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位于岩溶发育地区,场区内存在大量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建筑物拟采用静压桩基础。为保证建筑物及场道安全,须对场区土洞进行处理。结合场地具体情况和施工工期要求,首先对大体积土洞进行泵注细石砼骨料充填处理,以消除地面大面积塌陷的危险,消灭压桩机械施工安全隐患,然后开始进行静压桩基础施工,同时在场地允许区域对中小体积土洞、桩端软土层等分别进行泵注砂浆骨料和袖阀注浆处理.以确保洞体密实和保证桩基承载力。通过对处理工艺、处理范围的比较筛选和对质量控制要点、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提炼.达到了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安全高效的目的,并采用骨料取芯检测、土体标贯试验和压缩试验、洞体物探等多种检测手段,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黔北岩溶台地粘性土-碎石层土洞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坚平  陈林桂 《中国岩溶》1994,13(4):331-336
贵州珍酒厂技改工程建筑汤地位于岩溶台地上,第四系为粘性土-碎石层,发现土洞30个。从钻探和探井对土洞揭露表明,汤地土洞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潜蚀作用形成的竖井状类型土洞;另一种主要是受粘性土-碎石层结构性质控制发育的非竖井状类型土洞。从土洞类型着手,根据地基强度要求,对不同类型土洞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洞是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尤其是对于灰岩等可溶岩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易引发地面塌陷,影响工程施工,是工程建筑设施的重要隐患。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数据进行处理并抽取电测深曲线及结合钻孔波速测试,对土洞发育深度进行定量分析,能有效地对土洞进行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岩溶发育地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经地质考察: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是由古生代(距今3.6亿年前)沉积石灰岩层组成。山体海拔高程为220m,高出水面约55m。象鼻山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山的东端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大洞,洞高12m、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在施工中,F3断层带围岩塌方、F20断层带围岩塌方和f19断层带围岩塌方产生的原因、经过和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根据不同洞身段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现场水压试验成果,提出了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建议值。针对水道系统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设计了上、中、下排水洞等排水措施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地下水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雄鹰顶管自动引导测量系统的测量方式作了讨论,当此系统在上海市复兴东路220kV越江电缆顶管工程中使用时,作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7.
陈存礼  胡再强  李鸿儒  马军锋 《岩土力学》2006,27(Z1):1107-1111
通过软基坝下深埋涵洞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涵洞的土压力及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在洞顶采用减荷措施时,洞顶竖向土压力明显减小,减荷效果比较显著;而对洞体的最大不均匀沉降率基本没有影响,涵洞周边土压力的分布特征与无减荷时也是相同的。(2)洞基处理深度变化对洞体附近的应力有影响,且随处理深度的增大,洞顶竖向土压力和洞侧面水平土压力分别有缓慢增大和缓慢减少的趋势。(3)洞底沉降随处理深度的增大而有微弱的减小,但不均匀沉降均小于0.5 %,且从总体上看,其量值对工程的影响并无本质的差异,对洞基不进行处理时,洞基的不均匀沉降少许的增大不会对涵洞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8.
鲁中山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似层状含水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是鲁中山区主要供水目的层之一,多具承压性、成井率高,地下水富集表现出"似层状"特征。通过岩石样品化学组分取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滑脱构造地质点详细观测,对朱砂洞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朱砂洞组含水层厚度20~80 m,且自东向西呈减薄趋势,含水层多具承压性。朱砂洞组含水层碳酸盐岩可溶组分含量高达84.6%,构成了溶蚀发育的物质基础;沿太古宇—寒武系不整合面发育的滑脱构造带,朱砂洞组底部顺层形成不同规模的层间虚脱、构造带内部则发育碎裂岩带或揉皱带。外源补给、径流的地下水在溶蚀空隙、层间虚脱、碎裂岩带及揉皱层间空隙内赋存,形成了地下水相对均一的"似层状"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质》2012,(2):28-28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两岸,距北京城区50公里,距房山不足30公里。地质公园属于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石花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为一体的洞穴。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全长5000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废弃人防洞及其对建筑物安全的危害,介绍了压力注浆处理人防洞的原理、方法、工艺、材料、检测方法、处理效果。针对具体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优点,说明了处理施工的整个过程和工序安排,对今后处理人防洞的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志安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5):268-270,F0003
针对胶济客运专线某段路基沉降加大的状况,提出以潜孔钻机开孔、以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地基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高压旋喷注浆的工序进行合理打破常规的优化,既保证了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也保证了处理线路的质量,有效解决了本工程的难题。优化后的方案经过实践的检验,有进一步研究分析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元雪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2,23(3):304-308
从土的各向异怀角度对土的可恢复剪胀现象进行了解释。基于各向异性情况下的土体弹性本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土的可恢复剪胀现象可部分归因于土的各向异性引起的弹性剪胀。借助有关土体弹性参数实验结果,研究了应力诱导各迥异性对土体弹性剪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体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的增大,土体的弹性剪胀也增大。从土体弹性剪胀角度研究了土的卸荷体缩条件,认为土体卸荷体缩取决于加载应力路径的应力增量比,给出了土体出现卸荷体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盆地结构分析,井-震结合确定沧东—南皮凹陷孔一上亚段残留盆地边界。应用边缘相法和平衡剖面法对孔一上亚段原型盆地边界进行了恢复。综合分析恢复结果表明,沧东—南皮凹陷孔一上亚段地层沉积时期受沧东、徐西断层控制,遭受强烈改造,为后期构造改造的盆地,盆地剥蚀面积大于500km2,剥蚀率高于20%,且原型盆地与残留盆地的边界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阜宁组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成因认识不统一,因而本次研究以该层碳酸盐岩沉积相为重点,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分组成、虫管保存程度、地层厚度分布规律、泥晶灰岩等的研究,提出研究区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坪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包含碳酸盐岩席、碳酸盐...  相似文献   

15.
魏星  张昭  王刚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19,40(4):1596-1602
采用颗粒流软件模拟了饱和砂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饱和砂土液化后宏观变形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孔隙分布角度解释了砂土液化后的大变形的细观物理机制。通过自编程序对颗粒排列和孔隙分布的演化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给出孔隙率标准差作为液化后体积收缩势的度量,并研究了孔隙率标准差与液化后大变形的关系。离散元细观数值模拟再现了室内试验中的宏观现象,证实了室内试验中饱和砂土液化后的有限剪切大变形是客观真实的材料响应。土体体积收缩势的累积所导致的孔隙均匀化以及土颗粒间自由空隙增大正是饱和砂土液化后循环剪应变逐渐增大的细观机制。孔隙率标准差作为孔隙均匀化的量化指标,与循环剪应变各周次幅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巢北地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区内选取的15个观测点节理数据,对巢北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恢复,发现该地区经历过2次主要构造运动:第一次为印支运动,控制该区所发育的NEE向主要大型褶皱,应力场方向以NNW—SEE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87°~355°,平均为319°;第二次为燕山运动,对前期形成的褶皱进行改造,应力场方向以NE—SW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3°~68°,平均为44°。  相似文献   

17.
暴雨型滑坡降水入渗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礼领  殷坤龙 《岩土力学》2008,29(4):1061-1066
暴雨能诱发大量的滑坡发生,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临界降雨值,每当雨强大于该值时,滑坡就会大面积发生,这已经被多起滑坡事件证实。一般地,入渗理论认为,当雨强大于一定值时,入渗率是常量,过强的降水会转化为地表径流,这与雨强越大滑坡越易发生、群发性越强的观察结果不一致。在斜坡体上存在大量的裂隙,它们对降水入渗有着很大的贡献,应用有限单元法分别模拟了有裂隙和无裂隙时斜坡体内瞬态渗流场的变化,并用Bishop法对不同埋深滑动面的稳定性做了计算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考虑裂隙时的计算结果与宏观观察结果更一致,在评价降雨入渗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裂隙的存在,只有雨强大于一个临界值时才会有充足的降水通过裂隙渗入到斜坡深部,裂隙的影响才显著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认识深部硬岩矩形隧洞围岩板裂破坏的发生机制,利用花岗岩材料加工含预制矩形孔洞(40 mm×40 mm)的立方体试样(100 mm×100 mm×100 mm),并采用TRW?3000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诱变试验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模拟试验中首先以深部1 000 m的地应力条件作为初始加载应力状态,保持孔洞径向和轴向的水平向应力不变,然后在竖直向加载直至孔洞两侧洞壁围岩发生破坏,并保证试样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加载过程中利用岩样内部结构破坏实时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程的实时记录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竖直向为最大主应力和水平轴向为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矩形孔洞两侧洞壁围岩整体发生明显的板裂破坏,破坏区域呈对称状,而顶板和底板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侧壁围岩的破坏方向平行于竖直向,呈现典型的张拉板裂状破坏特征。整个破坏过程划分为平静期阶段、洞壁两侧上下肩角处颗粒弹射阶段、侧壁围岩裂纹扩展阶段和裂纹贯通板裂破坏阶段。当进入到裂纹贯通板裂破坏阶段时,无论是加载还是保载过程,板裂破坏都可能持续发展。试验过程中,试样洞壁两侧围岩的板裂破坏整体上呈现静态破坏模式,而且破坏区域沿水平方向逐渐向洞壁深部发展,最终形成沿轴向的贯穿型对称弧形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差分法及神经网络的硐室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现场实践,基于差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新的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方法。进行了硐室模型简化;针对不同力学参数,用FLAC差分程序进行求解,得出相应的神经网络分析样本;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学习训练,并进行了网络结构及参数优化;利用现场实测位移值,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与现场实测值对比表明其满足误差精度要求,证实了反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罗长军 《岩土力学》2005,26(5):739-744
针对闸坝接头段粘土心墙质量不合格、存在大量裂缝等问题,拟采用充填式灌浆法进行处理,但充填式灌浆试验结果表明:灌浆压力太小,不能灌进浆液。根据闸坝接头段粘土心墙中有2道刺墙、坝基为红色砂岩、溢洪道左侧闸墙等特殊情况,通过白氏“孔底注浆、全孔灌注”劈裂式灌浆的反复试验,表明在常规灌浆压力条件下,对坝体粘土心墙中下部段亦无法灌进浆液;在加强各项观测工作,严格控制坝顶劈裂缝某点最大宽度,使之等于4 cm(规范规定为3 cm之内),且回弹比大于80 %的条件下,进行了大幅度提高灌浆压力的试验,最终确定中部灌浆段施工灌浆压力为0.15~0.23 MPa,下部灌浆段为0.25~0.40 MPa。结果表明,灌浆效果很好。其一,灌浆1年半后,所灌浆液充填、固结较好,且与周边土体胶结较好,灌浆后粘土心墙质量有所改善;其二,灌浆后至今7年多,经多次洪水考验,闸坝接头段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