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七五”计划的第一年胜利结束了。一年来探矿工程工作在改革中又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通县探矿工程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六五”期间的经验,提出了“七五”期间的方针、任务。部相继就加强探矿工程工作颁发了四个重要文件:1.《加强探矿工程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2.《朱训、塞风同志在部探矿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3.《建设文明机台、坑口办法(试行)》、4.《探矿工程专业统计工作规定(试行)》。这些文件将对探矿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探矿工程“七五”目标与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濮梅月 《探矿工程》2007,34(10):19-19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50年了,这是我国探矿工程界值得庆贺的大事。她50年历程既不平凡,也不平坦。建国初期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探矿工程工作迅猛发展。为宣传探矿工程的方针政策,交流生产和管理经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及介绍国外新知识,于1957年10月创办了《探矿工程》杂志,受到探矿界的重视和欢迎。后来在那特定的年代里,曾两次停刊(1960年6月第一次停刊;1966年1月复刊,同年10月第二次停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5,32(11):23-23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与开发、基础施工(桩基础、基坑支护与降水)、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科学钻探、非开挖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介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新装备、新器具,交流安全生产与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4.
一、探矿工程改革的战略目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矿工程的前景如何,发展方向是什么,向何处去?这是每一个探矿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一下探矿工程目前的状况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这就是:(1)预算内任务连年大幅度下降,地勘费严重不  相似文献   

5.
我队在探矿工程中应用目标管理已一年了。一年来,我们把目标管理这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同传统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适合探矿工程特点的方针目标管理体系。在应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了探矿工程目标的制订、展开、实施和检查等几个重要环节,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纯利润68.2835万元)。全队共有四台钻机达到了部级文明机台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关于苏联专家巴拉巴同志建议利用无缝钢管制造岩心管钻杆接头(如图1所示)的优点已在探矿工程第一期介绍过了。兹根据一年来制造过程中工艺的初步经验介绍如下,供在锻制该项产品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春笔谈向探矿工程界的同行们致敬刘广志亲爱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界的同行们:在这“八五”计划胜利结束,1995年过去,1996年来临的时刻,我做为一名探矿老兵向诸位祝贺新年!在过去的十三年里,我们苦心经营培育起来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探矿工程队...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专业技术杂志。从1957年创刊以来,伴随国家地质找矿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路程。这40年历史,对(矿工程》杂志,是创业,是艰辛,是奋斗,更是辉煌!《探矿工程》迄今已出版160期。只有  相似文献   

9.
(一)一九八四年,各地以整党为动力,认真地贯彻了全国地质局长会议、大连探矿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全面完成一九八四年探矿工程任务的意见,工作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探矿工作连续呈现好形势。  相似文献   

10.
探矿施工设计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已三十余年了。在这期间,由于贯彻执行情况不同时好时坏,也有不够完善之处。现在探矿工程管理正处于改革之时,为使探矿施工设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一九八五年地质矿产部重新制订了“探矿工程施工设计规定”(草案),并下发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很必要的。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学习中我感到贯彻执行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仅对钻探施工设计提几点浅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14,(3):84-84
主题: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探矿工程之梦 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承办:《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同期召开:中国地质大学原探矿工程系成立60周年学科发展研讨会,一、论坛主题及背景 主题: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探矿工程之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科学在老一辈探矿科学家和全国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努力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校现从事探矿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职工人数近百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10名。并聘请了刘广志院士、苏义脑院士、王达、耿瑞伦、高德利、孙清德、杨建林等为兼职教授。设5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是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勘察工作直接取得地下实物资料的唯一方法,是施工各种工程基础、各种隧涵洞、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治理等工程的重要方法,同时钻孔(井)、坑道为获取地质信息、观测深部地壳、开采(固、液、气体)矿产提供通道。我国探矿工程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4.
刘广志 《探矿工程》1987,(5):4-6,31
《探矿工程》刊物已迎来了她的30周年纪念日。在这30年的岁月里,她同样经历了风雨飘摇和坎坷不平的道路,但是她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而是像一棵劲松,挺拔屹立在钻探、坑探、探矿机械、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的第一线,按照党的方针宣扬探矿工程科学新知,交流先进经验,对我国探矿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个喜庆日子里,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探矿界的各位老、新领导、挂靠单位——勘探技术研究所和编辑部的全体同志,是他(她)们用汗水浇灌了这枝瑰丽的花朵,理应受到全体探矿工作者的深情感激和尊重。特为下文以示庆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主要是由中国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成矿历史所决定的。中国区域成矿的基本特点包括:(1)成矿时代齐全,成矿区域多样;(2)古陆边缘矿床集中;(3)叠加复合成矿作用显;(4)花岗岩类成矿规模巨大;(5)构造成矿控矿明显以及其它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大陆的成矿特征,提出3个重要课题:(1)中国古陆块的分合对成矿的制约;(2)中国大陆活动性与稳定性的辩证认识,并注意在稳定地块中找矿;(3)研究深部矿床赋存规律开拓深部探矿新领域。我国现阶段还处在浅部探矿和采矿阶段,在若干大型矿集区中还应存在第二个找矿空间,即深约500-1500m的深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可能实现找矿空破。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读者,您现在翻开的这期杂志,是《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期——总第300期。 总第300期,到底意味着什么? 也许可以从下面这组数字中寻找些许答案: 300:创刊至今共出版发行了300期《探矿工程》(2004年更名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不含停刊期间出版的《探工零讯》和《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说的探矿部门主要是指地质(探矿)队、分队分别所辖的探矿科、组。这些部门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当前这些部门的职能作用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动向。一、探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现状建国40年来,我国地质探矿事业经历了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目前虽然处于低谷,但是将来再发展的前景是肯定无疑的。现在各级探矿部门拥有一批精通业务、熟悉管理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队伍,这是发展探矿事业的最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适逢今年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各行各业及各级政府都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并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各自的十一五规划和2006~2020年发展规划。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行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果?应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十一五”有什么发展规划,到2020年能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这是广大同仁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和《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  相似文献   

19.
张林霞 《探矿工程》2007,34(11):62-62
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主办、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8—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达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姜玉志副厅长(兼地矿局局长)、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开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巨大系统工程,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勘察施工、地质调查、能源和水资源勘探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了西部大开发给探矿工程带来的难得机遇以及探矿工程的现状,并着重论述了在西部开发中探矿工程的服务和开发应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