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力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2,28(2)
一、地质力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由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开始倡导研究的,是以我国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
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城市地质》2001,13(1):45-47
运用地质力学原理,揭示了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地质力学是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创立的.他立足于我国和亚洲地质构造实际,着眼地球运动的规律,将力学原理引入地质学,探索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起因,揭示了千差万别的地质构造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1977年,国际地科联副主席杜佩伦到我国考察后表示:中国地质是了解大陆内部构造的关键,传统的概念不能解释这种构造,这就是我们被地质力学理论强烈吸引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华丰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勘探和生产过程中获取的地质资料,论述了华丰井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运用地质力学原理对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展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质力学是研究地质构造方法之一。在本世纪廿年代国内外就有一些地质学家把应力理论应用于解释地质构造现象,这就是地质力学发展的开始阶段。在我国最先倡导地质力学的是李四光同志,他用毕生的精力从事这项研究。《地质力学概论》是李四光同志一生辛勤劳动的结晶,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矿产普查和勘探、水文、工程地质工作及地震预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广  相似文献   

6.
月亮田矿南四采区构造成因及找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质力学原理,对月亮田矿南四采区的构造发肓规律及展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地质构造成因是由繁到简并成带状分布,从而成功地找到了经济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格顶井田的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井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种构造之间的复合关系,讨论地质力学的工作方法在井田地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队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工作区内地质构造的研究,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对区内矿产分布规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在普查找矿中从盲目到比较自觉,找矿效果不断提高,探索领域日益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的热潮中,全队职工更加普及、广泛地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矿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覃慕陶 《地球学报》1996,17(Z1):9-15
南岭地区构造,除以纬向构造体系为主外,尚有经向、华夏及新华夏等构造体系。南岭地区铀矿矿点数量之多,矿床储量规模之大,以及矿床类型之全均为全国之冠,其与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及各构造体系之间存在着空间分布或成生联系,表现为:构造体系控制着含铀地层与含铀岩体;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着铀矿田(区)的分布;不同构造剑系分别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铀矿床;以及构造级别、序次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对铀矿体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从地质力学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指导思想和找油步骤 (一)地质力学找油的指导思想 找油工作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找油思想:1.强调地层,首先着眼于含油地层和生油地层,把地层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2.强调地质构造,首先着重地质构造的分析,从寻找储油构造着眼,把地质构造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 根据第一种看法,把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乃至奥陶系、寒武系,甚至更古老的地层作为找油的目的层。根据第二种看法,先分析地层沉积地区的分布规律,是受什么构造条件控制和影响,并在上述广大的沉积地区内,寻找储油构造。地质力学找油就是属于第二种看法的。  相似文献   

11.
地质力学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地质实践初步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工作方法。它揭示了地质构造的某些重要特点,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在认识地壳构造运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在寻找一些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推广和普及地质力学,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地质力学,本刊从本期起,连载“地质力学讲座”《学习和运用地质力学》,同志们看后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6,27(5):385-392
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长历程中的三件大事:发展了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推进了中国青藏高原多学科的深部地质调查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口科学深钻井,开拓了我国的科学钻探事业。这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①地质力学。李四光开创的新学科,将力学原理(运动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和研究方法用到地壳变形构造及地壳运动的起因和演化研究中,创立和发展了地质力学这一门新的学科,并正式出版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李四光,1945)。李四光说:“地质力学之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作者注:即动力学的机制问题)。”他肯定了地壳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存在,并提出这些运动的起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设想;提出要探究运动的起因和力的作用问题,为此提出要研究各种物质中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刚性及其随时间和在不同温度压力应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等;提出构造变形构成体系,并深入研究了构造体系问题。这是它与传统地质学派根本意义上的不同。1956年地质矿产部专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所,大大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强大生命力,他的学术思想完全是现代化和超前的;②开展了高水平的深部地质调查。地表地质构造和地下深部地质构造不同,而矿产资源与地震都发生在深部。为深化对我国区域地质的认识,原地质矿产部从1980年中法合作进行喜马拉雅地壳与上地幔研究开始,于1985年开展了喜马拉雅山亚东—青海格尔木—内蒙鄂济纳旗南北横穿青藏高原的地学大断面研究,1992年又开展了中、美、德、加四国合作的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INDEPTH),以及中法第二次、第三次地学合作研究,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特别是INDEPTH项目是以深反射地震、广角地震及天然地震阵列综合地震方法为主,加上深、浅两种大地电磁法及重力、磁测、构造地质与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多学科合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地质成果。创造了一种工作样板,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嘱目;③实现了中国科学第一钻。除对构造复杂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进行校核外,还对深部地质构造和生物赋存情况有了许多重要的新发现,对大别山榴辉岩层折返机制提出了新的证明。以此为契机,中国又开始了第二个、第三个科学钻探工作,深化了对我国矿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带动了我国钻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79,25(1):36-38
地质构造对工程所辖地区岩体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对工程地质问题,运用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去解答,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因工程地质是用土力学及岩石力学来解决土体及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的,这与地质力学一样,都是探索力与介质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工程建设的实践,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地质构造所引起的岩体失稳最突出。关键是工程施工改变了当地的平衡条件,导致地  相似文献   

14.
在浑江煤田煤矿生产及地质勘探实践中,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力学对于煤田地质来说,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以前在浑江煤田的地质工作中,大家都认为浑江煤田断裂多,火成岩活动激烈,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甚至感到无规律可寻。对于一些有着密切成因联系的构造现象,认识不足,只能进行一些孤立的形态描述,因此,对区内的地质构造不能正确地认识。本文初步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浑江煤田的构造,缺点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地质力学学报》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荥巩煤田三李煤矿区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前提下,对矿区构造采用地质力学理论,总结出断裂构造的成因,对今后煤矿地质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花山—姑婆山地区位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段广西东北部富贺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该区恰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最终拼合带上,正值南岭东西向构造带、湘南南北向构造带和桂东南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地壳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种类多。  相似文献   

18.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2):126-126
2006年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也是地质力学和地质力学研究所奠基人李四光教授的开山之作“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发表80周年。这是我国学者最早对大陆构造进行探讨的论文。50年来,几代地质力学人和全国的同行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探索,为解决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同铸就了地质力学所辉煌的历史,并正在创造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佳 《地质与勘探》2012,48(1):102-109
[摘 要]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彭光忠 《岩土力学》1986,7(1):23-34
本文利用岩体力学与地质力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葛洲坝红色岩体的地质构造特征与岩体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岩体强度特性及其形成机理。提出了地质构造形迹是构成工程岩体力学问题和形成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采取的研究途径和研究结果,对于岩体工程实践和岩体力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