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南的蒙自坝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但历来干旱严重。坝区内第四系砂砾石层为孔隙承压含水组,单井涌水量50—1521立方米/日;巨厚的新第三系,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局部含裂隙溶孔水,单井涌水量69—751立方米/日。成井后可与第四系水合采。坝区来自东山区的岩溶水,年总径流量1.385—4.376亿立方米,由于水位埋深达150—200米,通常情况下不利于开采。盆地西南大屯海一带为浅埋承压富水块段,预算共开采量可达24000立方米/日,是盆地中岩溶水最有利的开发地段,也是当前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索取的对象。南洞暗河水系汇水范围宽广,岩溶发育,水源充足,筑坝条件良好,可构成一大水库。草坝与大庄坝间,过水断面较为狭窄,可构筑地下堤坝,形成地下水库。对解决坝区工农业用水,改变缺水干旱面貌,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单孔压水试验和野外裂隙测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张量分析及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从深度、岩性及构造部位三方面,探讨了坝区砂岩渗透性的空间变化规律,发现渗透性与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指数规律性,与岩性及构造部位之间无明显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构造解析方法,对叶巴滩坝区发育程度不同的七组节理划分为NW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和属SN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该区节理为“金沙江洋盆”在经历消减封闭的印支期、中新生代的燕山碰撞期和喜马拉雅陆内裂谷阶段后发育形成的。原生层节理与陡倾构造节理同时发育并相互交织,造成岩体显著破碎,影响着该区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S.A. Velikin 《冰川冻土》2004,26(Z1):142-150
In the paper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condition of the right-bank of the dam at the Vilyui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measurements are applied to obtain experimental date such as drilling borehole,hydrolocation and so forth. By finding o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am during the change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And finally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 to the study.  相似文献   

5.
岩溶坝区透水参数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坝区的渗透特性受高应力场的作用,使其固有的非均质各向异性更趋复杂,采用确定性的方法不能准确的描述其本质特性。本文在对岩溶坝区透水性随机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渗透随机性的数学描述。考察岩溶坝区主要的两场作用,即渗流与应力场的耦合。基于Taylor随机有限元建立了渗流应力耦合的随机微分方程格式,并对耦合随机模型反演求解渗透参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钟友良  葛松华 《水文》1999,(1):39-42
采用微机专家交互式预报系统和相关图法,对宜昌(三斗坪)的来水量进行了预报;采用相关图法,对三斗坪站和茅坪(二)站的水位进行了预报。预报项目误差均大大低于合同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成份分类不仅基本反映了软弱夹层的矿物成份,而且反映了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特征;各类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软弱夹层的类型受沉积岩相的严格控制,在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工程地质类比。利用概率理论,基于地层具有马尔柯夫链的性质,可以进行软弱夹层空间分布预测。借助原位单点剪切试验可以有效地确定软弱夹层的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8.
二滩水电站库区的地层岩性,按其组合和沉积建造分为三段。大部库区位于金河-菁河断裂、雅砻江断裂与华坪-攀枝花东西向断裂所围限地区,称“共和断块”。除沿断块边界断裂有新构造活动外,断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电站建成蓄水后,由于库区水位提高及大量的滑坡而促使区内断裂的活动和发展。有可能诱发地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元欣 《中国岩溶》1994,13(4):321-329
本文在划分岩溶含水介质类型的基础上,对坝区岩溶地下水流场受降雨和库水位因素影响的动态特征、流场性质及与工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地下水动态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屈昌华 《探矿工程》2009,36(1):65-67
通过对响水水库坝区进行灌浆试验,以了解坝区地层的可灌性,确定合理的灌浆孔距、排距、孔深、施工工艺,有效的钻灌方法、灌浆材料等技术参数,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详细介绍了试验区的选择、灌浆试验的设计与施工,并对灌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坝区地层的可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风化作用对于岩体工程地质性能的降低不言而喻。研究探讨重大水电工程岩石风化作用机理对于工程区岩体风化带划分、风化渐进性分析、表征岩体风化特征指标的选择及力学性质参数取值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风化作用本质、化学元素迁移、风化作用类型等角度,对拉西瓦水电站坝区花岗岩风化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本区气候演化、岩石性质、地形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在浅表河谷范围内,风化形式以岩石胀缩作用和冰劈作用为主,而化学风化作用并不强烈。论文采用量化指标对岩体进行风化带划分,选取的定量指标有平硐纵波速度Vp、钻孔RQD、裂隙间距与单元面积节理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站20余a来丰富详实的地质、物探、岩体测试等大量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划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河拉西瓦坝基花岗岩体进行风化分带,得出坝基岩体风化带总体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南门峡水库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由于水库处于碳酸岩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在当年的施工中就发现坝基和两坝肩构造溶蚀、裂隙发育,渗漏比较严重。本文在分析南门峡水库坝区岩溶的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水库渗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布垭水电枢纽拟建于清江干流深切峡谷地段,重力是决定坝址区岩体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该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坝区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研究,为工程建设和坝区岩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官地水电站坝区缓倾角断裂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官地水电工程坝区断裂系统,特别是缓角断裂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研究,认为该坝区缓倾角断裂的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并从构造应力演化探讨了缓探计了缓倾角断裂的构造成因,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根据缓倾角断裂的浅表生改造特征,探讨它的浅表生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岩体地应力是岩体工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程荷载之一,是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应用三维离散单元法(3DEC)对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坝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模拟,模拟所得地应力场符合河谷地应力场分布的一般规律,对比水压致裂法6个测点的测值,模拟结果达到了一定的精度,能够满足目前阶段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官地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表生结构的研究 ,对认识河谷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岩体结构建模及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官地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体的浅表生结构极为发育 ,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浅表生结构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浅表生结构的空间发育规律及其组合形式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浅表生结构的形成机制 ,建立了坝区浅表生结构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岗山水电站坝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国  张强勇  杨文东  张欣 《岩土力学》2009,30(10):3071-3078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V型河谷地形地貌特征,根据地应力实测资料及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边坡浅表全风化、强风化地层以及断层破碎带对坝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建立了坝区初始地应力场三维回归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多元回归三维数值计算,求得地应力最优回归系数,较为准确地反演了大岗山坝区的初始地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大岗山坝区初始地应力场是一个在浅部以构造应力为主、在深部以自重应力为主、由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联合组成的中等偏高的地应力场,研究结果为坝区边坡开挖及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南某巨型水电站坝区推覆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家河坝断层发育于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区,距坝址最近仅3km,且沿江两岸出露,主断面不同部分和次级断层结构样式和变形特征复杂。所以对断层的认识一直是大坝稳定性评价的重点也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填图、开挖平硐和室内构造解析获得了大量新资料,认为该断层是一个发育在地台内部的小型推覆构造。首次厘定了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和影响范围,分析了断层的动力学机制。这对大坝的施工和蓄水后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瑾  许模 《矿物岩石》1998,18(3):12-18
本文针对官地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中赋存的高水头、化学成分复杂的承压水,提取其微量组分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将微量元素按含量进行分类,为论证承压水的形成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裴启涛  李海波  刘亚群 《岩土力学》2012,33(Z2):338-344
依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阿达坝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实测地应力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论以及FLAC3D计算程序,对建立的坝区三维地质概化模型进行计算,求出最优回归系数。对比回归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发现,二者量值相当且方向上接近,表明经过回归得到的地应力场是合理的,从而获得坝区较为准确的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 谷底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应力集中区的垂直深度达80 m,应力峰值约为15 MPa;(2) 相距仅350 m 左右的两个钻孔,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河谷区地形地貌对岩体应力方向强烈的控制作用;(3) 坝区为中等地应力区,在浅部以构造应力为主,随着埋深的增加,自重应力场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研究成果可为坝址及引水隧洞轴线布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