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佳 《气象》1979,5(11):21-22
要求算本站第一规定等压面的高度,规范只给了地面气压与第一规定等压面间0℃、干燥时的厚度,若平均温度及相对湿度不是0℃或干燥,则需进行订正,最后加上本站的拔海高度,才能求出本站第一规定等压面的高度。 目前,台站在查算第一规定等压面高度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求出K值后拉计算尺、查曲线图和查  相似文献   

2.
李吉顺 《气象》1983,9(5):8-9
关于强对流天气各层温度、湿度和等压面高度垂直分布特征,过去虽有过一些讨论,但大多属于个例分析。这些结果的代表性如何,还不很清楚。本文对北京地区夏半年强对流天气的温度、湿度和等压面高度垂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得出较有代表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孟晓荣 《气象》1978,4(2):20-20
为了简化探空第一等压面高度的计算手续,便利值班和审核等工作,我们设计了一种图解法。 此图是用地面气压与第一规定等压面间0℃层厚度和K值,点制几组线列绘成的。 绘制方法:1。找一张10×30厘米~2左右的毫米方格纸,纵座标为地面气压值P_0,1毫米是0.5毫巴,标值可根据本站气压年极值来确定范围,如乌鲁木齐是920—970毫巴。第一等压面高度H作横坐标,如  相似文献   

4.
探空、测风综合观测规定,等压面高度的时间是在探空时间高度线(以下称时高线)上读取,以规定高度出现的时间与量得风层的时间之差,经内插得到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雷达单独测风求取高度,是按照H=R·sinδ(H 为高度、R 为斜距、δ为仰角)算出高度,并经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及几何米与位势米三项订正后点绘  相似文献   

5.
虞维钧 《气象》1979,5(11):39-39
在小球测风的计算中,规定高度和规定的等压面高度往往介于某两个量得风层高度之间,在求取各规定高度的风向风速时,有的按照内插公式直接计算,有的根据量得风层的时间间隔(n)和规定高度与量得风层的时间差(Δt),在风向风速内插表中选择相  相似文献   

6.
中国探空位势高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  吴茜  熊安元  吴宜进 《气象》2013,39(10):1337-1343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FT均一化检验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23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升级以及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区域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不均一的主要原因。两个观测时次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台站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位势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两个观测时次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序列均为负订正,表明我国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123个探空台站在对流层顶和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序列订正前是位势高度降低趋势,订正后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对流层中低层原始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订正后这种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朱燕君  姚莉  李小泉 《气象》2002,28(2):9-12
利用1994-1998年库尔勒站实测各规定等压面和特性层的气象资料,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计算大气密度的方法,并求出历年从地面至最大拔海高度范围内,每隔500m各固定高度上的大气密度。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林地区高空探测站长春、延吉、临江1960-2009年地面至100 hPa高度标准等压面(共8层)温度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地面到100 hPa高度各标准等压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地区对流层年温度在700 hPa高度以下是上升趋势,400 hPa高度以上温度趋势是下降的。各季温度趋势变化各有不同,秋季和冬季在4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升温的;春季和夏季7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且温度趋势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秋、冬季。城市规模的不同,温度上升趋势也不相同,大城市长春的升温幅度高于中、小城市的升温幅度;在各标准层中长春升温达到的高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李洪勣 《气象学报》1985,43(1):63-71
本文提出了一个计算不稳定能量E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与当前使用的计算方法间的主要不同点是它不需要完整的探空资料,只需要各层的位势高度。因此,今后根据等压面图上的资料或数值预报产品就可以计算E了。这种方法给手工和计算机计算E带来许多方便,对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预报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用三维图形方式将锋面与立体等压面图形叠加显示。形象、直观地表示了锋面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及与各层等压面图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审核探空记录中,常常会发现特性层与规定等压面等重合时,而气压、温度等数据不相同的情况.从审核的角度看,其数据必有错,造成错误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探空仪的精度;探空讯号的接收;压、温、湿各气象要素变化曲线的绘制以及各要素电码符号值的读取和输入,探空观测记录的不正常处理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气象中心准业务有限区客观分析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准业务有限区客观分析、预报系统的分析方案。采用三维最优插值方法,水平方向是1.875°×1.875°经纬度网格,在1000 hPa至50 hPa 12层标准等压面进行高度和风分量的多变量分析,在最低6层标准等压面进行相对湿度的单变量分析。检验表明,该方案为有限区预报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初值分析场。  相似文献   

13.
探空记录在整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工读数的误差和PC——1500计算机查取气压值“取整”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手工整理时不易出现的矛盾记录. 在某特性层与某规定等压面层非常接近,但又不完全重合时;在最大风层的时间与某特性层(或某规定等压面层)的时间很接近时(ΔT≤0.1分钟);在最大风层的时间与某特性层(或某规定等压面层)的时间完全相同,但在两次气压符号读数不一致的情况下;在零度层与某规定等压面层(或特性层)很接近时;在终止层的气压符号与上  相似文献   

14.
1979-2012年中国探空温度资料中非均一性问题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哲  杨溯 《气象学报》2014,72(4):794-804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Tred(penalized maximum t test)非均一性检验方法,以ERA-interim资料作为参考序列,以中国各探空台站详细的元数据信息为主要断点判断依据,对1979-2012年中国125个探空台站7个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温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订正,并结合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分析了造成中国探空温度序列非均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探空温度资料中存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断点,整套探空资料中非均一的台站数和断点数所占的百分比呈低层少、高层多的趋势。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温度序列非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订正量为负值在整套订正资料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说明中国的探空月平均温度原始观测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订正后200 hPa的温度变化趋势接近0,以200 hPa为转折点,100 hPa的降温趋势较订正前明显减弱,100 hPa以下为升温趋势,300-700 hPa的增温趋势加强。1979-2012年中国探空月平均温度资料的非均一问题主要来源于2000-2001年探测系统的升级(包括辐射误差订正方法的变化),其次是2002年之后观测仪器的换型。这两次连续的元数据变化均造成了之后中国探空月平均温度出现了系统性的降低,这也是造成订正前后温度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冬季东亚常定流型计算冷热源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56,27(3):167-179
本文用常定两层模式理论作基础,由冬季东亚500毫巴常定流型计算所需要的冷热源分布及强度。作者发现非绝热增温或冷却的作用是巨大的。 作者也提出,为了更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迫切需要根据大量可靠材料来制作新的东亚各等压面平均高度图及平均流线图。  相似文献   

16.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58,29(3):162-175
在某些近似下,作者推导了一组闭合的预告500mb 高度和500mb 与某等压面之间的厚度的方程式;把它推广,作者还求出了一组预告三层等压面高度的方程式.和 Sawyer 等人~(**)的作法不同,在推导过程中,垂直速度随高度的分布未加以规定.这些方程式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也适合于图解计算,在业务工作中可以应用.在本文中作者还论证了空间平均场的準恒定性,并提出了选取边界条件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WMO的统计结果,我国各规定层等压面位势高度出现正偏差的台站逐年增多.到1998年为止,被WMO通报的台站已达52个,另外有6个站正呈变坏趋势.为此被WMO通报的台站占我国参加国际交换台站的70%.因此,我国高空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受到WMO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计算高空等压面位势高度时用的重力加速度采用平均纬度(约30N)上的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差大,造成国界附近等压面位势高度的“断层”。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对高空探测资料的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如欧洲中心今年对我国二十四个高空台站的资料提出疑询,其中多数为国界附近的台站,笔者认为这和重力加速度的取值有关,为此建议采用当地纬度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等压面位势高度计算。  相似文献   

19.
张智  林莉 《陕西气象》2015,(1):26-29
为解决高空资料完整性,进一步提高高空规定等压面测风资料质量,利用宁夏银川探空站1981—2010年高空规定等压面风数据录入文件(简称GAAF文件)质量检查信息,分析了GAAF文件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B01对比检查疑误信息占到疑误信息总数的93.5%,是重点核查、修改、标注的内容;B01文件对比检查、相邻层一致性检查的疑误信息在年际变化上呈波动减少的趋势,2000年以后疑误信息明显减少;逐月变化、各层变化不明显;B01错主要原因是1981—1999年高空探测业务人工参与过程较多,操作过程中常出现数据读取错误和数据录入错误;公司录入错主要原因是PC-1500计算机打印纸纸张变质、字迹淡化,造成数据误读、误录。通过质量检查,97.3%的疑误信息经核查人工录入正确,疑误信息均能进行合理标注,人工录入数据的错误率仅为0.8‰,GAAF文件质量可靠,可为气象业务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约25年的各等压面高度场资料,揭示了对流层中部至平流层中部定常纬向环流和行星波拟合度、振幅和槽脊位相的空间结构及季节变化的若干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