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管棚施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分析,介绍了管棚施工设备的选择原则,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MK系列钻机的特点及在管棚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利用气动夯管锤反打起拔旧管的工程原理,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特点,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具体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雪峰 《探矿工程》2004,31(10):10-11,19
介绍了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钻孔桩的格构柱桩的施工难点和特点以及在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赖文宏 《冰川冻土》2003,25(8):186-189
简要介绍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点,并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其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化价值进行总结。分析了青藏铁路对沿线景观产生影响主要工程类别:路基工程、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提出青藏铁路修建对西藏旅游景观产生的影响及为减小和缓解铁路工程对沿线景观的影响,需采取预防措施和恢复措施,所提各项措施符合青藏线的特点,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GFC-120型钻机为自走式动力头回转反循环钻机,用于降水井和护坡桩基础孔以及小型水井的施工。介绍了其性能特点、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各种隧道基坑中的应用以及设计与施工上的特点,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具体的施工方法。近年来在日本利用压气沉箱工法建设各种隧道基坑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但在我国尚未有实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CJF-12型冲击反循环钻机主要技术参数及特点,通过陕西灞河桥抢险施工实例简述该机的优越性能及在复杂地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压气沉箱工法在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上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它的主要的特点。压气沉箱工法在日本广泛应用于跨河跨海桥梁建设上,但在我国尚无实例。  相似文献   

9.
压气沉箱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气沉箱工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基础施工方法,在日本应用广泛,但至今为止这种工法的利用在中国未见公开的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了压气沉箱工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施工以及主要特点,希望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袖阀管注浆工法在国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袖阀管注浆工法的特点,主要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流程,以及该方法在国内注浆加固,防渗,堵漏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杨耀辉  陈育民  刘汉龙  李文闻  江强 《岩土力学》2018,39(11):4025-4032
排水刚性桩是一种将竖向排水体与刚性桩相结合的新型抗液化处理措施。为研究排水刚性桩群桩的抗液化作用效果,开展了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排水刚性桩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地基土体的超孔压响应、加速度响应及桩顶结构的水平位移响应,并与未设置排水体的普通桩群桩工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载开始后,排水桩桩身排水通道有大量超孔隙水排出,普通桩桩身没有排水现象。采用排水桩时超孔压比峰值比普通桩中减小12%,孔压消散稳定后超孔压比减小13%左右,排水桩桩身的排水通道对超孔压的消散作用集中在振动作用的前期。排水桩桩顶的侧向永久位移较普通桩桩顶侧向永久位移减小约27%。试样土体液化前,剪应力-应变滞回圈包络面积较大,土体呈现一定的剪胀特性。液化后,排水桩的剪应力-应变滞回圈的割线模量更大。上述试验结果均表明了排水刚性桩在抗液化方面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浇X形桩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浇X形混凝土桩(简称X形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沿海、沿江软土地基处理应用而开发的一种新桩型。该新型桩具有比表面积大、侧向摩阻力高,施工便捷,经济效益高等技术经济优势;但针对其在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特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结合某污水处理厂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X形桩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的现场试验,测得了荷载-沉降关系,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以及桩身轴力等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复合地基中桩-土协调相互作用和中性点位置规律;并将等混凝土用量圆形桩和X形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作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复合地基中X形桩桩侧正、负摩阻力转化发生在0.2倍桩长处,桩侧正摩阻力最大值约为其负摩阻力最大值的140 %;相同桩长情况下桩-土应力比随竖向荷载等级增长速率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纵截面异形桩(扩底桩和楔形桩)、等混凝土用量常规等直径桩的水平向承载特性进行对比模型试验研究,测得不同水平荷载等级下扩底桩和楔形桩的内力、变形、极限承载力和桩侧土压力分布等变化规律特性;初步探讨3种桩型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和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考虑纵向截面异形效应,基于水平土抗力与水平位移(p-y)曲线法建立纵截面异形桩水平向承载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弯矩分布规律,并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试验条件下,等混凝土用量楔形桩的水平向承载力比等直径桩的高,砂性土和黏性土中楔形桩水平向极限承载力约分别为等直径桩的1.25倍和1.33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土层下水平受荷纵截面异形桩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黏土中静压沉桩的宏观力学特性,采用西澳大学的梁式离心机压桩系统,通过在双层高岭黏土中进行一系列1g重力场情况下的T-bar触探测试试验、静压沉桩试验、桩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T-bar分别在均质软质黏土和双层黏土中随贯入深度变化测得的不排水剪切强度的特性;研究了桩体在贯入过程中沉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并对桩身径向总应力在沉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揭示了不同桩型沉桩终压力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黏土中沉桩时,桩侧摩阻力在整个沉桩阻力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对于同一土层而言,当桩超过土层分界面以下2DD为桩径)范围后,桩端阻力并不受相邻土层性质的影响;随着压桩后时间的推移,桩侧摩阻力对承载力的时效影响较桩端阻力大。  相似文献   

15.
斜向荷载作用下抗拔螺旋桩基础的研究选用螺旋桩为研究对象,引入了随动坐标系,并将桩-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基反力以载荷的形式施加于桩体和叶片,解决了大变形材料使用小变形弹性材料叠加原理问题,分析了斜向荷载抗拔螺旋桩基础的破坏模式,建立了斜向荷载作用下抗拔螺旋单桩和群桩基础的极限荷载估算公式,通过与螺旋群桩原型试验的极限荷载判定值的对比,斜向极限荷载估算值约为判定值的93.3 %。表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破坏模式和极限荷载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对斜向荷载抗拔螺旋桩基础工程的设计与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pile-to-pile interaction was obtained for vertically loaded piles embedded in homogeneous poroelastic saturated soil. Deduced from Biot’s theory,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s of the quasi-static development for the force, displacement and pore pressure were acquired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The pile–soil system was decomposed into extended soil and fictitious pil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was set up between the axial strain of the fictitious pi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strain over the extended soil. This approach results i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consist of the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s of the second kind and the basic unknowns of the axial forces along the fictitious pile shaft. The axial force and settlement along the pile shaft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axial forces of the fictitious pil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ile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conditions through a two-pile model, and two pile interaction factors were obtained. Stemming from the two-pile analysis, numerical analyses on the settlement of the pile groups were conducted to probe pile interaction with consolidation. The conventional solutions for the single-phase soil-pile problem seem to underestimate the interaction factor if the consolidation effect is taken into account as pile settlement continues. The pile-to-pile interaction can also aggravate the percentage of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PCS), and as the pile number increases, the value of the PCS will also increase. Several key factors, such as the pile stiffness, pile slenderness ratio and pile spacing, are investiga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nsolidation on pil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水平荷载下桩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洪平  洪汉平 《岩土力学》2004,25(7):1111-1115
由于桩及桩周土的材料性能参数的不确定性,桩的响应也是不确定的。在考虑桩的水平荷载、桩周土反力及桩的刚度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采用一阶可靠度分析方法对水平受荷桩的最大弯矩及桩顶的最大位移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进 而,考虑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用点估计法预估桩的失效概率,对给定的p-y曲线进行桩的可靠性分析。研究表明,在失效概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水平荷载下基桩的失效概率与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假定有较大关系,随机变量分布参量的不确定性只会对桩的失效概率产生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复合水泥基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ile,简称UHPC)桩基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能较好地满足整体桥纵桥向变形。开展了砂土中高性能混凝土桩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得到了桩基的破坏特点、抗开裂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分析了其桩身变形、桩侧土抗力以及桩身应变等分布规律,并与钢筋混凝土(RC)桩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几种常用规范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ECC、UHPC材料能有效减轻桩基的破坏程度、提高桩基的抗开裂能力以及水平承载力;相比RC桩基,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破坏位置更深,桩基的有效桩长更大,抗震性能更好;其中,ECC桩基的抗开裂能力最强,开裂荷载可达5.8 kN,开裂位移可达15 mm。试验结果还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变形沿埋深方向不断的减小,埋深1.5 m以下位置基本为0;桩侧土抗力先增大后减小,桩底土抗力和变形量为0;桩身应变分布较为对称,且呈“橄榄”形,在埋深4D~6D(D为桩径)区间内桩身应变较大。分析计算表明,当桩顶位移在10 mm以内时,“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能较好地计算高性能混凝土桩的桩身变形;当位移超过10 mm后,“m”法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不能较好地计算桩身弯矩,适用性不高;桩侧土抗力建议采用API新规范法。  相似文献   

19.
杨冬英  丁海平 《岩土力学》2014,35(Z1):311-318
根据桩端土应力扩散的规律,建立了桩端扩散虚土桩模型。基于该模型对非均质土中桩-土纵向耦合振动进行研究。利用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得到桩与虚土桩桩侧土的剪切复刚度。结合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连续条件,对扩散虚土桩和实体桩动力方程从底层往顶层逐层进行求解,得到桩顶动力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通过对桩端扩散虚土桩扩散角、扩散层厚度、桩侧土非均质性和桩长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基于扩散虚土桩法桩-土纵向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桩基础动力设计和动态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王山村滑坡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工程中静力抗滑稳定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影响王山村滑坡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场地工程条件等内在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型商业软件ABAQUS对边坡抗滑桩加固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对加固在边坡模型底部、中部及上部3个常见桩位稳定性系数的计算,得到了3个桩位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在模型中部桩位的安全系数最高,为1.58。为综合考虑静力作用下坡脚应力集中及动力作用下的坡顶加速度放大效应,设计了加固在边坡中点附近的上部桩位和下部桩位,并分别对其稳定性进行求解,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桩位都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5和1.56。最后通过对模型坡面上5种桩位安全系数的对比,验证了上部桩及下部桩的可行性,可作为工程实践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