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水资源量与质相结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中水量、水质监测及其评价工作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的水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还有很大不足,在水质采样频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对水质采样频次、污染物输移量的计算方法、水质与水量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可利用水量的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指教和综合指数及模糊综合法对长江流域进行了评价,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水质报告,采用线形回归法预测了长江流域未来8年需要处理的废水量.预测结果表明,每年需处理的废水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提出应用几何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最优控制问题.为便于几何规划的实际应用,对于一堆稳态地下水水量水质控制问题,采用将流速因子从水质方程系数矩阵中分离处理的方法,使得浓度具有显式表示的可能,从而大大减少约束条件的数目.对于地下水水量水质控制中的负系数问题,应用A-W法处理.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唐文辉  韩龙喜 《水文》2001,21(2):28-3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三峡大坝至葛洲坝河段的水流及污染物运行规律将发生变化,从而对该河段水域的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根据两坝间的水文及水质特性,建立了两坝间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可用以预测大坝建成后两坝间水量,水质及水环境容量的变化,为该水域的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4):83-83,112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太湖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在引江济太原型试验引分水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量水质模拟与调度的耦合模型。针对模型优化的复杂性,对水量水质数值模拟的格式算法、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模拟与优化模型的协调衔接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应用研究中,针对引江济太原型试验中暴露的引水分配不合理问题,研究了特定时段内望虞河引水的合理调度,并重点分析不同工况下调水对太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对区域水量水质联合模拟与调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苏州河沿岸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季溢流水量水质监测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水系水量水质模型和排水系统概化管网水力模型,系统研究了在8种1~12h设计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的影响变化及其对苏州河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一直是该流域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首先从土地沙漠化分布范围、种类、面积、沙漠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尤以额济纳绿洲沙漠化形势严峻;其次,从地表水、地下水之水质、水量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水环境变化的状况: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黑河流域水资源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地下水、地表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在此基础上,从黑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着手,初步提出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体系:其中,地表水主要包括蒸发与蒸腾的消耗、径流和渗漏3个部分;径流部分又分为地表水流经区域及水量变化、干流水量的系列变化以及泥沙沉积3方面;地下水则主要有水质变化及水位的连续变化2方面。  相似文献   

9.
廖文辉  韩龙喜 《水文》2001,21(2):28-3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三峡大坝至葛洲坝河段的水流及污染物运动规律将发生变化,从而对该河段水域的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根据两坝间的水文及水质特性,建立了两坝间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可用以预测大坝建成后两坝间水量、水质及水环境容量的变化,为该水域的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岩  王桂玲 《水文》2002,22(3):32-33,17
针对以往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分开评价的不足,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