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近日召开的"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验收会议上,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河南省地质遗迹数据库"通过验收。据了解,"河南省地质遗迹数据库"是"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业内专家表示,已完成的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管理数据库,为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了示范。近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相继开展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科普基地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次对全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截至目前全省共查明重要地质遗迹335处。河南省地处中原,为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的交接地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开展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选择河南、四川作为省级地质遗迹调查方法研究先行示范省。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于近期完成。  相似文献   

3.
正调查发现,湖南拥有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保护要向文物保护学习,湖南的地质遗迹保护要尽快制定地方性地质遗迹管理法规,从根本上推动地质管理工作。大自然上亿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记忆"。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主要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开展的背景,讨论了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监测的规划思路。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提出了强化"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重视群测群防员的培训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和政府的临灾应急处置能力。在地下水监测方面,注重现有监测站点的维护管理,推进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补充专业监测井,优化监测网络。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分为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区别对待,闭坑矿山地质环境坚持"治理为主,监测为辅"的思路,首次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退出机制。在地质遗迹监测方面,提出监测服务保护的思路,选取具有山东特色古生物化石和岩溶洞穴地质遗迹开展监测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地质遗迹监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6.
<正>地质是山水的身躯,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地质和文化是山水的形象与气质,是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体吸引物。地质公园的发展愿景是:"地质遗迹、景观得到游客高度关注;具有地学背景的特色文化得到彰显;科学解说将地质、生态、文化融为一体;地学旅游得到有序开展;公众能够自发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中小学生在这里能够学到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河…  相似文献   

8.
正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质遗迹依据学科和成因、管理和保护、科学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划分为三个大类、十三个类和四十六个亚类。三个大类为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大类分六类二十一亚类。六类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分别为:岩土体地貌遗迹、水体地貌遗迹、火山地貌遗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日照市的地质遗迹及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归纳,将日照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分别为地质构造行迹、典型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质地貌景观和古地震遗迹。对地质旅游开发规划和地质遗迹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307处自2008年以来,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的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已经完成了19个省份的省级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出世界级地质遗迹点307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1729处、省级地质遗迹点4069处,构建了以《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为主的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广西凤山县石马湖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采用评分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创建岩溶区地质遗迹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地质文化示范村,以打造西南岩溶区乡村地质文化旅游新样板,为西南岩溶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基础上,首次较系统地开展湖南省地质遗迹区划研究。根据地质遗迹分布规律及其地质地貌背景的空间差异,湖南省地质遗迹区划为3个等级层次,即6个大区、17个分区和40个小区。  相似文献   

14.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是人为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江苏的地学工作在中外地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域内地质遗迹十分丰富。2000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全省开展了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登记在册了近百处地质遗迹。江苏地质遗迹的特点是具有华北与华南两大板块的衔接性和过渡性。归纳了江苏省域内地质剖面、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地学人文景观与典型的矿产产地等7个大类、19个类型的地质遗迹。重点介绍了19处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推出了地质公园计划,给出地质公园的定义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我国很重视地质公园计划的推行,专门立法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就明确指出, "要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建立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因为建立地质公园也是发展地主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继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一系列农村发展模式之后,地质工作紧紧围绕"地质+"开拓创新,加快地质调查结构调整、拓展地质服务领域,积极促进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融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首创"地质文化村"概念,经过通源乡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实践,我们将地质文化村定义为:"在深度挖掘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地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其它资源,通过自组织形式保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主要地质遗迹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特大型矿床、地质灾害遗迹等6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太古宇重要地质遗迹点的岩性、形成年龄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