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利用陕西省历年雷暴统计资料,运用保证率公式绘制陕西省各地区的保证率曲线以及保证率列线图,并给予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陕西省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天气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审核工作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1、校对;2、计算;3、挑极值和日数、回数;4、找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判断原始记录的正确性。我过去审核报表,是逐站进行,即单站审核。通过实践,这种单站审核费时间,不明显的原始记录有误,如气压表读错1—2个mm(或 mb),较难发现。为了确定某要素是否有问题,要素间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洪勣 《气象》1982,8(9):5-7
前言 近几年来,湿静力能量分析方法在我国天气预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暴雨、强对流等天气预报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对流天气发展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为预报这类天气,除了当前一些能量分析项目外,有时还需要定量计算不稳定能量。通常计算不稳定能量是在热力学图解上进行的,这种计算方法不仅计算烦琐、误差大,而且还受到一定区域内探空报时效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用这种方法在某一个区域分析不稳定能量的水平分布是  相似文献   

4.
杨贤为 《气象》1988,14(2):9-12
本文证明由于观测随机误差的作用,采用观测资料计算的结构函数和相关函数,与要素真值的这两个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理论推算并利用曲线外推法,可以估算出任何气象要素的观测随机误差和标准化观测随机误差的均方值。  相似文献   

5.
1思路和原理利用本站观测资料制作成简易的预报计算软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一,本站的气象要素变化对本站未来的天气有较密切的关系;第二,本站要素的获取时间快;第三,多一个本站要素的预报工具,可多一个方面的参考和补充。本系统用单站要素逐日的P、T、E(气压、平均气温、绝对湿度)作为预报因子,以同一站的逐日RR(降水)、NN(总云量)、SS(日照时数)、TM(最高气温)、TN(最低气温)、UU(相对湿度)、VV(能见度)、DF(风向、风速)共8(或9)种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对象。在方法上模拟以往预报员三曲线相似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华北高速天津段公路气象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缺测分析、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历史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要素一致性检查和利用要素时间曲线人工检查等方法,对华北高速公路天津段公路自动气象站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温、地温、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仪器故障造成数据缺测及在一定时间内恒定不变或变率太小是自动气象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超过界限值的错误数据;历史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要素时间曲线人工检查等方法对可疑数据错误检出率不高,现有检查域值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许吟隆  陈长和 《气象学报》1993,51(4):465-47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湍流扩散统计理论的利用声雷达回波图估算大气扩散参数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仅需要从声雷达回波图上读出边界层结构的信息并取得常规地面测风资料,即可利用参数化公式进行计算,不需进行Pasquill稳定度分类。 所应用的参数化公式用外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符合。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扩散参数也与P-G扩散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评价时,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气象要素多年平均值、极值和一定等级保证率统计参数。可是多年平均值是一个纯粹的算术平均值,不能反映不同年份间要素的波动。由极大值与极小值构成的要素总变程,虽然反映了要素的可能波动范围,但极大值和极小值都是气候极值,它们往往不只是过去一个时期的气候极值,而且也是未来相当时期(几十年至数百年)的气候极值,因而总变程则“夸大”了要素的变化范围。然而,在农业生产决策中,既要考虑各年气候资源有保障,又要考虑承担一定的风险,以便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要素的有效变程和标准变程就成为重点考虑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短缺站资料用相邻站点资料进行序列订正延长的方法,同时计算了均值、相对变率、80%保证率。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应用程序,并对其实现过程和功能给出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刘勇  吴必文  王东勇 《气象》2006,32(7):18-24
台风路径可视为二维平面上的一段曲线,根据两条台风路径曲线的相似离度可以判断其数值相似和形态相似的程度。由于直接应用台风基本资料进行相似离度计算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需要研究利用相似离度原理判断两条台风路径曲线相似程度的计算方法。按照设计的算法处理台风基本资料,可以确定两条台风路径曲线上的对应控制点,得到两条曲线对应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距离偏差的方向,最终只需在一个方向计算相似离度就能直接分析两条曲线的相似性。对相似台风进行检索的实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能够从台风基本资料库中检索出与当前台风路径最相似的台风个例。  相似文献   

11.
自从《地面气象测报程序》使用以来,我站发生了几次20时计算机打印出的九要素日合计错误情况。发现错误以后,我们仔细检查了当日各时次的要素值输入以及发报结束时间,各时次均正确;用 DEFSPACE启动程序,校对前24小时要素值,各时次也都正确;检查计算机日合计的存贮单元S(8,3)数组变量,发现其中某一定时存贮的数据是前一日同一定时的数据,即前一日某一定时的日合计数据没有冲掉,  相似文献   

12.
吕达仁 《气象》1978,4(7):38-40
所谓大气遥感,基本可归结为采用某一类型的感应器接收来自大气某一方向上的某种波动“信号”,然后根据大气物理的原理研究对“信号”所包含的路径大气的某种要素分布进行分析,把这种所需的信息提取出来,从而达到大气遥感探测的目的。由此可见,为了自觉地发展和运用大气遥感,我们必须首先了解  相似文献   

13.
李洪勣 《气象》1984,10(11):17-20
近些年来,随着测风雷达的广泛使用,测风精度的提高,应用风随高度变化计算温度平流的方法,在分析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西风槽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中都有使用,并取得一定效果。这种方法与在等压面图上计算温度平流方法不同,它所给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测站上空一定厚度的气层中温度平流的乎均情况,与不稳定能量变化关系密切。应用这种方法,有时还可以根据一日两次高空图之间的单站高空风记录,分析温度的平流变化。因此,在作局地暴雨、强对流天气的0—12小时的甚短期预报时,使用这种计算温度平流的方法还有一定方便之处。  相似文献   

14.
肖永生 《气象》1981,7(3):13-16
目前,我国不少台站都已把物理量计算运用到诊断分析和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实践中,有时也会碰到一些似乎是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在某网格点上,ω的计算值是正值(ω>0),为下沉运动,但在此区域中却有强烈的降水发生。本文从中尺度系统差分近似的误差讨论入手,试图解释上述现象,并对物理最计算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物理量计算中的差分近似 众所周知,实际的气象要素场包含了从声波到超长波的各种尺度的波动,因此,我们总可以把某一气象要素F(x)写成若干个谐波相叠加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广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系统对南宁地铁二号线工程沿线土壤电阻率、雷暴日分布、地闪密度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工程评估必须的雷电风险值计算取值;再以全线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合地面建筑物评估的模式,探索出了地铁这种特殊的地下建设工程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随着数值预报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给要素预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在同属于一个天气尺度系统下的某地区用纯MOS预报欲分离出某一个点(县)的预报是较为困难的。统计分析表明,湖州站降水与各县站降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8。因此,作为分县预报要达到较理想的目的,就必须足够地考虑单站要素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气象数据与空调能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空调能耗一般要求,提出了一种用精简气象数据模拟空调能耗的方法;并用实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模拟空调能耗的耗机时间大大缩短,而且空调能耗的计算精度又能满足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四)极差分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气象》1977,3(8):26-29
从这一讲开始,要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较新的方法。从数学上说,它们是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中的分支;从气象上说,它们与“相似方法”非常接近。因此,每一种方法分三讲:先讲一种简便的手算的方法;第二次讲比较复杂一些的计算方法;第三次讲这种方法的一些灵活应用。没有条件进行较复杂计算的,可以跳过第二次讲的内容,直接看第三次。  相似文献   

19.
黄冈市水资源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阳春  李国华 《气象》2004,30(7):47-51
通过计算黄冈市各县市及不同水系降水、径流、蒸发等要素的时空分布、不同保证率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了黄冈市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平水、偏旱、干旱三种典型年全市水资源的盈亏特征。指出,黄冈市水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旱灾害频繁,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人均占有量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单站要素曲线的预报,历来受到广大气象台站的重视。特别是在县气象站,温压湿单站要素曲线,更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如何做好单站曲线的预报,就成为气象台站关心的问题之一。五十年代,杨鉴初提出了一种历史曲线法,为我国县气象站预报找到了一条新路。这一方法受到了广大气象台站的欢迎,至今仍为县气象站的基本工具之一。但是,杨鉴初方法编于经验性,缺乏必要的数学处理,因而无法给出定量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