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达 《探矿工程》2006,33(1):1-5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井施工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详细论述了该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科钻一井”施工中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正在或即将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情况;结合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已启动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计划,展示了探矿工程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 (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 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30多年科学钻探成果辉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20年来始终不懈地追踪地学前沿问题,经历了启蒙认识、前期准备、筹备起步和实施阶段,中国“科研一井”正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5,32(4)
2005年4月18日上午,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现场举行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竣工典礼,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典礼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曾培炎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表示祝贺。他说,积极开展大陆科学钻探,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地壳结构,探索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的途径,丰富对生命科学、气候变化的认识,掌握地球运动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樊腊生  王达 《探矿工程》2008,35(7):72-76
简单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技术路线和钻探施工情况,提供了一些原始数据和科钻一井钻探施工完成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10日,我国地学界一百多位钻探工程专家、学者相聚江苏省东海县,隆重举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取芯钻进开钻仪式暨钻探技术成果报告会”。 “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直接观察陆壳  相似文献   

8.
张伟 《探矿工程》2016,43(4):18-23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钻探技术是取得地下实物资料、验证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最终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估品位唯一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取得宏观影响大成果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钻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158m“科钻一井”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钻探技术成...  相似文献   

10.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湖泊环境科学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内蒙古岱涨的施工条件和湖底沉积物的类型,对湖泊环境科学钻探技术进行了讨论,从钻探取心角度,将岱海沉积物分为4种有代表性的地层;提出了每种地层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对使用的取心钻具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化改进意见,总结了湖泊钻进工艺方法;给出了简易钻探平台的拼装方式和主要钻探设备的性能;探讨了湖泊钻探的发展前景和进一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白垩纪科学钻探松科一井(主井)钻探工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科一井是为获取白垩系完整的地层资料而在我国松辽盆地布置的环境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要介绍和总结了松科一井(主井)施工情况和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TLSJD-1钻孔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科学钻探预导孔。根据该孔的地质概况和施工要求,正确合理地组织施工,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针对钻孔地层自然造斜严重的问题,在施工中多次使用螺杆马达造斜,且使用自行研制的五单元钻具稳斜,有效地控制了钻孔轨迹。为解决深孔大孔段泥页岩裸孔钻进孔壁不稳定的问题,在施工用水矿化度较高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钻井液技术,保障了钻探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2008,82(12):1613-162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用钻探技术和施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2002,(3):58-61
国外实施大陆科学钻探采用的钻探技术有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石油钻探技术,组合式钻探技术,以及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深钻技术,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并介绍了科学深孔和超深孔的2种施工战略,即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双孔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科学钻探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对超万米科学钻探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考虑沉积岩和结晶岩2种地层条件,提出了13000 m科学超深井的钻探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取心钻进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稳石  朱永宜  贾军  李前贵 《探矿工程》2012,39(9):28-31,38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钻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极其破碎的地层中获取满足地学要求的原状岩心。通过在WFSD-2、WFSD-3两个钻孔采取隔液取心钻进、尖齿PDC小钻压取心钻进、孔底动力取心钻进、半合管无损出心等关键技术,高质量地达到了工程的取心要求,并有效地提高了难钻进、易堵心地层机械钻速和回次进尺。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探矿工程》1994,(4):58-59
介绍了绳索取心液动锤、不提钻换钻头、不提钻换钻头一冲击回转取心、不提钻换钻头一孔底马达、智能式绳索取心等几种适合于小直径科学深孔钻进的取心钻进系统的特点、优缺点、目前研制和使用状况,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栾国栋 《探矿工程》2018,45(4):36-39
本文介绍了山东莱州吴一村地区ZK01钻孔的施工概况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ZK01钻孔终孔孔深3266.06m,终孔孔径Φ98mm,采用了HXY-9型钻机等设备。针对施工中出现的超深孔施工,钻探机具配套困难及复杂地层施工等施工难点,详细阐述了国产HXY-9型钻机在施工中的不足,深孔钻杆柱的组合配套使用,复杂地层中LBM为主体的双聚泥浆体系的应用以及特制JS150/122绳索取心钻具的应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