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内外应力场”理论,建立了济三煤矿1301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的结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沿空掘巷的煤柱尺寸,预计了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而确定了巷道断面形式与参数。最后设计了巷道的支护型式及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2.
马钺  宋扬 《岩土力学》1997,18(A08):233-237
采用线性软化模型计算巷道围岩变形区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组合锚杆支护结构形式。根据破碎区和软化区的计算,建立了破坏形式的状态方程,应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评价整个支护结构的可靠性。经过多次样本计算表明,该支护结构的可靠性概率以95%以上,能满足工程要求,同时验证了该模型应用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的锚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提出回采巷道支护的四个基本原则。用离散元法对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锚杆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说明综合支护的必要性,建立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倾斜组合梁模型,并进行解算,给出锚杆支护的参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锚注支护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锚注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巷道锚注支护可改善锚杆,裂隙面及围岩的力学性能,减小围岩塑性区及巷道位移,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锚注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巷道锚索支护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锚索支护的设计、施工工序及配套机具、支护作用力计算、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预应力的损失补偿、施工质量监测等,以提高巷道锚索支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在探讨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经彻  黄福昌 《岩土力学》1997,18(A08):34-38
根据兖州矿区厚煤层煤巷的基本类型及围岩支护条件,对煤巷锚杆支护机理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厚煤层煤巷锚杆支护的合理支护方式,支护参数的设计计算和各类支护方式的适用条件,并通过典型巷道的设计实例和现场实践,分析敢煤巷锚杆支护的技术和效果和经济效益,探讨了煤巷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机具配套,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围岩支护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广哲  刘汉斋 《岩土力学》1997,18(A08):171-176
针对实际工程巷道支护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围岩支护可靠性分析模式,建立了评价预测主项和修正项,利用这一模式模式与监控手段结合,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宝学  杨同 《岩土力学》1997,18(A08):262-266
介绍了在梅山铁矿地压控制研究中,为提高在泥化膨胀岩体中进行巷道开挖与支护的技术水平所做的试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围岩地质力学特征识别,岩体工程分类与支护设计,巷道开挖与稳定监测。成功开挖的实践为类似岩体中巷道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煤矿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敬  尉朝闻 《岩土力学》1997,18(A08):243-247
论述了沿空留巷围岩破断前后支护体对顶板的控制作用。指出巷道旁支护可有效改变围岩后期粘性位移,它和围岩强度是保证采空区侧顶板空间结构平衡和巷道稳定的关键,锚杆加固可作为沿空留巷巷内基本支护。  相似文献   

10.
巷道要经历开挖前稳定、开挖扰动、支护稳定或再破坏的演化过程,巷道稳定状态受原岩应力场-开挖扰动应力场-支护应力场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预紧力与间排距条件下锚杆、锚索产生的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定义了围岩应力扩大系数k来表征围岩应力的扩散效果,揭示了锚杆、锚索预紧力耦合支护效应。针对朱集西矿深部巷道特征与地质条件,提出了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开展了三维相似材料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揭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结构受力演化规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监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与底臌,保证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11.
欧孝夺  全守岳  彭远胜  江杰  吕波  蒋华 《岩土力学》2018,39(9):3433-3439
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支挡设施,如何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快速、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基坑支护型式--十字形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介绍并设计了该支护结构格构单元的结构选型和计算方法。依托南宁市五象新区某项目做了基坑支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相近,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该基坑支护结构支护下,基坑稳定性、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支护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缺少在巨厚卵砾石层中采用普通施工方法掘进煤矿斜井井筒的成熟支护经验。结合伊犁一矿材料斜井和回风斜井的施工过程,设计了现场支护试验方案,对不含水和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的多种支护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与不含水卵砾石层斜井井筒相比,其支架变形量和支护难度显著变大;架棚临时支护结合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是不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有效的支护方法;含水卵砾石层地压显现明显,采用超前支护、架棚临时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围岩稳定。由试验推断,库仑和太沙基土压力理论用于计算卵砾石层围岩压力误差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海兵 《探矿工程》2019,46(5):86-91
桩锚支护结构体系是将护坡桩与土层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方法,安全经济的特点使它广泛应用于边坡和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但在超深基坑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中。在凤城国贸超深基坑工程中,根椐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到周边条件,通过分析论证不同的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整体性能好、同时便于基坑支护开挖及后续施工的桩锚支护体系。然后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土压力计算、灌注桩设计、锚杆设计、稳定性的验算,并通过后期变形观测,验证桩锚支护型式对于此超深基坑是安全经济适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剑青  王宏图  李晶  张宪  胡国忠 《岩土力学》2010,31(11):3599-3603
以方斗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距离隧道洞口10 m处断面支护结构为例,分析了该断面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水平应力、竖向应力、竖向位移、锚杆轴力及支护结构破坏域等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并对该断面支护结构特征点的稳定性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掌子面与断面间距离小于30 m左右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后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基本收敛,且收敛值均较小,表明支护结构是稳定的。对隧道初次支护应力及锚杆轴力的现场监测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沿空留巷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心祝  赵少华  朱昊  胡华君 《岩土力学》2006,27(12):2225-2228
用沿空留巷技术保留的巷道要经历掘进和两次强烈的采动影响,对所需留巷的巷道,应该从掘进期间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到留巷期间的巷旁支护方式选择,及下个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加强支护均应统筹考虑,这样才能保证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实施,故沿空留巷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据此,在淮北岱河矿Ⅲ3215工作面机巷进行了沿空留巷实践,巷内采用了锚网索支护,巷旁采用了工字钢密集支柱及矸石(碎煤)带联合支护,并在矿压观测的基础上,得出了所留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工业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荣彦 《探矿工程》2006,33(12):14-17
在分析郑州东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10年来在郑州东区常采用的基坑支护型式及特点,分析了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桩基支护方式选择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震 《岩土力学》2005,26(8):1335-1337
针对深基坑施工中桩基支护方式的选择,以机器学习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为工具,建立了桩基支护方式选择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具体的工程进行验证中。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是适应性较好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侯公羽  李晶晶  杨悦 《岩土力学》2014,35(5):1357-1366
已给出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解析求解,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3种常用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根据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解析求解,针对6、5、4 m直径的工程算例,分别对素喷混凝土、锚杆和U型钢等3种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效果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主要包括:3种支护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理论计算、基于开挖面空间效应的3种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弹塑性变形的理论计算与效果分析、剩余支护承载力对普氏围岩压力支护效果的计算与分析;研究了U型钢支架的荷载-径向变形本构关系、提出了剩余支护承载力的概念、分析了支护结构支护围岩各类形变压力的支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3种支护结构能提供的支护承载力ip(<1 MPa)相对于原岩应力0p(>10 MPa)来说量级太低,控制56 m及更大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无效的,但控制4 m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有效的;(2)对于直径达56 m及更大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无效的,但控制4 m直径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是有效的;(2)对于直径达56 m甚至更大的巷道围岩,若支护结构的剩余支护承载力i2p能有效地被保存,则支护结构还可以起到有效地支护普氏围岩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