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本文根据1∶5万贡溪幅区调资料,阐述了湖南新晃贡溪—贵州天柱坪地一带震旦—下寒武系区域埋深极低变质岩岩石宏、微观特征,结合区域震旦—下寒武系地质背景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的极低变质作用与极低变质岩。为贵州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相带的划分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湖南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晚二叠世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光  龚玉红 《现代地质》1996,10(4):470-477
岩体同位素年龄和空间展布分析表明,中生代岩浆活动受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且具有多阶段和多期次演化特征。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包体测温、热液矿点的分布以及煤质参数等特征可以证明,除了深成变质作用外,岩浆热变质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煤变质作用类型。岩浆热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通过对湖南的煤类、岩浆活动、构造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比较,可划分出4个煤变质区,其变质程度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高,这是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目前据已知锰矿床,划分有4个类型:海相沉积类型锰矿床(如广西下雷、龙头、湖南湘潭等),沉积变质类型锰矿床(如陕西黎家营锰矿、湖南棠甘山等),层控型铅-锌-铁-锰矿床(如湖南的后江桥、玛瑙山等)和风化类型锰矿床(如广西东平、江苏栖霞山、闽西南连城等)。以上类型的矿床多与碳酸盐、页岩、碎屑岩等有关,产于一定的层位,或经区域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而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为什么在新疆东天山克孜尔卡拉萨依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中间地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前人确定的黑龙江群与麻山群的界限、接触关系及两群变质地体的性质提出疑义。笔者认为,两群变质地体的界限不在湖南营组(原黑龙江群顶部)与西麻山组(原麻山群底部)之间,而在湖南营组与下伏的原山嘴子组之间;它们不呈整合过渡接触,而是呈构造接触。本文重新认识和研究了黑龙江群变质地体的性质,认为不是区域变质地层单元,而且存在大型韧性剪切带,并论述了大型韧性剪切带的糜棱岩、微构造、变质作用等性质。  相似文献   

5.
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资料,概括总结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煤质特征、煤牌号带状分布的规律,以及岩浆热变质作用的成因标志。此外,还重点探讨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地质模式,即热源(岩浆)-储热体系-地热异常区-煤的变质带。这一观点特别强调热源(岩浆)与地质边界条件的相互关系,并认为此乃造成煤变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章人骏  凃登峰 《地质论评》1959,19(11):507-507
最近,南京大学地质系区测队,在湖南资兴七宝山,发现中泥盆统下部跳马涧底砾岩不整合于粗粒及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之上,关系极为清楚;砾岩中有很多石英和长石碎块(目前尚未发现花岗岩的砾石);底砾岩未受任何蚀变影响,而龙山系轻变质岩系,则有明显的热变质现象,故将该花岗岩初步定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7.
张寿广 《地球学报》1987,9(2):27-39
本文对中国早前寒武纪太古期、早元古期、中晚元古期的变质作用的分布、岩石类型、变质相特点、变质相划分及同位素年龄数据等进行了论述。将中国前寒武纪地壳划分为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四个变质区、各变质区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和演化历史。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是陆壳增长的历史,区域高温和中温变质作用是太古代原始地壳特有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川西滇东地区的前寒武系变泥质岩地层中采了263个样品并测了其白云母b0值,结果表明:渡口运动时发生低压高温的变质作用;川滇运动时在河口组及相应地层发育区发生中压变质作用,向两侧变质压力降低;晋宁运动挤压幕第Ⅰ期形变时发生低压变质作用,第Ⅱ期形变时发生中-高压变质作用,第Ⅲ期形变和澄江运动时发生中压变质作用。基于这一工作探讨了白云母b0值研究在进行地层对比和构造分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地洼区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与壳体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东南地洼区的五种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成矿变质作用;探讨了它们与华南亚壳体的演化-运动史的关系;总结了华南亚壳体自身演化-运动及其与相邻壳体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质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马底驿地区1:5万区调和专题研究资料为基础,指出板溪群岩石(包括其下伏的冷家溪群)不是构造杂岩,而是前震旦系正常的地层序列,江南古陆最终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沉积古陆控制;华南具有双层基底,在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下有深度变质结晶基底,在整个江南古陆没有巨大外来体的明显证据,并得到地球物理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变质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它所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上分布很广,组成了各种类型的变质区,包括大陆的结晶基底,各个时期的变质活动带和一部分大洋地壳,甚至还包括了部分上地幔岩石。这些变质区往往由结晶片岩所组成,它们是由原有的地壳岩石经过温度的升高或压力的加大,或二者联合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通过分析和归纳不同变质区的特征,诸如结晶片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区域分布、原岩建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变质作用可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变质作用的研究是变质岩石学的主要部分之一。世界各地古老地块中麻粒岩和片麻岩区的变质作用深入研究,又结合其它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研究程度。退变质作用属变质作用的一种类型,过去对进变质作用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退变质作用则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各国地质学者在世界各地重视和研究了退变质作用,不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凡 《岩矿测试》1985,(4):295-300
变质作用的研究是变质岩石学的主要部分之一。世界各地古老地块中麻粒岩和片麻岩区的变质作用深入研究,又结合其它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研究程度。退变质作用属变质作用的一种类型,过去对进变质作用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退变质作用则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各国地质学者在世界各地重视和研究了退变质作用,不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的变质作用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的变质基底,自晋宁期以来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至中生代为止,共经历了4个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中元古代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中元古代后的热接触变质作用,中生代动力变质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多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反映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处地热异常区.相山地区铀成矿期的成矿作用,是一系列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磷矿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地质作用为主要依据 ,将中国磷矿分为内生磷矿床、外生磷矿床和变质磷矿床三大类。中国内生磷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及黑龙江等省 ,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超基性 -碱性 -碳酸盐类磷矿颇具远景。中国外生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 ,它们在形成时代、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组合类型及生物作用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是中国最主要的磷矿床。中国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 ,早元古代晚期沉积变质磷矿最具代表性。中国磷矿可分为 8个成矿区 ,16个成矿带及若干个聚磷矿区。在此范围内可以圈定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16.
湖南滑石矿床类型可分为变质型、沉积风化残余型、中低温热液交代型三类。变质型又可分为区域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交代两个亚型。据湖南滑石矿床分布特点、成矿地质条件,全省滑石矿可划为四个成矿带、九个远景区,作为今后滑石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额尔齐斯构造带在区域上归属于天山-兴安变质地区阿尔泰-天山亚区。以库木断裂和额尔齐斯深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哈拉斯变质地带、阿尔泰变质地带、准噶尔变质地带。1、哈拉斯变质地带在库木断裂为北和其周边广大地区,寒武-奥陶纪的沉积为冒地槽浅海相,局部夹有中-酸性火山喷发物。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于加里东早期隆起、抬升,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断裂,并伴随有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1:5万区调工作中,于吉林省柳河地区首次发现了高级变质区,其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通过野外地质观察,薄片研究,放射性同位素,p-T-t轨迹等方法和手段,对该区的变质时代,变质阶段,变质温压及构造环境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金洞金矿为湖南四大金矿之一。以往有众多的研究者对其成因开展过多方面的研究,至今仍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变质热液矿床和远源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从地应力场角度,提出成矿地质作用过程中初始聚源区形成的观点。矿床成因暂定名为构造聚源-渗流地下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除缺失上白垩统,上侏罗统和下元古界尚不清楚外,其他时代地层均发育较全,共划分出263个地层单位。岩浆活动期次多,岩石类型十分复杂。其中火山岩有4期,18个层位,以元古代活动最强烈。侵入岩共8期,超基性—基性岩主要分布在陕南区,以加里东期为主;闪长岩多属陆壳改熔型,燕山期多小型斑岩;花岗岩分布广泛,计有6个成因类型,以中生代活动最强烈。变质岩分布很广,共划分出六个变质期、17个变质单元,区域变质相类型齐全。华北区中元古代—早古生代盖层为低级变质,具“多层结构”变质特点;扬子区自震旦纪以来均无变质,属“单层结构”变质类型;秦岭区自三叠纪之前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且多呈带状分布。全省构造单元划分出Ⅰ级区3个,Ⅱ—Ⅲ级共33个。查明深、大断裂21条,隐伏断裂6条。秦岭区为地堑式地槽,而且是优、冒地槽相伴而生;大巴山区为半优地槽,其构造迁移特点明显;陕北区新生代抬升作用频繁,故河流袭夺、夷平面、阶地等十分发育。全区地质发展史约30亿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主要地质事件是中条、晋宁、印支三次大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