的时,这时则要实施浅井工程。浅井有方形、  相似文献   

9.
姚凤绵 《探矿工程》1992,(5):43-44,46
在凤台县化肥厂扩建4万t尿素工程CO_2压缩车间,循环水、栈桥包装楼基础,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区地下隐伏物很多,炉灰渣较厚,基岩较硬,施工技术难度大。我们采用了潜孔锤,拼装球齿牙轮钻头钻进;泵吸反循环清渣;泥浆及浅井掘进沉箱法护壁等综合施工技术。共施工68根嵌岩桩,φ1m的48根,φ0.8m的12根,φ0.6m的8根,共进尺534.04m,砼灌注415.9m~3。工程完全满足要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坑探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冶金、二机、建材、电力、铁道、交通、地质等部门及全国24个省、区探矿工程分会的代表共162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选用82篇),大会宣读45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坑探工程的各个领域。坑探工程作为重要的探矿工程手段,已在全国各部门的地质普查找矿勘探中起了巨大作用。三十二年来共掘进坑道800多万米,浅井800多万米,探槽17,900多万立方米,坑道钻、取样钻进尺120万米,这次学术会议论文是建国以来,坑探  相似文献   

11.
井探是本区砂矿普查勘探手段之一,用它检查砂钻质量。选择适宜的浅井取样方法,保证样品代表性,是井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以往,我队是采用“刻槽法”进行浅井取样。由于本区第四纪地层松散、含水大,井壁容易坍塌,使所取样品代表性很差,特别在流砂层地区,即使采用成本昂贵的“全巷法”取样也不能保证质量。至一九六四年,我们参考外地用汽油筒(或大铁筒)在流砂层取大样的经验,试验成功了一种“吊锤冲击铁筒超前取样法”。经较长时间实践证明,生产效果良好,能确保浅井取样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手掘浅井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掘凿断面的大小。在确保安全生产,达到地质采样绘图的要求下,缩小浅井断面是加速井柱掘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的关键,自59年以来,在袁家村矿区浅井施工中,曾先后试验矩形、圆形、  相似文献   

13.
饶希践 《探矿工程》1986,(3):6-9,49
坑探工程是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具备最佳探清地质构造、矿体产状及矿石品位等特点,所以对提高地质工作程度、保证地质工作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稀有元素、有色金属及复杂矿体的勘探,坑探工程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三十多年来,坑探工程完成了大量的工作量。到1984年止,地质部门共掘进坑道368.6万米;浅井607.3万米;槽探11356.3万米;取样钻142.9万米。为地质找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疆首次发现中型银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第一个中型银矿,目前在鄯善县境内被发现。承担新疆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的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2001年10月31日向新疆国土资源厅提交了《新疆鄯善县维权铜银矿床普查地质报告》。 银属于国家较为紧缺的矿种,中国已发现的银矿大多属伴生矿,独立银矿较为少见,此前新疆境内尚未发现独立银矿。2000年开始,新疆国土资源厅安排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在鄯善县维权地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项目由第一地质大队承担,经过两年的地质普查工作,发现了维权独立银矿,现已控制矿体长250 m,视厚度0.4*24 m,矿体形态呈…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来,经过广大坑探职工的努力,我部坑探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共掘进勘探坑道415.7万m、浅井686万m、槽探工作量1.42亿m~3,为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53年以来,山西地质系统的钻探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恰好经历了三十个年头。钻探工程随着我省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地质普查勘探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十年来,先后在金属、非金属、煤田以及石油普查找矿中,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国防工程勘测以及农田供水勘探中,完成钻探工作量达324万米,为已提交的1222份各种地质普查、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了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八盘岭公路隧道全长1600m,掘进断面66m~2。本文根据隧道工程口部地质条件,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口部掘进施工方法,地面和硐内加固支护方案、光面爆破设计,围岩监控测量技术等,以及突破口部难关后,采用的全断面一次掘进施工方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康定县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仅2008-2009年由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中谷地区实施地热勘探井2口,钻探深度共计184.96m。DZK02井是部署在四川省雅拉河中上游热水塘区块地热资源大盖沟沟口雅拉河右岸一级阶地上的第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2 000m。钻井施工主要面临地层倾角大、地层出水量大、温度高、岩性破碎等施工难题。施工队伍采用螺杆纠斜、清水控压等钻井工艺,圆满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任务。为该地区地热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南方河谷砂矿床勘探中,利用浅井采取选矿试验样并进行有关物理参数的测定,往往因涌水量过大而难以奏效。我队自1981年来,多次采用沉箱法施工浅井,大部以失败告终,耗资十余万元。1984年在某砂金矿区勘探中,设计QJ1~*浅井,设计井深13.75米,初见水位2.16米,当施工至井深6米时,开动三台离心泵(6B—19A型,排水量为150米~3/小时),井内涌水仍抽不干。据水文测定,该井至设计井深时,最大涌水量可达1000米~3/小时,如此大涌水量地层确难以保证浅井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浅井所获取砂石样严重失真,尽管  相似文献   

20.
我队施工地区的地南地形是“山高坡陡”,浅井工程多在陡坡边缘,施工不便,为了适应地质勘探的需要,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照耀下,为了保证安全,便于施工,降低成本费用,将原设计的浅井,改为“小断面的平洞和小斜井”掘进。经过30多个井洞的实践证明,确能提高效率,最高队班效率达2.80公尺,五月份平均队班效率为1.02公尺,六月份平均队班效率为1.21公尺,同时保证了质量及安全,成本降低50%,同样达到地质要求,加速了地质勘探任务的早日完成,从而扭转了手掘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