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朋友,您看过冲浪竞赛吗?冲浪手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时而跃上浪尖、时而疾行谷底、时而凌空翻腾……南漳县矿山物资供销公司党支部一班人就像那冲浪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迎风破浪,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
一批俊彦逸足、茂士人表,时而荟萃嘉会,时而星散各处。未见营垒结盟、派别山头之宣言。却有兰亭修禊、竹林闲适、各执己见.汇聚于同一微号下。日“水墨视界”。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属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土壤中重金属与阳离子养分间的交互作用多为拮抗,而与阴离子间则有时协同有时拮抗,因土壤而异;植物体中重金属与养分间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表现为时而协同时而又拮抗.土壤与植物两者并非一致.因此,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是很复杂的,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详细分析了侏罗系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原理,对不同钻井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对比格架。时而简述了储铀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芬铁矿2号排土场在长期的堆放过程中,由于废岩石堆受到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矿渣溶滤水自谷底河床渗出并流淌至下游.在这一过程中,表水时而潜入地下,时而流出地表.由于这一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补排关系极为密切,溶滤水所携带的溶质成分也随着表水对地下水补给渗入到地下含水层中.那么,2号排土场废岩石堆的矿渣溶滤水已经对下游地区地下水的原有化学成分产生改变或使其遭受污染,本文通过水质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济阳坳陷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研究的薄弱增加了这一层位的油气勘探风险,限制了人们对渤海湾地区中生界的精细研究。在济阳坳陷中生界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坊子期北西向断层较强烈逆冲导致研究区发育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山间压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靠近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且两者位置的差别较小;三台期北西向断层活动的停止导致研究区发育相互分割的山间坳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是一致的;三台晚期到蒙阴早期北西向断层复活并在蒙阴期强烈活动导致研究区发育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山间断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迁移到靠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且两者位置的差别较大;西洼期继承了蒙阴期的构造格局,但断层的活动已经有所减弱,沉积?沉降中心位置的差别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郭琳  郭健  张兵 《地下水》2012,34(5):120-121
在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背斜与向斜组成的伊吾河流域的三个构造盆地,在水流搬运而带来的松散沉积物堆积在盆地,为地下水赋存奠定了良好的空间。伊吾河从其发源地至归宿地,自南向北径流过这三个盆地,时而地下水时而地表水,其间转化关系相当频繁,相当密切。运用地下水均衡和水均衡法,分别计算各盆地的进区水量、区间消耗量和出区水量及其地下水补排量,为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汝州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豫西段前锋部位,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发育。其滑脱面倾角浅部较陡,深部较缓,表现为上陡下缓、凹面向上的铲状形态,向深部逐渐交汇于同一断裂。该区构造在剖面上时而出现断坡,时而出现断坪,其变化与岩层的软硬程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逆冲推覆、滑覆构造的特征分析,推断出该区推覆下掩盖的二1煤体构造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济阳坳陷中生代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初步提出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沉积相研究方法, 强调从野外露头、岩芯、岩屑录井、测井、人工地震和盆地结构6个方面进行沉积相综合研究, 并与研究区周围地层沉积特征、岩芯沉积相识别、沉积相垂向演化、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体系分布研究相结合。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平衡剖面及地震约束下的连井剖面沉积相纵横向研究。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在中生代由多个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湖盆组成, 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及沼泽相。  相似文献   

10.
浅议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信宝  王世杰 《中国岩溶》2016,35(5):602-603
本文从侵蚀-泥沙输移过程的角度,讨论了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认为,应将喀斯特流域的土壤漏失或水土漏失界定为坡地的土壤地下流失。进入沟道和洼地后的泥沙的运移,尽管时而进入地表河,时而进入地下河,都属于泥沙输移的范畴,不应界定为地下漏失。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同土资源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与之前的规定相比,《出让合同》的变更,反映了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土地管理改革的深化,反映了土地市场建设的规范与完善。因此,监督履行《出让合同》也要应时而变,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从全党全民大搞鋼铁以来,铁的风化矿床成了鋼铁工业遍地开花所用矿石的主要来源。这是由于它分布广的特点所决定的。高要专区在五八年的铁矿普查中,經統計,风化褐铁矿块体堆积矿床达50-95%。通过工作中的摸索,对于它的特点和普查勘探方法有如下体会。这种类型鉄矿的特点是:矿石矿物主要为褐鉄矿和少量的赤铁矿;矿石呈褐、褐紅、棕褐、黑褐等色;矿石結构致密或多孔,呈块状体夹于基岩上面的第四紀松散堆积物中,块度大小不一,时而见1~2M的直径,时而见1~2Cm的直径,分布不均勻至极不均匀;含矿层为似层状,矿量从数万至数十万吨,含鉄30~50%,一般是含铁的砂岩、砂質頁岩、砂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1931年入夏后,天气阴多晴少,淫雨弥漫,水祸遍及江、淮、黄三大流域有关地区。河南地处中原,位于江、淮、黄、海四大流域的衔接地带,灾情尤为严重。据大量文献记载,我省“自交夏令淫雨不霁,时而细雨缤纷,时而大雨倾盆”,一直持续到当年9月,从而酿成了河南近代之奇灾。根据当时的洪灾情况,可概括为5次大的降雨过程及其相应的洪水: 第1次6月17~19日与第3次7月23~25日都是发生在豫南,暴雨历时短、强度大、范围小,洪水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部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几条板内断裂岩浆带内。成矿岩浆系由不同比例的幔源物质和壳源物质重熔而成。形成Fe、cu和Mo矿床的岩浆以幔源物质为主,形成铀、锡和钨矿床的岩浆则以壳源物质为主。与各种矿床有关的岩浆岩的Dι和Sι有一定的变化范围。热液是由岩浆水和雨水混合而成。成矿溶液的盐度,一般较高(可达40—69wt.%Nacl当量),但钨矿和金矿有时甚低(2—3wt.%NaCl当量)。成矿流体的成分主要为H_2O、Na、K、Ca、Cl、F、SO_4~(2-)和CO_2。矿石是在近中性的弱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整个成矿过程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但矿石的形成温度很窄,变化在150—400℃之间。由于成矿系统时而开放时而封闭,成矿压力变化很大,并引起多次矿液沸腾、围岩蚀变和金属矿物的沉淀。  相似文献   

15.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时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变质流体作为变质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被圈闭在矿物中。它是变质作用过程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结晶时而封存的与矿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流体相。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结晶时流体环境的唯一真实和客观的记录。是唯一能够获得的变质过程流体性质和物化条件的实际样品。流体包裹体的观察和认识随着岩石学研究的进展早已开  相似文献   

17.
苏杰  周正华  李小军  董青  李玉萍  陈柳 《岩土力学》2020,41(4):1420-1428
基于偏振特征的剪切波到时判别在下孔法波速测试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实际测试中时有发现压缩波初动出现反相的现象,因此针对压缩波不偏振而剪切波偏振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证很有必要。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地表敲击下孔法波速测试,并基于时域逐步积分动力有限元方法求解了地表正反向水平敲击下不同深度观测点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地表水平正反向激励下,各深度观测点中与激励方向平行的水平分量中压缩波也出现反相。为进一步探讨这与实际工程的认知相悖的现象,数值模拟了荷载倾斜、探头旋转、探头倾斜等实际测试可能出现的情形。结果显示:荷载倾斜与探头倾斜的综合影响会导致正反向敲击激励下压缩波的初动相位不反相。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剪切波旅时计算新方法以减少每次敲击之间敲击角度、探头偏转和倾斜变化带来的影响,数值计算得到基于新方法求解的剪切波速接近模型介质剪切波速值,其优于利用峰-峰法和互相关法确定旅时而得到的波速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郭福祥 《地质科学》1986,(2):161-169
滇西兰坪思茅地区,中、新生代红层发育,北起德钦一带,经维西、兰坪、云龙、漾濞、南涧、景东、镇源、景谷、普洱、思茅、江城,延至勐腊地区,东以苍山、哀牢山为界,向西展布于澜沧江沿岸。早侏罗纪至中白垩世,长期相对沉降,形成北北西—南南东向拉长的大型盆地堆积,分布广,几乎遍及全区,近盆地中心,连续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碎屑岩群。时而有膏盐堆积,但远不如后来的含盐组重要,本文略之。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和讨论了"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这一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岩石圈减薄导致岩石圈中分布不均一的金、钼、钨等成矿元素被消耗带出至地壳中成矿,是中国东部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基本机制;华北地块岩石圈减薄对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贡献时限始自构造转折开始时而终至岩浆富集地幔源向亏损地幔源转化期,即可能在163~136 Ma至117~80 Ma期间;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减薄可能是地壳中不同类型的金、钼、钨等矿床和矿集区时空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沉积环境。本组沉积期出现的古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前滨沙滩及沙坝、云坪及含沙云坪、局限台地潮下低能、台地粒屑滩(介壳滩)和开阔台地潮下带。采用沉积学与实体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各古地理单元的特征与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认为:本组沉积早期先后以含沙云坪环境、局限台地潮下低能环境为主,中、晚期则开阔台地潮下带环境频繁出现并时而占优势,反映了海平面上升的总体趋势;同时在海进的背景下,前滨沙滩、沙坝与云坪、含沙云坪或开阔台地潮下带等环境的交互出现,则反映了阿雷尼格中期本区是接近古陆的,随着相邻古陆的周期性抬升或海平面的周期性上升,出现了海陆争夺、频繁的海水进退的古地理变化,从而混合沉积发育。直形壳鹦鹉螺类化石产出状态的研究等表明三道坎组古流向是自北而南的。据岩性和古生物化石分析,本组沉积期气候干热,桌子山地区应归属早奥陶世华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