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钻探工作中常见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探工作中,由于地层,机械,及工作人员的水平等原因会发生各种孔内事故,根据事故的具体原因,应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预防孔内事故的发生会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研究了孔内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事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直径钻孔施工中掉钻事故的各种原因及特点,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处理孔内掉钻事故的一些方法及预防孔内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质钻探孔内事故数量呈下降态势,但由于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地质钻探应用领域和范围扩大,钻孔深度增加,孔内复杂情况增多,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处理难度变大。应尽快对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进行梳理,制定地质钻探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技术规程,推动孔内事故预防处理技术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种类主要有钻孔漏失/涌水、钻孔弯曲、孔内温度异常、钻孔缩径/扩径、钻孔坍塌/阻滞、孔内沉渣、孔内异物和其他孔内异常等;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种类主要有钻具事故、卡钻事故、埋钻事故、烧钻事故、套管事故、测井事故、取心事故和其他事故等。地质钻探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着较大的工艺差异,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亦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所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种类划分,但应借鉴学习石油天然气钻井行业的井下事故预防处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孔内事故是钻探施工的大敌.发生孔内事故,不仅延误钻探施工进度,严重时还可能报废钻孔,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坏机械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事故.怎样防止和处理孔内事故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要想在战胜孔内事故这个问题上得到自由,就必须以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光辉哲学著作为武器,深入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逐步认识事故,掌握事故,制服事故.这里谈谈个人的初步体会,不恰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向事故作斗争,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处理好六个关系;二、抓好"五字基因";三、保护好孔壁.  相似文献   

5.
煤田钻探中,应用绳索取心工艺是不是会增加孔内事故?至今似乎尚未定论。因为,从几年来煤田钻探试用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钻孔取得了全孔无孔内事故的最好成绩,但是,也有因孔内事故而使全孔报废的现象。正因为如此,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对孔内安全到底有何影响,也一直得不到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钻进过程中,由于烧钻或其他原因造成孔内事故后,被迫先反取孔内钻杆再处理孔内遗留的粗径钻具是处理孔内事故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采用常规的钻具连接方法,在发生孔内事故后,要想把钻杆一次全部倒脱上来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反钻杆时不但要动用相当数量的反丝钻杆,而且还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钻进复杂地层,由于孔壁不规整,钻杆头常常倒入孔壁处,拖长事故处理时间甚至报废进尺,这是常见的事。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钻进时在钻杆与粗径钻具的连接处加上一个“安全”接头,便可大大简化反钻杆的工序。  相似文献   

7.
在历年的钻探施工中,由于地层原因造成埋钻或处理烧钻、卡钻时间久衍生埋钻事故,使用常规的套铣方法处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公锥等材料消耗多,并且成功率低,容易产生弃孔损失。本文介绍了使用超长套铣筒处理鄂尔多斯盆地铀矿钻探中埋钻等孔内事故的方法,可大幅度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机台的本质安全度,降低报废钻孔的概率,为今后钻探施工中处理埋钻等孔内事故提供一种比较快速、安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复杂地层发生钻杆折断、跑钻、脱扣、套管脱落等孔内事故,往往断头靠壁,或由于计算和判断的错误,找不到事故头,给处理事故带来很大困难。湖北省第三地质大队利用测井方法准确测定孔内断头孔深,处理孔内事故获得较好效果,受到广大钻探工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一)在小口径金刚石岩心钻进中,烧钻事故经常发生,在孔内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的钻头甚至尚未获得进尺就已烧毁,其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镶嵌式焊管在处理事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峰峰集团公司梧桐庄煤矿施工地面筑浆封堵182201工作面地板出水定向斜孔工程时,因采用清水钻进,当钻进穿过破碎带和煤层后,发生孔径环状间隙缩小,孔内钻具被埋卡事故。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认真分析,采用了镶嵌式焊管处理方法,较理想的处理了孔内事故。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易门县铅厂箐矿区ZK1-1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孔内遇到松软、破碎的炭质板岩层,致使孔内掉块严重,在钻进扫孔无效后,又采取水泥灌浆护壁再钻进扫孔清理水泥;正是由于对孔内岩层岩性认识不足,操作不当,造成粘钻、埋钻事故。当事故原因明确后,则首先采取切掉弹卡挡头和后扩,再下相应馒头公锥打捞。该处理方案消除孔内事故。  相似文献   

12.
"气动"方法是一种处理钻探孔内埋钻事故的新型方法,本文从"气动"方法的原理和与之相配套的封闭钻孔环状空间孔口装置的结构入手,结合工程实例对地面定向水平井施工时发生卡埋钻事故的过程、原因深入分析,对事故成功处理的全过程和所具体使用的每一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剖析,证明封闭钻孔环状空间孔口装置是一种装卸方便性能可靠的封孔设备,认为"气动"方法处理钻探孔内事故行之有效,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田防治水地面定向多分支水平注浆孔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3.
黄跃进 《江苏地质》1997,21(1):47-51
论述了钻孔灌注桩常见现场事故的预防,分析和治理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叙述了钢筋笼上浮,导管堵塞,钢筋笼掉入孔内,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掉钻头,串孔等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振云 《探矿工程》2016,43(2):32-35
深井钻探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且日趋成熟。但地热井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孔内事故在所难免。发生事故以后需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尽快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去处理。以晋中一个经常发生孔内粘附卡钻事故的地热井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发生粘附卡钻事故的诸多原因,制定出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方法。通过解卡机理,设定油基解卡液的性能和配置方法,准确进行注入量计算,在注入时掌握技术工艺要点,获得了良好的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冯亿年  李亚刚 《探矿工程》2012,39(5):22-24,27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地热井施工中,发生了粘性土粘附卡钻、砂桥卡钻等事故,首先采用提拔、碱泡、爆破等措施进行处理,仍有较长钻具遗留在孔内,然后采用套铣方法进行处理,成功将遗留钻具从孔内提出,完成了孔内事故的处理。总结了该孔处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宋世杰  陈师逊  杨芳 《探矿工程》2014,41(2):26-28,32
钻探施工中出现的孔内事故,绝大多数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纯自然事故比较少见。针对三山岛海上金矿勘查工程ZK3410钻孔发生的一起严重孔壁坍塌事故,对其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增大冲洗液浓度,增强护壁效果;扫孔和清除孔内坍塌物,采用特殊钻具捞取沉淀物,直至孔壁稳定,孔底清洁,钻进正常。实践证明,操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对预防孔内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柴宿县 《地下水》2010,32(4):175-176
介绍了涡阳花沟区28-5煤田孔粘钻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加强对泥浆比重、滤失性和流变性能的调整,对预防孔内发生粘钻事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建明 《探矿工程》2010,37(8):10-12
由于种种原因,在钻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孔内事故,处理孔内事故通常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介绍了一种能够提前精确预测孔内事故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实时分析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变化,依据钻进参数变化曲线来提前预测孔内事故发生。并给出了该技术的一个应用实例以及避免事故发生的补救措施。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提前100~200 min可靠预测将要发生的孔内事故,大幅度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焦映辉  殷科华  谢配红 《探矿工程》2012,39(Z2):370-375
在深部钻探施工中,极易发生各类钻探事故,其事故处理复杂困难,易造成钻孔报废和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深孔钻探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孔内事故和质量事故,是钻探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每个从事钻探管理者历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通过运用安全评价方法的理论,对导致孔内事故、质量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源进行分析和辨识,找出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把消极被动的事后总结的管理模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事前预测防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1978,(6):63-64
以往我队在钻探生产中,发生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都是在强力起拔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反丝钻杆“反”的方法。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发生拉坏钻塔、拉断基台木、反坏钻机等设备事故,而且还可能发生钻杆“反”成几节、事故头靠壁、正丝钻杆“反”反丝钻杆等等复杂情况。处理事故时间长,不安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