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顾瑾平  钱家栋  王琤琤 《地震》2001,21(2):46-52
通过对测震学各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调研,为进一步提取前兆信息,选择了7项测震学指标:频次、地震蠕变、6值、缺震、η值、GL值和调制比,进行综合概率分析。7项指标对关注地区的全时空扫描并考虑了空间单元异常与中强震地点对应的模糊关系,得到指标在各空间单元异常后发生中强震的条件概率。根据历史上每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求计算综合概率时的指标权重,按贝叶斯定律得到相应不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空间单元时中强震发生的加权综合概率。计算结果(1970年以来)表明,对华北地区和川滇地区这一综合概率方法预测效能的R值评估超过0.5。  相似文献   

2.
强震时-空综合概率增益模型与中长期预测方法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青  吕金霞  丁香 《中国地震》2002,18(4):346-355
本文在介绍强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方法效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种中长期预测方法的概率增益统计值和预测效能R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西省的洞体形变(倾斜)观测资料,使用实效检验较有效的连续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结合具体的震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山西洞体形变有震异常提取的两种方法即: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法和相关距平去年周期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预报效能统计检验,得出了它们的R值评分分别为0.40和0.24,其中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方法R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1970~2004年新疆区域台网观测的地震目录,通过对小震频度进行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了4个具有较高预报效能的特定小区。研究了中强以上地震之前4个小区的异常特征,并据此制定出定量或半定量的单项预报判据指标。同时对6级以上地震前4个小区异常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综合预报判据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时间尺度为8个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是有一定效能的。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震年度趋势预报效能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令人  王琼 《内陆地震》2004,18(4):289-299
介绍了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地震预报效能的统计评分方法,并据此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年度趋势会商预报的效能进行了统计评价。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地震中期(年度)预报能通过检验,预报评分值约为0.25-0.3,显示出新疆地震局年度会商会的预测结果对地震中期预报有一定能力。由于各年的评分涨落很大,不宜依据一、二年的评分值来说明预报能力或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R值评分方法对青海省1990~2006年以来的地震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通过2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17年来青海省地震预报效能检验平均R值约为0.261。表明了地震危险区域的划分工作在这些年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研究也表明R值的高低不仅和预测手段有关,而且与年度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短临预报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指标在综合预报中的作用,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参与滇西地震综合预测的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最后进行系统合成,从而对滇西地区的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进行定量化的预测,而对强度预测,而在发震时间预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指标异常出现的项次及持继时间长短(孕报期的长短),来综合判定预测强度。所得结果,通过1975年以来滇西地区23次Ms≥5.0级地震检验,时间预测对应率  相似文献   

9.
综合异常指数方法在华北地区地震短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分析并筛选出华北地区地震频度、地震活动标度、mf值、调制比、b值、D值、η值、地震活动强度熵和地震活动时间熵等映震较好的9项测震学参数基础上,应用综合异常指数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各自的地震异常指数时序值,进而合成得到华北地区测震学综合异常指数时序曲线,通过研究其地震短期异常特征,给出了华北地区ML≥5.8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判据指标,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指标具有较好的地震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
中长期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单项预测方法的信度评价方法,给出了概率增益与预测效能评分R值的关系,并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推广.以华北地区为试点,研究了不同地震活动期与活动幕的时间概率增益、活断层的空间概率增益和以垂直形变为代表的时空联合的概率增益,并采用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对华北北部地区的综合概率增益进行了示例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08年3月11日河北卢龙MS3.9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异常分析的过程及预测实践,结果表明:伸缩应变可能对发震的方向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多学科综合运用,对准确预报天津及附近地区地震三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SQIP地震学中期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的中期预测效果进行了重新评价,回溯性全时空扫描检验报准率R值约为0.67~0.68。做了方法中短期和短期预测指标的提取尝试。结果表明综合参量P值异常区由最大出现收缩后,平均约7个月左右发生未来主震,其中6个月内的震例约占有“收缩”震例的53%~54%,在3个月内的约占33%~35%;部分震例发生在异常区消失后7~8个月内。表明P值异常区“收缩”(或消失)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onTSIPmethodformedium-termearthquakepredictionDe-YuHUANG(黄德瑜);Yuan-QingZHU(朱元清);YongCHEN(陈颙)andYingJI(季颖)(CentreforAn...  相似文献   

14.
可操作的地震预测(OEF)国际研究动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际上正持续开展的"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的研究动态,从主要关注的领域、"概率增益"概念的引入、混合模型研发及其在地震减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由于OEF是在全球"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计划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具有重要的地震预测模型研发的技术基础以及解决地震减灾决策实际问题的实践基础,因此,相关研究动态和技术思路对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Operational Earthquake Forecasting (OEF) is introduced from the major areas of concern, the concept of probability gain, hybrid model development,and the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EF based on the global "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 (CSEP)" plan, 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earthquake forecast modeling and a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actual problems in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mitigation.Therefore, related research and technical ideas provide inspirational and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earthquake forecasting/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40年探索历程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耀炜 《中国地震》2006,22(3):222-235
通过回顾40年来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在该领域具启迪性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纵观历史,无论是观测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对各种参量的观测分析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都与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关键需求紧密相关。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表明,对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测需求推进了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基于多手段、综合性和数字化的趋势;地下流体理论与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前兆模型(或模式)、数值模拟、室内和野外实验研究等是推进学科创新工作的主要技术途径;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探索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预报技术,以及重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预测实践证明,地下流体学科在我国大陆地震预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介绍了本学科主要的论著及技术规范,简要回顾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对地下流体学科主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2019年8月全国地震目录,在分析青藏块体最小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PI算法,选取空间网格尺度0.2°×0.2°,截止震级为ML3.0,目标震级≥MS6.0,预测时间窗设定为10 a、5 a、3 a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回溯性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ROC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时间窗内的强震基本发生在PI算法所得异常区域附近,且预测结果明显优于随机概率法;PI算法对青藏块体中长时间尺度的强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而且将预测时间窗设定为3 a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定性分析了活动块体边界带“目标”地震与地震热点丛集间的关系,发现青藏块体MS≥6.0地震与活动块体边界带地震热点间的对应关系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将PI算法计算结果与活动块体边界带结合起来考虑强震相对危险区域时,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山地区 PP回归综合预报模型研究及预报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翠萍  王海涛 《地震》2000,20(4):79-85
运用基于 PP回归理论的数值型地震综合预报软件系统, 对新疆天山地区进行了 PP回归建模研究。 通过回顾性 PP回归动态建模预测检验,对其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认为,该模型作为时序性数值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报效能。 尤其对地震样本量大、震级分布完备的地区,其预报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用三性法按华北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年份。三性是指周期性、倍周期性和每个周期的黄金分割性。用异年倍九法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日期。异年倍九是指某地区某季节内历史大震的发生日期与后来地震发生的日期其差值呈倍九天关系。因为现在单一解的地震预报还很困难,所以三性法和异年倍九法所预测的年份和日期是若干个固定的时间,对此应采取“不断拦截”的预测战略。  相似文献   

20.
1 .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RMONITORINGEARTHQUAKESANDPRECURSORS  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hasbeensetuptomonitorearthquakesandprecursorssoastopro videasurveillancebaseforearthquakeforecasting .The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