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和勘探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SGX17型钻塔(见图1)在厂内负荷试验合格后,由北京地质局101地质队和广东省地质局704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共钻进两个斜孔、两个直孔,效果良好。79年11月中旬,在地质部科技局主持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共同研制的SGX13型钻塔(见图1),在厂内进行静负荷试验合格后,在北京地质局一○一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共钻进两个斜孔。试验效果良好,受到用户好评。1981年12月中旬,由地质部装备工业局召开了鉴定会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9,(2):34-37
由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共同设计,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制造的JU-1500型钻机,由我队【238—2】号机在开化桐村矿区8线14号孔进行试验。从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一日竣工,历时一年另一个多月,终孔深度1803.8米,是全国地质岩心钻探第一个深孔。除开外部因素而造成的停待时间,实际开动7.67台月,全孔平均台月效率235米,平均小时效率1.25米,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单位都相继设计和制造了适合于地质岩芯钻探用的转盘钻机.目前,有的转盘钻机已成功地应用于小口径钻孔. 江西地质科研所自1975年开始研究小口径液压转盘钻机,连续做了四年多设计与试验,共试制了四轮八台样机,打了八个钻孔,累计进尺6500多米.经四轮样机的试验,说明了转盘钻机基本能满足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的要求.试验情况如下:(1)第一轮至第四轮试验最大孔深分别为760.56米,884.86米、918.98米、1201.49米,均使用φ50毫米钻杆和φ56毫米钻头.(2)  相似文献   

5.
QJD-50型取样钻机,是由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天津探矿机械厂研制的一种新型轻便钻机。经型式试验和中间试验后,于1980年下半年,分别在中南冶金勘探公司六○八队和广西地质局第二地质队进行生产试验。并于同年12月通过鉴定,现已投入小批量生产。现将生产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局探矿机械厂制造的第五批人造金刚石钻头(25号、27号、32号和33号),于一九七六年底先在第一地质大队三号机东方红油压转盘大小口径两用钻机试验。这台钻机也是探矿厂新研制出来的,钻机要试用高转数(超1000转/分),在8~10级花岗间长岩中,24号钻头进尺47.68米,26号钻头进尺62.60米,28号钻头进尺56.02米,29号钻头进尺44.83米,共进尺211.05米,平均钻头进尺52.76米。这四个钻头都在高转数产生高  相似文献   

7.
西安探矿机械厂开始生产钻探用钢粒时,采取双管式燃油炉,质量满足不了要求。在计委地质局和陕西省地质局组织领导下,西安探矿机械厂和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一起,共同进行了提高70号钢钢粒质量的研究与试验。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完善了生产流程。经过在陕西第六地质队、辽宁本溪地质队和北京市一○一地质队生产试验钻进一千余米表  相似文献   

8.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为了配合推广金刚石小口径钻进,根据国家计委地质局的指示,由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无锡探矿机械厂和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共同组成了“绳索取心钻进方法研究试制小组”。经过研究,设计和加工,于一九七四年五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口径金刚石岩心钻进的S56绳索取心钻具。之后,又同北京市地质局协作,共同组成钻具试验小组,于七月下旬在该局102队507机台Zk2号钻孔进行了钻具性能试验。试验钻具总进尺为36米(试验孔段185—  相似文献   

9.
徐兴 《探矿工程》1983,(4):21-23
无锡探矿机械厂和勘探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GYC—J50型车装工程钻机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车装机械动力头钻机。于79年12月试制出两台样机,经过对第四纪复盖层的不同地层进行钻进试验,于80年5月份由地质部科技局主持召开了该钻机的评议会,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迅速改变地质勘探技术装备陈旧不足的状况,以满足今后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需要的钻机,在国家计委地质局的领导下,由河南省地质局、无锡探矿机械厂和地  相似文献   

11.
BWB250型泥浆泵是由地质部衡阳探矿机械厂根据BW200/60型泥浆泵鉴定书的建议,重新设计试制的一种新型泥浆泵(见附图)。该泵为三缸单作用往复活塞泵,具有四档变量和两种缸径,大缸径可满足1000米大口径钻机配套需要,小缸径可满足1500米金刚石钻机配套需要。样机先后经配套生产试验和厂内型式试验,证明该泵已达到设计指标,能够满足1000米大口径和1500米小口径钻机配套要求,还是目前国内500米冲击回转钻机的比较理想配套设备。该泵性能较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1977,(2):5-7
为了适应我队开展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需要,在没有专用小口径钻机及钻具的条件下,组织了“三结合”的试验小组,充分依靠群众,进行了小口径钻进的技术配套工作,主要有如下几项:一、改造现用钻机1.在XU-600型钻机的离合器壳体与变速箱壳体之间增装一个增速箱,使钻机从原有3速增加到6个速度。该机于一九七五年七月投入现场生产使用,先后在磷矿和金矿两个矿区进行金刚石小口径钻进。至一九七六年四月止,共施工钻孔7个,进尺950米,纯钻进时间814小时,其中采用900转/分转速的为730小时,钻机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1975,(6):27-3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尽快使我国水文地质机械装备赶上先进水平,由河北省地质局水文队、水文四队、第七地质队,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和天津探矿机械厂等单位共同协作,于一九七二年八月研制成功了第一轮复合式水文水井钻机拖车式样机。经过迴转钻进试验和冲击钻进试验后,于一九七三年四月,进行了初步鉴  相似文献   

14.
郭海 《探矿工程》1992,(3):14-15
为了适应石油勘探钻进地震爆破孔的需要,吉林油田管理局地质调查处与地矿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于1989年初决定,双方共同开发研制WKC50型钻机,以期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且钻进速度快,操作方便,工作可靠,便于维修,能适应东北高寒地区的物探勘察孔施工的车装钻机,代替陈旧机型,以加快油田勘察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由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共同研制的SPS-2000型水文水井钻机(原名为XP-2500型钻机),这是在鉴定会上根据它的研制任务,结构性能和用途的改变而重新命名的。这台钻机设计、加工、组装调试完毕后,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在北京打了一口深1655.92米,终孔口径150毫米,主要井段直径215毫米的热水井。根据热水井施工情况,该设备的能力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提升能力、迴转扭矩均可满足深水井工艺需要。与同类钻机比较,在钻进效率、材料消耗、单位成本费用等方面都比较理想。因此,八一年底地矿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4,(6):84-84
本刊讯 近日,由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钻探公司使用XDL-3000型深孔全液压岩心钻机施工的84ZK1钻孔顺利终孔,终孔直径75 mm,孔深2391.7 m。这是目前国产非顶驱、非塔机一体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小口径岩心钻探全国最深的使用纪录。  相似文献   

17.
我队试验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最初仅开动两台钻机,全孔均用金刚石钻进,虽然效率高,质量好,但成本比钢粒钻进稍高,且国家供应金刚石钻头有限.后来我队钻探工人根据实践经验,调查了矿区岩层情况,提出了软岩层用合金、硬岩层用金刚石分层钻进的建议.通过试验,终于获得成功.1973年,全队采用分层钻进方法,在国家供应三台钻机金刚石钻头用量的情况下,小口径钻机开到10台.1974~1975年又有增加,最多开到14台,占全队开动钻机台数的78%.1973~1976年共完工小口径钻孔160多个,除个别钻孔外,都是用金刚石与合金钻头施工的,完成工作量114145米,合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柔杆钻机研制工作,在省科技局、省一机局、省煤炭局、广州橡胶局的领导和组织下,由八个厂、队合作,于1973年进行该项目的研究。经过多种行业的协作,突破了井下潜入式电机技术关。1976年4月在广州加禾一五二地质队完成井下钻进试验。钻进孔深537.15米;电钻进尺500.67米;时效1.41米/小时。实践证明,DZ-108型钻探电机性能良好,达到原设计钻深500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石油探矿机械厂钻探技术研究队与第一地质队共同承担在生产钻孔试验针状合金钻进的任务。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进行过一个短时期的试验,试验了七个φ75毫米的钻头,初步获得了一些资料。经过一段准备工作之后,一九七三年四月又选定某矿区CK19孔,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1975,(2):10-15,19
金刚石、硬质合金小口径钻进过程中,有时由于地层复杂,钻具过度疲劳磨损,或因操作规范不当等原因,往往发生钻具折断、脱扣、跑管和其他事故,必须及时打捞,以免增加事故复杂程度,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导致钻具和钻孔报废。所以,矢锥是现场不可缺少的打捞工具。在“鞍钢宪法”光辉旗帜指引下,为了适应地质勘探小口径钻进发展的需要,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地质科学院勘探所和有关野外队“三结合”,设计研制了一套小口径矢锥。经过性能检验和在北京、贵州、河南等地初步试用反映,符合目前小口径钻进的需要,现已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