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金松 《气象》1975,1(4):3-5
C_M8云天,对于后期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性,这一点广大气象员是有体会的。 农谚说:“天上炮台云,地下雨淋淋”(河北),“天上有了疙瘩云,不过三日有雨淋”(湖北),“天上起罗汉,莫愁雨不来”(浙江)。这里说的“炮台云”“疙瘩云”和“罗汉云”,都是指的堡状高积云和层积云。可见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堡状高积云和层积云同后期降水的关系,是早就有所认识的。 在这里,我们根据1964—1966年,1973年2月  相似文献   

2.
张宗泽 《气象》1980,6(3):19-20
我们通过观测和预报的实践,体会到当本地出现卷层云下有较强的对流云时,表示当地存在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它对于短期大—暴雨的预报,特别是一个县境内的全县大—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我县辐合指示云型产生在冷锋低槽前的形势背景下。在卫星云图上,一小块一小块云团(本文指的是中尺度或更小范围的积云对流超单体及小块云体)的前部边缘和相邻两个云团的过渡地带,从地面上可以观测到辐合运动指示云,进而预报出这种云团所造成的大—暴雨。下面介绍我们分析运用辐合指示云预报大—暴雨的体会。 一、预报摸式的建立和检验 我们在预报改革中曾经多方寻找云与降水的演变规律。在开展云天观测后,注意到辐合指示云与降水的关系。我们反查了历史资料,在12年盛夏期间的定时观测记录中,共找到4例卷层云下有强对流云的记录(见表1,由于过去未开展云系连续观测,很多  相似文献   

3.
C_(M9),是中空大气层结不稳定,强对流天气即将来临的前兆“指示性”云码。然而,在现实C_M云长时期实际编码的工作中,已基本遗忘,难觅踪迹。 分析其原因,笔者掌握的情况有:1.出现较为标准典型的C_(M9)的云天几率确实不多,即使偶尔出现,但事前缺乏思想和技术准备,临场慌乱,判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临夏盛夏地方性云的统计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指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州1990~2009年7~9月云天观测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分析了本站地方性云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总结了临夏州地方性云对全州区域性降水和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指示性,探讨了地方性云产生较大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1)临夏州本站出现"黄色馒头云"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出现概率也相对较大;(2)"黄色馒头云"将预示未来24h或48h会出现降水,而且出现中雨以上量级降水的可能性很大。临夏州本站"黄色馒头云"对全州区域性降水和久旱逢雨的转折性天气预报均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本站平时的云天观测中,遇到几次特殊的云天,结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要(转折性)天气,它充分说明三性云对未来天气具有指示作用。 (一)雨后(连阴雨)出现的Ac flo: 大家都知道,Ac flo是一种指示性云,它具有晴→雨天气的指示作用。可是我们遇到一次相反的现象:在1982年8月12日12时30分,即在久雨之后,天气趋于逐渐好转之际(当时还是有时多云,有时阴有小雨),出现一次比较标准的Ac flo,(见照片1)。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省东部地区2018年7—9月、2019年4—9月、2020年4—7月FY-2G卫星反演的云特征参量及地面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4种云特征参量对降水频率及降水强度的指示性。结果表明:(1)单云特征参量中,云光学厚度对降水频率指示性最强。中雨、大雨频率分别随云顶温度下降、云顶高度及云光学厚度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小雨频率随之呈减小趋势。(2)双云特征参量(云光学厚度和云顶温度)对降水频率指示性优于单云特征参量,降水频率随云光学厚度增加及云顶温度下降而增大。当云光学厚度为21~30且云顶温度大于0℃时,小雨频率最大。云光学厚度大于40且云顶温度为-45~-31℃时,中雨频率最大。云光学厚度大于40且云顶温度小于-45℃时,大雨频率最大。(3)三云特征参量(云顶温度、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对降水频率指示性优于单云特征参量,但比双云特征参量降水频率指示性弱。  相似文献   

7.
对2010年6月1—2日广西大暴雨天气的湿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前有一个高湿区的形成和维持过程,暴雨前一天预报的高湿区产生明显调整,导致暴雨出现,表明低层湿度场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8年6月—2021年7月陕西西安泾河站MWP967KV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和L波段探空数据,分析晴天和云天(低云、中云、高云)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密度的精度,探讨相关产品在降水过程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晴天和云天微波辐射计与探空的温度相关系数均为0.99,水汽密度相关系数均为0.97,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均低于0.50,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晴天和云天的温度差异较小,但云天相对湿度均方根误差超过25%,较晴天的19.54%明显偏大,且3种参数均越接近地面反演精度越高。在不同云类型条件下,3类云的温度差异较小,低云相对湿度均方根误差和偏差最大,分别为26.85%和9.51%。对降水个例分析表明:在临近降水发生前空中相对湿度、液态水含量、大气可降水量和液态水路径均明显增长,这可作为降水可能发生的指示因子。降水前1 h大气可降水量达到4 cm,液态水路径达到0.2 mm,可作为判断降水发生的参考阈值。  相似文献   

9.
辐辏状云具有宽广的云区,长条平行的分布反映了高空的流场特征,特别是辐辏状卷云,现在知道它是副高边缘或是南支急流云系的指示云,因而常被用作重大天气过程的征兆。观测事实指出,出现在低空,云条延伸很长的堤状云(常称为长堤云),与大型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也是一种很好的天气指示云。本文就我们近年来(1981—1989年)南宁的云天日记和云图拍摄资料,分析探讨辐辏状和堤状云的规律及与未来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明席 《气象》1982,8(7):2-4
赣南18个台站中有2/3或以上的站同时出现暴雨,称为全区性暴雨。1959—1980年共出现过15次,其中13次是西风带暴雨,2次东风带暴雨(台风暴雨)。3—6月有12次,全是西风带暴雨,其中以6月为最多,占6次,3、4、5月均等。8月有2次,10月有1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6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8—9日陕北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在河套北部冷空气和高原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高原槽、低涡切变是主要高空影响系统,西北路冷锋是地面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主要发生在冷锋附近到其后部低层冷空气与高空暖湿气流交汇区域。雷达回波分析表明,暴雨过程有两个不同的降水时段,8日14—20时主要为对流性降水,回波强度大于55dBz的带状回波,造成陕北东部出现了20~50mm的降水;9日02—08时为冷锋后的层状云降水,回波以均匀的层云降水回波为主;速度图在2.4km高度上有18m/s左右的偏南急流,是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分析表明,暴雨落区与70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很好;暴雨区上升运动层深厚,最大上升运动区在600hPa附近;在暴雨区北侧为冷锋后部的东北风下沉气流,同时暴雨区上空有西南风上升气流,这股气流沿着暴雨区北侧低层冷空气爬升,冷暖气流交汇,产生强降水;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附近,陕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有显著锋生,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形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12.
利用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FY卫星亮温(TBB)及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等非常规资料,对2012年7月25日发生在天津沿海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导致雷达回波列车效应从而产生区域性特大暴雨,强降水过程中50~55 dBZ强回波超过0℃层到达6.5 km高度,表现出高质心结构,雷达回波多仰角出现逆风区,持续时间近3 h,气旋式辐合增强,使对流有很强的组织性;2)暴雨过程伴随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成熟的对流云团冷中心温度达-63℃,云团后部温度等值线梯度大,对流旺盛,是引发强降水的关键;3)云液态水含量跃增与地面降水增强有直接关系,高液态水含量集中在0.8~1.6 km高度,强降水前湿层深厚,降水发生后湿层厚度迅速减小;4)风廓线雷达有能力捕捉到对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信号,暴雨开始前约1~2 h边界层急流和低空急流建立,且低空急流在强降水发生前达到最强,暴雨开始前约1 h有中层弱冷空气侵入,暴雨开始前10~20 min急流可触发边界层扰动和低空扰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12—2018年西藏74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以及墨脱站小时、日、月、季、年的降水资料,对西藏的降水日数、累计降水量、强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墨脱是西藏降水日数最多、累计降水量最大的中心,也是出现极端强降水概率最高的区域。(2)墨脱的降水主要集中在3—10月,降水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其中9月的降水量跟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3)墨脱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是5、8、9月,其中5月的暴雨日数突增,与8、9月的暴雨日数相当。(4)墨脱干湿季分明,多夜雨,凌晨03:00—07:00出现降雨的概率达到50%以上。墨脱位于西藏的最南端,海拔从最低的115m上升到1200m,印度洋的湿润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河谷长驱直入,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使得墨脱的降水量堪比同纬度的内地沿海城市,因此墨脱为西藏的"雨窝"。  相似文献   

14.
正1暴雨过程2017年4—6月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 d(表1)。4—5月区域暴雨日数仅1 d。4月8—9日出现首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共有50个县(市)出现雷电;赣东北有10个县(市)出现短时8—9级雷雨大风天气,风速以乐平24 m/s为最大。有25县(市、区)的64个测站出现30 mm/h以上强降水。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6月(共6次),其中6月10—16日、20—29日先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位列  相似文献   

15.
华南暖区暴雨过程集合动力因子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冉  廖菲  齐彦斌 《气象》2019,45(11):1517-1526
选取2015—2017年4—6月发生在广东地区的20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GFS0.5°×0.5°预报场资料,分析了集合动力因子在华南暖区暴雨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东省的四类主要暖区暴雨中,锋前低槽暴雨中各集合动力因子和累积降水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西南急流暴雨,而回流暴雨中的相关性最差。锋前低槽暴雨与回流暴雨有共同的相关性较好的集合动力因子,高空槽和副热带急流暴雨与西南急流暴雨也有共同的相关性较好的集合动力因子。(2)选取各类暖区暴雨中对降水表征最好的集合动力因子分别构建了3个量级的权重指数(量级分别为10~(-3)、10~(-1)和10~2),发现各量级的权重指数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权重指数对分析判断不同量级的降水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采用各量级权重指数的中位数作为判断降水等级的阈值,并利用3个量级的权重指数可以综合判断降水的强度等级,这为降水的量级预报提供了一个客观化指标。这些结果进一步提高了集合动力因子在华南暖区暴雨预报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气旋暴雨是我区暴雨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根据25年(1960—1984年)5—10月份的资料统计,≥50mm降水共58次,其中气旋暴雨次数占93.1%。平均每年出现2—3次气旋暴雨,最多年份(1957年7月)为5次,没有出现的只有两年(73、81年)。最早出现在5月7日(72年);最晚出现在10月28日(77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5—10月出现次数的80.8%。 本文应用1960—1984年6—8月500mb、709mb、850mb及地面实况资料和我区各站25年降水资料。前20年(60—79年)作为历史资料,后5年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17.
王桂兰 《山东气象》1999,19(2):48-48
云的形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密切联系,指示性云是未来天气变化的征兆,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气层状况,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夏季出现絮状高积云,往往是雷雨天气的前兆。因此,对指示性云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州站1987-1993年7年逐日四次...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廓线、微波辐射计、VDRAS的5km分辨率资料,从风场、水汽条件方面,对2016年7月18—21日华北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风廓线和VDRAS风场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槽、地面气旋降水阶段,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降水发生之前微波辐射计与VDRAS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度。(2)风廓线低层风场上的脉动,对锋前暖区降水、高空槽降水的雨强大值时段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面气旋降水时间与东北风低空急流的出现相对应。(3)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比湿迅速增大对短临降水的订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站暴雨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复基 《气象》2000,26(5):57-57
引 言  云的形状、数量、移动和发展 ,与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有密切的联系。在降水天气系统即将影响时 ,云状往往能预兆暴雨的出现。但是 ,在同一降水系统云系影响下 ,有时会下大~暴雨 ,有时会下小~中雨 ,这就与当地的地形条件、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等差异有关 ,就必须从单站要素来考虑。单站要素虽然反映的是局地情况 ,但是 ,单站要素既受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制约和影响 ,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笔者是先归纳出现暴雨前的天云模型 ,然后用单站指标进行过滤消空 ,建立不同云天模型下 ,结合单站指标的暴雨预报方法。1  5月份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南宁地区出现一次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为了弄清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原因,我们对一些影响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一些物理量得出几点初步的看法。一、暴雨概况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南宁地区除西部(天等、大新、隆安)三个县外,其余普遍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见图一),地区的西南部(凭祥、宁明,崇左、邕宁),北部(马山、上林、武鸣)七个县份发生了洪涝。二十六日降水最先出现在龙州、凭祥、扶绥三个县,为阵性降水,雨量不大。二十七日整个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大,大于25mm以上有12个县(其中大于50mm的有6个县,超过100mm的有一个县),有二个暴雨中心,一个在上林附近为65mm,另一个在宁明一带为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