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成矿带在地质上位于凉山一昆明轴缘拗陷区内,地理范围北起康定—宝兴,中经荥经、汉源及凉山地区各县,南止会理—会东,位于东经102°10′-103°30′与北纬26°00′-30°30′之间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扬子西南缘天全、汉源、甘洛、布拖、金阳、永善、绥江、大关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重点剖面露头点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对比纵横向黑色页岩的TOC含量、沉积厚度、优质页岩厚度等数据变化,探讨笔石带的分布与沉积环境、优质页岩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和钻井中WF2—LM4笔石带优质页岩普遍发育。其中布拖、金阳靠近康滇古陆边缘的地区,LM5笔石带、LM6笔石带岩石地层明显增厚;永善—绥江云永地2井、新地2井、绥江B井等地区,笔石带分布和沉积环境相似,优质页岩沉积上界由LM4笔石带逐步上延至LM6笔石带。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在靠近康滇古陆一侧沉积时限为WF2—LM4及以下笔石带,远离古陆一侧沉积时限呈逐渐变长的趋势。天全大井坪、汉源轿顶山一带WF2—LM5笔石带优质页岩发育,轿顶山地区岩石地层厚度明显减薄,天全大井坪地区明显增厚,受特殊环境影响可能仍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成果对扬子西南缘页岩气沉积有利区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34-539
马边县山水沟铅锌矿为马边铜厂埂~金阳底舒铅锌磷成矿带上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区之一,通过对该矿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进行总结,认为灯影组四段顶部深灰色不纯白云岩是该区带的主要容矿岩石,近南北向的峨边—金阳断裂和老河坝倒转背斜控制着矿床体展布。通过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1980—1982年间,我们在研究滇东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界线时,曾将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过渡地层渔户村组由下至上划分为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中谊村段及大海段,筇竹寺组分为八道湾段和玉案山段等岩石地层单元(罗惠麟等,1982)。经过近1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划分基本合理,并为云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及第一地质大队广泛采用。由于八道湾段与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侏罗系八道湾组重名,罗惠麟等(1990)建议改称为石  相似文献   

5.
宝兴厂金矿床位于滇西碱性斑岩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南部,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宝兴厂金矿床人头箐矿段微量元素组合、水平分带、垂直分带、构造叠加晕、矿体侧伏等特征为例,预测矿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郭晓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68-1177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 矿床是滇西成矿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制约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的岩浆岩类型、岩浆的氧化性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大规模 成矿流体活动和成矿的物质基础等成矿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评价该矿床的成矿潜力,指出 (似)斑状花岗岩与向阳组地层的北、东接触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点部位,宝兴厂矿段与乱硐山矿 段之间的矽卡岩型磁铁矿体(民采大坑)北侧是找金的重点部位,乱硐山矿段具有寻找铜、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建立的梅树村阶方案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中已正式采用(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四川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层分布十分有限,而寒武纪梅树村期大规模磷酸盐沉积成矿作用形成有昆阳式、汉源式、清平式和宁强式等矿床类型,其中,汉源式磷矿为梅树村晚期形成。  相似文献   

8.
李麒麟 《地质通报》2000,19(2):220-221
兰州盆地中第三系分布广泛 ,尤其在永登拗陷中第三系发育完整 ,为河流相—盐湖相—河流相—冲积相的粗碎屑沉积。 2 0世纪 6 0年代甘肃省区测队在进行 1∶2 0万兰州幅区域地质调查时 ,将该套地层划为 3个段 ,依据上段所含的哺乳类化石将 3段均归属中新统 ,并称咸水河组。鉴于其后在中段内新发现少量的早第三纪轮藻类化石 ,1981年甘肃省区调队对本区做重新划分时 ,依据少量的藻类化石、宏观岩性及沉积特征 ,并在与西宁盆地西宁群对比的基础上 ,将下段划归古—始新世 ,定名为西柳沟组 ;中段划归渐新世 ,定名为野狐城组 ;上段划归中—上新世 ,…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崖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南岛崖县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经广东省区测队(1964)、广东省海南地质局(队)多年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地层系统,自下而上为大茅群(?)、大葵群(?)、牙花群(O_2)、沙塘群(O_2)、山野群(O_3)和山坡群(D_3)等(1964,1974)。 1976—1977年间,笔者等先后在崖县的大茅—红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将大茅群以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34-539
马边县山水沟铅锌矿为马边铜厂埂阳底舒铅锌磷成矿带上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区之一,通过对该矿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进行总结,认为灯影组四段顶部深灰色不纯白云岩是该区带的主要容矿岩石,近南北向的峨边—金阳断裂和老河坝倒转背斜控制着矿床体展布。通过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部地区发生了芦山地震(Ms 7.0),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以地震重灾区宝兴作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高清航拍图像,以及崩塌滑坡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对区内次生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岩性、断裂和坡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宝兴地区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1以中小型崩塌滑坡为主,且沿省道S210集中分布;2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宝兴杂岩区浅表强风化层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3研究区内发育的五龙断裂和小关子断裂不是芦山地震的同震断裂;4该区域70%的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区域范围内,30~40°坡度段崩塌滑坡最为集中;5人类工程活动是宝兴地区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发育在S210省道两侧的主要原因;6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2次地震及其余震的频繁加载作用下,宝兴地区崩塌滑坡的活动性增加,未来几年将是中小规模崩塌滑坡发育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浙江长兴长兴组火山岩和放射虫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正> 我国南部长兴阶的层型剖面在浙江长兴煤山葆青采石场。层型剖面经我所二迭—三迭纪地层队研究(1978),厚约40米,岩性大致可分上下二段:上段以灰—浅灰色中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次为含有孔虫微晶灰岩和海绵骨针微晶灰岩,普遍发育水平层理。含胶磷矿、沥青,产古(虫筳)、有孔虫、假蠕孔藻、棘皮类、腕足类、三叶虫、苔藓虫和海绵骨针。厚约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01-405
白沙河铅锌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成矿省西缘荥经源黑区远景区汉源汉源黑区远景区汉源宝山铅锌矿靶区。通过对该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温度的研究探讨,总结该矿区的地质特征、成矿成因与类型、成矿模式,认为该铅锌矿属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后期热液改造-次生改造"的成矿模式,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导下一步地质找矿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出露于陕西省礼泉县唐王陵一带的砾岩层,一般称之为“唐王陵砾岩”。它的下伏地层为一套页岩、粉砂质板岩夹少许薄层灰岩,再向下为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未见底。在唐王陵以北,“唐王陵砾岩”被二叠系不整合覆盖(图1)。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砾岩层以下的页岩、粉砂质板岩类少许薄层灰岩暂称之为“页岩段”,其下伏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暂称之为“灰岩段”(下同)。1970年,陕西区调队将“唐王陵砾岩”的时代归于早奥陶世早期,并认为其成因属滨海陆源碎屑沉积;将“页岩段”归于中—晚寒武世,“灰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前寒武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地区前寒武纪古老沉积较发育,主要出露于天山中部即前人所划分的天山中间隆起带以及北山西段及南天山东端的南部分支库鲁克塔格及喀拉帖克山东端(柯坪—阿克苏以北)等地.对上述地区的前寒武系调查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E.诺林(1928),B.M.西尼村(1954)等曾先后作过路线调查,对这些古老岩石有所记述.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地质部十三大队、新疆地质局等单位曾作了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天山区前寒武系的层序及基本特征.七十年代后期至近年来,本所及新疆地矿局区调队又在库鲁克塔格、北天山西段、阿克苏—乌什、哈雷克套北坡(哈拉军山)等地作了区域调查及前寒武系等题研究,较大的提高了上述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综合以上调查资料对天山区前寒武系简述如下(表1):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站-宝兴沟( 铜) 金矿床( 点) 位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东南部。区域地质背景及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不仅受NE 向断裂构造控制,还受其同期的岩浆岩控制。对宝兴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矿床围岩蚀变和与火山穹窿构造间的关系等研究,表明宝兴沟金矿可能是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二十一站和十五里桥( 铜) 金矿床可能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点) 。区域地质特征、遥感解译、航磁异常及Au、Ag、Cu 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存在两种环境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热液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铜元素化探异常和火山穹窿等特征,提出了在十五桥金矿床、二十一站铜金矿一带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化类型,在NW、NNE 向构造带内找寻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正> 1972—1975年,贵州石油指挥部一○五队、贵州省地质局一○八队三分队在贵阳乌当吊岩、福泉格老堡、湄潭九坝石冷水等地,测制寒武纪地层剖面时,在原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下部发现了一些三叶虫。贵州地层队(1976,1977)据湄潭石冷水的剖面,将含三  相似文献   

18.
<正> 粤中广九铁路南段东莞樟木头至深圳特区沿线出露一套灰、灰绿、紫红色砂泥岩及页岩,谢家荣等(1928)名为李朗组,划归中及上侏罗统;广东省地质局区测队(1962)命名这套地层为“塘厦群”,划归下白垩统;后来,中南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4)和南颐等(1978)改称为中、上侏罗统百足山群;但宜昌地矿所等(1979)仍沿用广东区测队的意见,并进而认为“塘厦群”是粤中石鼓盆地的红层。  相似文献   

19.
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区域成矿过程进行讨论。该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发育3种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泸定-荥经-汉源、雷波-金阳-巧家-会东、赫章-威宁-水城和会泽-彝良4个矿集区,震旦系和古生代地层为主要容矿层。铅锌矿形成于3个成矿期和3类构造环境:以黑区-雪区铅锌矿床为代表的喷流沉积型(SEDEX型),形成于早寒武世海底地震同生断裂环境;以会泽矿床为代表的与侵入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银矿床类型(IRCH Pb-Zn-Ag型),形成于晚三叠世前陆早期局部引张环境;以大梁子和天桥矿床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形成于前陆晚期冲断挤压环境。与世界其它地方不同,川滇黔相邻区MVT铅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20.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现出较高的Th/U比值等特征,表明所测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78±0.21)Ma(MSWD=0.71),累计概率统计得到正长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6±0.3)Ma、花岗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0±0.2)Ma,宝兴厂矿段铜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8±1.6)Ma和(33.9±1.1)Ma,乱硐山矿段接触交代型金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25±0.36)Ma,人头箐—金厂箐矿段热液脉型金成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35±0.32)Ma,反映斑岩型铜钼矿化、接触交代型金矿化和热液脉型金矿化为同一个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Ⅱ期(33~37Ma)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地质体,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流体和热动力条件,这期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持续时间约为4Ma,铜、钼、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Ⅱ期岩浆活动的早-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