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一个星系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综合三体模型,研究椭圆星系是否由盘星系合并而成。结果表明,主要取决于星系的盘面和星系运行轨道面的夹角。如果夹角不等于零,盘星系的相互作用是可能形成椭圆星系的,否则还是盘星系。  相似文献   

2.
本用树形法,模拟试验由一种星系相互作用模式产生椭圆星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模拟相互作用星素(包括靶星系和入侵星系)的碰撞,研究环星系的形成。由于采用旋涡结构作为靶盘试验星分布函数,不同于Toomre采用一系列同心圆作为试验星的分布函数,模拟得到环的结构比Toomre的模拟更接近于实际环星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数值模拟相互作用星系(包括靶星系和入侵星系)的碰撞,研究环星系的形成.由于采用旋涡结构作为靶盘试验星分布函数,不同于Toomre采用一系列同心圆作为试验星的分布函数,模拟得到环的结构比Toomre的模拟更接近于实际环星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树形法,模拟试验由一种星系相互作用模式产生椭圆星系的可能性.并用惯量张量分析方法和曲线拟合对椭球体进行结构分析,得到椭球体的半长轴相对长度.  相似文献   

6.
河外旋涡星系外区普遍存在翘曲结构,其特征可用干翘曲参数来描述,包括翘曲角、翘曲半径、不对称度等。一些翘曲星系表已相继发表,并用于相关的统计分析。关于翘曲盘的形成已提出多种理论机制,如星系间的潮汐相互作用、星系际介质的吸积、盘与暗晕的角动量错向以及星系际磁场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分辨出矮旋涡星系哈勃星系分类法根据星系的外形将“正常”星系分成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此分类法也适用于矮星系,矮星系是光度和质量都小的星系,绝对星等一般为一8—一16等;质量一般为106~109太阳质量。矮星系中多数为椭圆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椭圆星系的观测研究结果(包括对椭圆星系个体的研究和一系列的统计工作)揭示出一些以前尚不为人们所知的性质,使得关于椭圆星系的形态、动力学状态、形成及演化过程等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化。本文介绍的有关椭圆星系的观测结果主要包括:椭圆星系表面光度的径向分布和角向分布;通过光谱观测得到的椭圆星系自转速度和速度弥散度方面的结果。这些均和椭圆星系的动力学状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是研究椭圆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依据。理论工作的介绍,重点在讲述几种椭圆星系的动力学模型和三种流行的关于椭圆星系形成、演化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一个最靠近银河系的矮椭圆星系银河系附近分布着10个矮椭圆星系,现在,在人马座又发现一个矮椭圆星系,它比已知的姊妹星系更接近于银河系。英国剑桥天文研究所的伊瓦塔(RchgoIbata)。欧文(Mikel。n)和吉尔摩(GerryGilmore)在用位于...  相似文献   

10.
袁启荣  朱朝曦 《天文学报》2003,44(4):342-349
盘星系的内禀扁度对计算星系的空间倾角非常重要.对从LEDA数据库中选取的14988个盘星系进行内禀扁度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盘星系的内禀扁度与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整体上说,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内禀扁度qo大于旋涡星系,早型旋涡星系的内禀扁度qo大于晚型旋涡星系,其中Scd星系的内禀扁度qo最小.利用所得的qo-T关系,还对16个已知倾角的亮星系进行了倾角计算,发现与其他方法估计的空间倾角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孔旭  张文浩  李成  程福臻  A.Weiss 《天文学报》2002,43(3):264-271
利用星团谱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研究了邻近巨椭圆星系NGC5018中的星族成分和其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给出了星系中不同年龄和金属丰度星族的成分占有比.星族合成结果表明,NGC5018中不仅存在大量金属丰度低的年老恒星成分,而且较年轻的星族成分(T=5×108yr)对星系光度贡献也很重要.星系吞并和相互作用过程可能是触发这些较年轻星族形成的物理原因,椭圆星系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可能是2次爆发或者多次爆发过程.这些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NGC5018颜色偏蓝、Mg2谱指数强度偏弱等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透镜状星系简介@许梅透镜状星系简介许梅编译透镜状星系(Lenticulargalaxy),因其外貌似透镜而得名,一般以S0表之。它们的性质介于旋涡星系与椭圆星系之间。看来,透镜状星系自成一类,既不是从旋涡星系变为椭圆星系的过渡阶段,反之亦不是。基本的特征和...  相似文献   

13.
唐雨平 《天文学进展》2008,26(2):139-154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椭圆星系中尘埃起源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尘埃大小的分布及其组成、椭圆星系恒星质量损失速率、尘埃的两种加热机制(恒星辐射加热和电子-尘埃碰撞加热),以及由此导致的尘埃温度分布;尘埃的总质量估算;由热离子导致的尘埃破坏速率,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椭圆星系热气体分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认为热气体分布对于椭圆星系中尘埃存在和破坏的影响不可忽视,椭圆星系中星系内部恒星质量损失产生尘埃的起源可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星系盘厚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引力Poisson方程严格解基础上,探讨了有限厚星系盘基盘的动力学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盘的厚度效应对银河系所需晕质量的影响。研究了扰动盘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将扰动引力势Poisson方程的严格解与林家翘、徐遐生提出的自维持密度波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三维旋涡星系有限厚盘上密度波的色散关系。在此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盘的局域稳定性,研究了旋涡星系旋臂的形态、三维盘状星系密度波的群速度。研究表明厚度是星系盘研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参量。另外在有限厚盘星系密度波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一种确定星系厚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SDSS光谱,研究了IRAS卫星亮红外源星表中的盘状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性质,并着重探讨了棒对星系核区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利用星族合成的方法得到了每个样本星系核区的恒星组成性质、恒星形成活动的强度等信息,并比较了星系整体和核区恒星形成性质的差异.得到的结论:除去相互作用,样本中的棒星系显示出比非棒旋星系更强的核区恒星形成活动和更多的年轻星族成分.  相似文献   

16.
星系概说     
星系概说辛酉星系是宇宙的基本构件,其大部分可见质量是以恒星形式出现的。是恒星之间的引力吸引将星系保持为一个整体。在巨星系的外围可能存在着看不见的或隐藏着的质量。有许许多多外貌不同的星系,但从它们的照片看,基本上可分为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两大类,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盘星系的倾角、半径及质量资料,求得93个盘星系的质量密度和真扁度。分析其结果得出,盘星系的质量密度从早型向晚型增大了一个量级;真扁度下降在sm,d达到极小。但去除so系及IrII之后,盘星系的这两项参数都是星系类型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就相信类星体处于星系的中央,我们的研究试图证实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为此目的,我们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类星体处在什么类型的星系中?它是在旋涡星系还是在椭圆星系中?当然,一种全新类型的星系也是可能的,但我们知道塞佛特星系核是在旋涡星系中,而射电星系是椭圆星系。 (2)类星体是否影响所在星系的特性? (3)所在星系是否影响类星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和合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理论和实测都有表明星系并合是椭圆星系形成的重要途径。极亮红外星系(ULIRGs)与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和并合密切相关,是研究星系并合现象的理想实验室,对它们的测光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星系的并合过程。哈勃望远镜(HST)的高分辨率观测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哈勃望远镜(HST)的宽场行星照相机(WFPC2)对极亮红外星短曝光巡天的I波段数据,选出了一个子样本。该子样本由21个以单核为主的极亮红外星系组成,这些星系一般处于星系并合的晚期。我们对这些星系进行了面源测光研究,并根据面亮度轮廓与R1/4律的差别利用χ^2判据律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八个星系的面亮度轮廓可以用R1/4律很好地拟合;而第二类星系在面亮度轮廓与R1/4  相似文献   

20.
本用了一个均匀密度的三轴椭球晕,对沉浸在其中的非轴对称盘星系受到的扭矩作了一级近似计算。这个扭矩虽然量级很小,但对盘星系的角动量演化是一个长期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