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国土资源》2014,(4):17-17
正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总体要求,在全省经济转型中作示范,着力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一)统一规划,科学部署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为统筹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我们开展了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在员工的心目中,他是"体察民情、宽以待人"的典范,是"专业过硬、学术精湛"的地质专家,是"公正廉洁、以身作则"的楷模,是"先公忘私、身先士卒"的表率,是"运筹帷幄、统领大局"的掌舵人。他就是孙国庆,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铁东区人大代表,鞍山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传承与弘扬地质行业"三光荣"的优良传统中,孙国庆投身于地质行业二十五年以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最美地质人"的精神要义,亲自参与完成的工程八十多项,获奖项目近二十个。  相似文献   

3.
地质之秀     
<正>读过艾青的《鱼化石》一诗,这些诗句让你记忆犹新:"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也读过徐迟《地质之光》一文,这些文字留下诸多回忆:"它在地质上也是相当破碎的,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地质停留在概念上,那些"艰苦、偏远、朴素"等等词汇,往往成为其代名词。而在地质工作者和热爱地质的人们之镜头下,留下了精彩一瞬,彰显地质之秀。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地质调查院是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主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近年来,该院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围绕"强基础"和"优服务"这两大任务(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地质勘查以及全社会提供多方面优质地质信息服务),通过突破、创新、开拓的工作思路,唤醒沉睡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5.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对于地质战线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弘扬地质工作的优良传统,促进找矿实现新突破.多年的实践证明,"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作为地质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培养敢打硬仗的地质队伍、推动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23~24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济源市召开河南省地质(矿山)公园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全省地质(矿山)公园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十三五"时期地质(矿山)公园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明晰了下一步工作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士海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士海在讲话中指出,我省的地质公园建设从2002年起步,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改革推进年""质量提升年"活动。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承载着经济繁荣和富强的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要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勇立潮头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干劲、务实高效的作风,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地质环境保护能力,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4月26日,著名地质摄影家赵洪山编著的《地质摄影》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地质摄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地质摄影的著作。此书首次对"地质摄影"给出了定义,并追溯了世界地质摄影的历史,指出了地质摄影的特点,介绍了地质摄影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了地质摄影与风光摄影等其他摄影门类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地质摄影理论。同时,该书还收录了作者众多精美的地质摄影作品,既展示了国内地质摄  相似文献   

9.
《浙江国土资源》2003,(6):63-63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加快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进程,目前已建成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质资料档案的服务领域扩大到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地质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下一步找矿突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全面实现"青藏专项"、"358地质勘查工程"第三阶段目标任务的压力很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研究近几年地勘工作布局、工作部署是否科学、合理,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疑难问题,寻找新的找矿突破"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亦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94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出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为了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本刊编发《奉献青春不言悔》这篇人物通讯,希望广西国土资源系统的年轻干部职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继往开来,用美丽青春和卓越业绩诠释"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为闪亮的团徽增添一抹绚烂的光华,为建设美丽广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年取得新成果,五年实现重大突破,八年形成勘查开发新格局"的目标,以找矿突破为核心,创新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地质工作长足进步.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为找矿突破提供精神动力 找矿突破首先要思想上解放,观念上更新,统一认识.近年来,局党委始终将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加强地质工作的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局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贯彻省部级领导关于推进省地勘工作的讲话精神,传达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搞好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省、市委提出的"济南五年大变样"的精神及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结合"容貌工程"、"蓝天工程"等活动,加强了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地环管理方面从济南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在实施地质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保护、矿产勘查开采的地质环境管理,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济南市国土资源局被市政府授予实施蓝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4.
湘东北地区井冲钴铜矿是湖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原生钴矿,本文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从井冲钴铜矿"三位一体"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入手,系统分析和总结了该矿床成矿规律,初步认为连云山岩体晚期侵入体为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在系统总结找矿标志基础上探讨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2006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34号).这一决定的发布,使广大地质工作者精神为之振奋,给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地质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6.
正省领导说——履行好新时代赋予地质服务的新使命借助绿色发展论坛这个平台,共商青海地质勘查开发大计,在此向为全省地质事业做出贡献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省地矿局60年的奋斗历程,谱写了一曲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奉献之歌。发扬"三光荣"地质精神,扎根高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在巍巍昆仑深处,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艰苦奋斗为荣、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激励下,深入青藏高原的深山戈壁、沙漠沿泽,在为国家寻找出大批宝藏的同时,也精心培育出了一朵朵耀眼的文明之花,这支队伍就是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近年来,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以及省有色地勘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相似文献   

18.
地质填图是在预查、普查阶段的一种大面积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使用GPS定点,在形成地质草图时地质点坐标有少许人为误差,在室内工作进行地质图转绘以及地质图矢量化时地质点坐标也存在一定误差。在右玉杨村预查项目地质填图形成的电子版地质图时使用GPS中自带Basecamp软件将地质点全部导出,与地形图直接镶嵌配准,将地质点坐标生成电子版地质图过程中的三次人为误差消除,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填图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具有波段多、视域广、信息丰富、现势性强、同一地区可重复成像的特点,以达到快速、准确地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监测的目的。该次研究通过对多时相的TM,ETM,SPOT5、航片数据的分析,利用先进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总结出各类矿山环境地质遥感监测的方法。为山东省下一步开展矿山环境地质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为以后作此类项目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星火燎原"、"奋斗发现",这是地质部老部长李四光为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星火号"题名时对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寓意和心愿。作为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平台——调查船,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装备从简陋到精良,力助调查工作从近海迈向远海、走向大洋、登上南极,在海洋地质、海底矿产、环境工程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起与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时过境迁,当时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什么样,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本刊选登主要海洋地质调查船和部分科考船图文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