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国栋 《地质学刊》2008,32(4):348-349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动请缨,组织了一支由18位专业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专家分队,于5月24日开赴四川省21个地质灾害重点县之一的雅安市芦山县,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至6月15日历时23天,全面完成了野外地质调查、评估、核查和资料汇总、报告编写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5月19~20日,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地勘专业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承办,51名专家、领导和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专委会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期地质勘查以及矿山设计单位转型升级经验介绍,议程包括专家讲座、领导  相似文献   

3.
本讲座共十讲,到这一讲结束。从下期起将连续刊登“矿床讲座”。“普通地质讲座”也将出单行本。欢迎读者对本讲座各讲多多提出意见,以供出单行本及编写“矿床讲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质》2014,(3):F0003-F0003
为进一步提高会员单位地质勘查人员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提升找矿能力,营造良好的比、学、敢、超工作氛围,9月12—15日,由贵州省地质工会主办,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矿局地勘处协办,贵州省地矿局109队承办的“贵州省地矿局野外地质作业劳动技能竞赛”在黔西南州兴义市郊举行,来自贵州省地矿局17个参赛队的队员、专家共计130余人参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5.
宋鸿林 《地质论评》1991,37(3):288,234
1990年10月12~18日,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在风景秀丽的大连市金州海滨召开了“构造变形(附沉积地质学)野外现场考察讨论会”。这是一次以野外现场露头观察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专业会议。到会代表共69人,既有许多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从事野外区调工作的地质专家。会议得到了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辽宁区调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五届科技进步与创新暨成果表彰大会论文集出版面世 ,集中介绍我局近 50年地质勘查成就 ,全面展示“九五”期间我局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果和企业化经营业绩 ,凝聚着全局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智慧与汗水。论文集的出版 ,是我局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动力 ,实施产业经济跨越式战略发展的重要标志。本论文集内容丰富 ,涵盖了我局地质矿业、多种经营和科学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既有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回顾 ,亦有才出校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既有老专家老教授矢志研究的论述 ,亦有新一代企业经营者冷静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988年11月22日至26日,“贵州省古生物学会上古生代学术讲座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和“贵州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在贵阳市贵州石油勘探指挥部联合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共有95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石油、煤田、冶金以及大中专院校和有关科研系统等18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和我国地质工作迅速发展、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地质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加强。不仅在数量上,地质技术队伍成倍地增长起来,区测、普查、勘探和各种专业工作队伍分别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技术工种上也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多“兵种”协同工作的综合队伍。这支队伍的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区测、普查和勘探工作的一般技术方法已经基本上为绝大部分的有关人员所掌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图幅质量,提高找矿效果,河北省地质学会于1985年11月20日至27日在廊坊第二区调队举办“区调工作方法”讲座。教师由五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学员来自各队共42人。讲授内容有:1:5万区调工作方法;河北省岩浆岩岩石分类命名及鉴定特征;河北省区域变质地层特征及野外工作方法;河北省区域构造特征及野外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学员普遍反映:时间虽短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对野外工作有指导意义;这次讲座体现了地质学会对广大地质人员的关怀,要求今后多举  相似文献   

10.
专家介绍     
《地质找矿论丛》2011,26(3):359-F0003
四川省冶金他质勘查柏万灵 柏万灵(196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国土资源部“资源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标准修订”特聘专家,现任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先后在西南冶金地质勘查局603队、昆明地质调查所、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工作。  相似文献   

11.
6、“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报告通过评审验收 据21世纪中国地质分会报导,2005年5月20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专家对“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综合研究报告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9,35(2):189-192
1988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部门二百五十多位地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工作的形势和地质工作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会收到“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论文41篇,其中,12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了言,其余,在分组会中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于7月23—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东北亚矿产资源响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2篇。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质工作者如何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参加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韩国五国编图项目的人员首先向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及全体…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及上海市有关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青专家和热心学术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共135名正式代表和15名列席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57篇论文和5篇译文,其中关于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论文14篇,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朱良峰  崔悦  潘信 《岩土力学》2006,27(Z2):633-636
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是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通过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和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分析,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抽象、概括为“两个层次、四大类别”。“两个层次”是指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解释成果数据这两个层次;“四大类别”则是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分为地理空间数据、原始勘察数据、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等四个大类,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和原始勘察数据属于“原始数据”这一层次,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属于“解释成果数据”这一层次。论文还按照地质数据所涉及的专业标准,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划分为多个专业库,这可满足不同专业的工程人员的应用需求。根据三维地质建模的要求,特别提取出经特殊解释后的三维建模数据,以实现对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与分析。这种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案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三维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某些新动向与岩矿测试的新贡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登红  屈文俊 《岩矿测试》2013,32(4):532-537
近年来地质找矿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趋势,现代的矿产地质工作面临着不分地区、不分矿种、不分专业的新动向,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的新格局,要求地质找矿工作与岩矿测试工作密切结合.地质人员要充分了解现代测试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实验室也需要主动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支撑,针对“现、散、快、廉、难、全”的新特点研发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与设备,而不是被动地“来样品、出数据”;主管部门也需要在制定政策、规划立项时就安排好地质与测试工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第34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委员会理事扩大会议认为:在下属的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和工作委员会中应发挥中青年专家的作用。为此,中国地质学会在1990年8号通知中要求,下属各学术工作机构应增聘40岁以下的青年委员。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增聘吴澄字、刘国平为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报请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审批。中国地质学会(1990)017号通知下达我专业委员会,同意报请的增聘人员。二人简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球化学勘查在我部地质一找矿各阶段工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已不仅是物、化探专业人员研究和使用的找矿手段,大量地质专业人员正在学习、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盐类沉积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自贡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49个单位共112人,代表中有长期从事盐矿地质和开采的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学者,更多的是战斗在盐矿地质生产、科研和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科技骨干。这是全国从事盐类矿产地质科技工作者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大会宣读了20篇,并分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特别是李悦言总工程师在大会上作的“对中国盐类矿产地质工作的几点想法”,袁见齐教授作的“关于中国找钾的几点看法”和“蒸发岩的岩相古地理问题”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学术讲座第一讲今日地球环境编者话: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腾飞,工农业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治理环境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严峻问题。为便于读者对环境地质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有所了解,本刊今年在环境地质专栏内开辟学术讲座,约请省内环境地质专家李友贵高级工程师,就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