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李铮  汪波  何川  李福海  朱培  宋洋 《岩土力学》2015,36(4):1071-1077
针对地下工程中锚杆防腐性能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多重防腐锚杆的构造和防腐机制。通过模拟不同的腐蚀环境,进行双重和多重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试验研究,观察腐蚀后锚杆的表观变化并测试其抗拔力,分析比较两者锚筋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与滑移位移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多重防腐锚杆由于在水泥浆中设置了套管,在不同腐蚀环境中其拉拔力始终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且随时间更加明显;硫酸盐的结晶作用和腐蚀因子间的牵制效应会使防腐锚杆拉拔力有短暂的提高;多重防腐锚杆产生相同滑移位移对应的粘结强度更大,粘结强度超过极值后的残余强度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以上成果能够用于地下结构中防腐锚杆的设计和后期服役期间的耐久性分析,为实际工程中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朱爱军  邓安福  曾祥勇 《岩土力学》2006,27(Z2):146-150
基于流形方法的有限覆盖技术,确定流形元覆盖系统下锚杆的位移函数,由此建立全长粘结锚杆的数值流形方法模型,定义了锚杆流形单元,并推导了锚杆流形单元的数值计算格式。该模型符合全粘结的物理意义,是一种局部解析的锚杆数值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锚杆与数学覆盖相对独立,只要求锚杆完全处于数学网格的覆盖之中,对其相对位置没有要求,所以一般网格可以适应锚杆的复杂布置。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岩土锚杆模拟及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尤春安 《岩土力学》2004,25(3):383-385
应用全长粘结式锚杆群代替反力桩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不但工艺简单、施工方便,而且工期短、成本低。通过对锚杆的力学分析和现场量测,获得了锚杆的受力和位移特征,为这类锚杆的设计与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综合模型,用以模拟采用全长粘结被动岩石锚杆加固节理岩体的性状。该模型基于“等效材料”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岩石节理和岩石锚杆的影响和作用遍及整个岩体。文中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一个节理岩石边坡的典型问题,并计算出其抗破坏的安全因子。在确定被动的全长粘结岩石锚杆的有效性时,岩石节理的膨胀性和岩石锚杆的方位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锚固体应力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试验,获得了全长粘结式锚杆在拉拔条件下沿锚杆轴向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规律以及随荷载增大的演化过程,同时对现有的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理论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周青春  余仁强  袁卫兵 《岩土力学》2005,26(Z2):163-166
崩滑体是三峡库区奉节、巫山、巴东等地较为普遍的地质现象,具有厚度大、风化破碎等特征,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对象, 锚固是崩滑体治理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崩滑体的地质特征及全长粘结锚杆的作用机理,结合三峡库区一大型崩滑体治理工程,说明采用全长粘结锚杆不仅增加了坡体的抗滑力,而且通过锚杆的植入改善了坡体的结构性,从而提高崩滑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青岛胶州湾北岸广泛分布厚层海相沼泽化软黏土,为研究穿越厚层软土时压力型锚杆的适用性,开展了压力分散型锚杆、拉力型锚杆和承压型囊式扩体锚杆的现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分散型和承压型囊式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离散性较大,难以满足锚杆验收标准;相对于极限粘结强度和局部受压承载力,锚杆成孔曲率导致的锚固体整体失稳可能是穿越厚层软土的压力型锚杆极限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滨海基坑工程中穿越软土的预应力锚杆,建议优先采用拉力型锚杆。  相似文献   

8.
周丹 《岩土工程技术》2012,(1):28-30,45
考虑地层分层特征,根据剪切位移法基本原理,推导了拉拔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层全长粘结型锚杆位移、轴力及锚固体周边剪应力解析解,并结合FLAC模拟算例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地层间界面处锚杆周边剪应力及轴力分布分别存在突变点和折点,其变化程度与地层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对此,提出了层状地层全长粘结型锚杆布置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崔雪玉 《探矿工程》2002,(5):25-25,28
引黄工程总干线全长21.6km,隧洞采用TBM全断面掘进、混凝土管片衬砌的施工方式。经过Q2、Q3及N2红粘土地层的隧洞,采用压力注浆锚杆技术,通过压力注浆和系统锚杆的挤压粘结作用,加固洞周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提高其自身弹性抗力并改善防渗性能,形成一定的连续承载圈;同时,锚杆体作为支撑,和拉杆与4块管片镶嵌的结构结合形成共同作用体,增加了衬砌管片之间的钢性连接设施,确保通水后土层的变形不会直接威胁管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锚杆能够显著增强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基于顺层边坡结构效应,应用锚杆加固顺层边坡的力学模型,根据结构力学理论和变形协调关系,建立拉剪作用下全长粘结型锚杆加固顺层边坡抗剪计算的理论分析方法.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顺层边坡锚固抗力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锚杆倾角、锚杆直径、灌浆体强度、结构面内摩擦角、剪胀角等对加锚顺层岩体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锚杆锚固抗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锚杆轴力及横向剪切力对顺层岩质边坡的抗剪作用.锚杆倾角越大,锚杆总的抗力呈减小趋势,而锚杆抗力随剪胀角增大而增加;当锚杆倾角等于内摩擦角时,锚杆抗力达到最大;锚杆抗力随锚杆直径增加而增大;当锚杆直径不变时,锚杆抗力随灌浆体抗压强度增大而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
考虑围压及孔隙压力的岩石试件应力与应变关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假设剪切带内部的岩体为剪切破坏,利用剪切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解析得出了考虑围压和孔隙压力的岩石试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解析解与众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围压效应和孔隙压力效应是局部化所致,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则球粒堆积体的孔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仁炳 《地球科学》1994,19(4):503-503
以椭球堆积体为模型,求出圆球、扁球、长球、椭球4种堆积体的理论孔隙度极值相同,并导出了政府孔隙度的通式。认为理论孔隙度的大小仅与规则球粒的排列方式有关,当某一规则球粒堆积体受压而使该规则球粒变形为另一种规则球粒时,只要排列方式不变,其理论孔隙度也不变。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is studi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total curvature and the reciprocal to the total curvature at the specular points (SP) of a random Gaussian uniform sea surface ar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and its asymptotes are completely investig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natural experi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is distribution, Sun glint images taken with a high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digital camera are used. Those images are developed by using a specially-designed Fortran program which calculates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ints. The experimentally derived distribution of the glint areas i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The main causes (origins) of small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about the change rule of elastic wave velocity with stress applied on rock from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 First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wave velocit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f rock was set up from the point of acoustoelastic character. Effect of axial stress on P-wave velocity in granite and sandstone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process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by using GAW-2000 rock mechanical testing system and RSM-SY5 ultrasonic wave testing system, and the relation curves of axial stress with P-wave velocity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est data, acoustoelastic theoretical formulas of granite and sandstone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best empirical formulas were fitted by using regression method. Meanwhil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ed values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of applying acoustoelastic theoretical formula in hard rock range was further verifi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granitic gnei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wave velocity experiences a rapid increase, gentle increase and then a sharp fall dur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process. The B-value in acoustoelastic theoretical formula (propor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ed by elastic modulus and third-order elastic constant)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xial stress. The acoustoelastic theoretical formula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ck acoustic velocity and stress within the allowable error, which can b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acoustoelastic geo-stress measurement of subsurface rock mass.  相似文献   

15.
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的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建立理论模型,是利用水压致裂方法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测试,并详细研究了岩石泊松比以及观测数据的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据此论证了该方法用于三维地应力测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首次提出了非饱和泥沙通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推导了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理论解,包括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以及相应的底部含沙量确定方法。同时利用差分法求解剖面二维扩散方程,得到了不同参数的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其结果除少数误差稍大外,两种途径得出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彼此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顾剑波  钱建固 《岩土力学》2015,36(Z1):465-470
将任意挡墙水平变位模式分解为抛物线柔性模式和梯形刚性模式,并通过求解平面应变方程,得到挡墙在抛物线柔性变位模式下的理论解,给出地表土体的沉降曲线,分析土体沉降规律,同时将理论解应用于工程案例分析,通过与4个基坑开挖实例沉降归一化曲线的对比,分析解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当挡墙发生抛物线变位模式时,地表沉降整体规律为向下凹槽型,最大沉降发生在距离墙背一定距离处,与实际情况相符。理论解形式表明,最终的表达式与弹性参量无关;归一化的沉降曲线显示,理论预测的最大沉降位置与实测值接近,且土体沉降模式与实测结果一致,说明理论解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矿物材料热膨胀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锁在 《地学前缘》2000,7(2):467-472
热膨胀是矿物材料的重要属性之一 ,它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热膨胀系数的定量计算可分为经验晶体化学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定量计算是一种有效地获得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也是预测不同温度范围热膨胀系数的有效方法 ,通过定量计算获得大部分矿物的热膨胀系数是可能的。经验晶体化学方法只能获得有关矿物的平均热膨胀数据 ,而单纯的理论模型无法适应所有晶体结构的热膨胀系数的计算。建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的热膨胀系数的计算必须应用经验晶体化学方法针对不同结构类型进行有效地调整。这样有必要对热膨胀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物的热膨胀特性对矿物进行分类 ,然后再针对不同矿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蒋明镜  张宁  申志福  陈贺 《岩土力学》2015,36(11):3293-3300
将由室内试验总结得到的岩石微观胶结模型嵌入离散元软件,对Lac du Bonnet花岗岩石进行预制单裂隙单轴压缩试验DEM数值模拟,分析了压缩过程中裂隙试样中应力的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各种断裂判据中裂纹起裂角的预测值进行了适用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试样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相近;离散元分析得到的应力分布与理论解在定性上相似;当预制角度较小时,侧向应力都处于拉压状态;由于裂隙左右两端压应变的集中造成了裂隙上下面拉应变的产生,造成了裂隙周围特殊的应力分布;当裂隙角度较大时,应力集中现象已不明显,因而,理论值与试验值有偏差;在断裂判据中最大周应力准则和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得到的裂纹扩展角与室内试验与DEM结果中的数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劲性搅拌桩芯桩荷载传递规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劲性搅拌桩是一种典型的复合材料桩,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原理及明德林位移解,对劲性搅拌桩中芯桩轴向应力、水泥土桩-芯桩界面剪应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劲性搅拌桩芯桩轴向应力、界面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规律是一致的,可与试验结果互为验证,对于分析劲性搅拌桩的工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