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15,61(2):6102287-6102392
<正>2015年2月9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颁发证书仪式在北京朗悦饭店举行,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沈照理教授为朱立新研究员等3人颁发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证书。朱立新研究员,男,1963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工作,在地热地球化学、环境及农业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较好了创新性科研成果和业绩,是国内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2月9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颁发证书仪式在北京朗悦饭店举行,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沈照理教授为朱立新、蒋忠诚、王贵玲研究员颁发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证书。朱立新,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工作,在地热地球化学、环境及农业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较好了创新性科研成果和业绩,是国内勘查地球化学界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工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  相似文献   

3.
经2011年6月2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业冶金学部投票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建省研究员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11月14日,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维克多·库金教授亲临石家庄为石建省研究员颁发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证书、院士证和院士徽章。石建省研究员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全球变化地质记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完成数十项国家和  相似文献   

4.
汤凤林教授光荣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正式院士1996年5月28日,《地质科技情报》编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汤凤林教授,因其对科学、高等工程教育和中俄合作所做的突出贡献,被俄罗斯工程院全体大会选举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正式院士。1996年10月25日,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2008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完成的“PVC—U塑料管在浅层地热能及地下水开发工程中应用与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局长、博士生导师王达教授,中国工程院苏义脑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张伟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殷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鄢泰宁教授,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贾军教授,《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主编李艺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编林学钰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教授题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贻侠教授题词祝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创刊50周年题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科学在老一辈探矿科学家和全国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努力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校现从事探矿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职工人数近百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10名。并聘请了刘广志院士、苏义脑院士、王达、耿瑞伦、高德利、孙清德、杨建林等为兼职教授。设5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8.
DDW钻探微机多功能监测系统在野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鄢泰宁(执笔)钻探(井)是地勘工作中耗资巨大的工程。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应用微机监测钻进过程的技术。在1987年休斯顿钻井学术会议上,专家们指出:“钻探承包商和施工者要大幅...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3月6~7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的“全国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分校、瑞典Upsala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西北矿业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的5 0余位代表及中国地质大学的众多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地质大学张锦高校长到会并致开幕词。会上31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於崇文院士作了“地质系统复杂性”的主题报告。於院士归纳总结了自然科学研究程度由浅入深的4个层次,从地质科学发展的现状出…  相似文献   

10.
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6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勘察与建筑工程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全院共计教职工152人,其中俄罗斯工程院与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9人,副教授54人。在校本科生计39个班,共约12...  相似文献   

11.
刘招君:沉积学家,吉林大学地球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油页岩实验中心主任,油气与盆地研究所所长,吉林省拔尖人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沉积学会会员,全国岩相古地理委员会委员,全国油页岩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专家协会理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李国玉教授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一致选举为院士。他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中国石油界学者中的首位院士。6月5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莫斯科为李国玉院士举行了颁证仪式。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批准,李国玉教授亲自到莫斯科参加仪式。  相似文献   

13.
吴正文 《地球科学》2019,(5):I0001-I0004
马杏垣1919年5月25日~2001年1月22日,吉林省长春人,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1952-1978年在我校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9月在山西大同鹅毛口召开推覆构造现场会,马杏垣院士在现场讲解的情景(吴正文教授提供)。1989年11月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后,马杏垣院士与区地教研室部分同仁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影(吴正文教授提供)。  相似文献   

14.
学院概况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院士)、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和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伟同教授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97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原地质系与能源系合并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合校更名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由地质学系、资源工程系、能源科学系、国土资源系和实验中心组成。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生共计1110人。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42人,博士后工作人员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外籍兼职教授12人,校际兼职教授30人。学科专业地球科学学院目前有六个本科专业,十个硕士点学科和七个博士点学科以及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变质动力学开放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3,30(6)
题    名作 者期页  一、综述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上 )左汝强 11月球表面钻探取样中国钻探界面临的新任 务展望鄢泰宁等 19《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杂志世纪光盘》读 后耿瑞伦 168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下 )左汝强 2 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和商业化的技术关键刘广志 2 8刘广志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出 5项建议 3 69关于向自贡盐业 (钻探 )历史博物馆捐赠近现 代钻探专著的倡议书刘广志等 4672 0 0 3年国外人造金刚石获新进展 ,我们怎么 办 ?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大学於崇文教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秋送爽,硕果累累,中国地质大学喜报频传。我国著名地球化学於崇崇文教授于1995年10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特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於崇文教授从教46年来,在我国的地质教育和科学事业上勇于探索,成...  相似文献   

17.
窦斌  罗群 《探矿工程》2005,32(11):47-47
2005年11月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专业五十周年庆典暨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校党委副书记丁振国,100多位该专业校友、国内知名专家和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本次活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交流和发展,为纪念著名矿物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光远教授诞辰90周年,第二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19.
王东坡教授,1927年11月生,福建漳州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协会顾问,三~七届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今年适逢王先生80华诞及从事地质教育事业60周年。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王先生一直对事业充满信心,无论在何种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平副所长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等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国内地质系统、大专院校和地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