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国家气象局图书馆文献资料组,为加强国内气象科技情报交流,将所藏中文气象科技资料统一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编目,在每期《气象科技》上报导。分类有:综合气象、气象观测、气象基本要素和大气现象、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天气预报、气候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等九类。一九八二年《气象科技》1—6期选用了陕西的论(译)著共29篇,其中天气学类4篇、天气预报类13篇、气象观测类3篇、气象基本要素4篇、气候学1篇,应用气象2篇、动力气象1篇、人工降水1篇,综合  相似文献   

2.
杨萍  张萌  许小峰 《气象》2016,42(10):1271-1277
拉尔夫·艾伯克龙比(Ralph Abercromby,1842—1897)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首次利用天气图的原理进行天气预报,开辟了用天气图预报未来天气的先河。文章在简要介绍艾伯克龙比的生平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他的专著《用天气图制作预报的原理》,在概述该著作的框架和基本观点后,围绕着等压线形势的七大类型、对天气类型的分类和如何开展天气预报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艾伯克龙比对气象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艾伯克龙比对气象学的贡献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天气预报人员应运用科学决策的原理,指导天气分析与预报制作的思维过程;用天气学、数值预报、气候学、卫星气象学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降雨进行诊断分析,归纳出中雨以上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的应用。并进行了前期天气形势特征分析。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中雨以上降雨天气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气象》2012,38(12)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 杨军 主编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的一卷。该书介绍了气象卫星的发展过程、气象卫星的作用和基本观测原理,以及卫星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有效载荷及其性能指标;详细描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处理流程,以及生成的主要业务产品;深入介绍了卫星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遥感产品的生成及其典型应用;同时,也对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可以作为气象业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的参考用书和培训教材,对相关高等学校的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刊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成果在气象科学力面的实际应用.包括气象学、气候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海洋力学,气候的物理学基础与模式化等的研究应用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气象测定,台风与风暴,城市气候,气象雷达观测,数值预报技术,卫星资料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国外新书刊     
美国气象学会于1974年3月编印了美国《天气分析与预报第五次会议》(FIFTH CON-FERENCE ON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ANALYSIS)文集的预印本,内容共11部分:1.未来的天气系统,2.天气预报的公式化、表达方式、传送和使用,3.卫星气象学和接收装置,4.降水和云,5.中尺度预报和分析,6.天气尺度预报和分析,7.大气污染和城市影响,8.天气学资料的应用与缺陷,9.云幕和能见度,10.边界层现象,11.对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气学方法、动力气象学、数值预报产品技术对库车县1995年7月27日一次强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结合本地地面、高空资料分析强冰雹形成的条件、路径、特征,为提高冰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 (1)大约在1700年前后,气象仪器开始发明,气象科学进入初期发展阶段.(2)1860年前后,由于无线电报的发明(1840年),能将观测来的地面资料迅速传递、集中.因此,地面观测站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有一定密度的地面观测网,并使天气图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天气学得到迅速发展.(3)1940年左右,由于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观测网迅速建立,在天气学中开始大量分析和应用高空天气图;提出了长波理论,奠定了动力气象学的基础;高速计算机的出现,又促进了数值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搞好干部培洲,提高在职干部的业务技术水平,是实现气象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途径之一,也是当务之急。在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校的组织领导下,一九八○年第四季度,克服了条件不足的各种困难,举办了气象站长训练班。这期训练班学习地面气象观测,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县站天气预报五门学科。现根据《气象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实践,谈谈短期干部培训的几点体会。一、根据培训对象智力结构的特点,实行因人施教。这期培训对象据我们调查,文化程度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占18%中学或中专文化水平的占65%,高小程度  相似文献   

10.
《气象手册》是由日本有关工科、农科、医科、地学以及气象方面的教授、学者21人用三年多时间集体编撰而成。于1979年9月出版,是一本现代气象工具书和科普书。《气象手册》以精炼的语言介绍了基础气象知识,其中包括地球、太阳、大气的构造与运动、气象要素的探测、天气预报的制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气象学会和加拿大海洋暨气象学会相继通过了“天气预报”政策性声明,阐述了天气预报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问题。现概要地向《新疆气象》读者们介绍。在美国和加拿大,天气预报和警报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气象服务内容。政府机构、公司及厂矿需要天气预报,一般公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应当指出,今天的天气预报是一种高度先进技术的产物,它以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  相似文献   

12.
《气象》2021,(7)
2020年是顾震潮先生诞辰百年。顾震潮先生是现代中国天气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天气学研究和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有着深厚的天气学研究理论基础,善于从复杂的天气现象中抓住本质,并洞悉当时气象科学的世界前沿与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方向,在洋为中用的同时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天气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和事实。他还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业务预报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文章从七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顾震潮先生在中国天气学方面的卓著贡献,以此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13.
1引言根据实践经验,把测到的地方性云类与天气的关系联系起来,然后用天气学、气象学的基础知识,论述地方性云类出现特征与天气变化规律及在预报中应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于制作单站和区域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笛卡尔的著作《气象学》一书第一次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维持了近两千年的气象学体系,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重点介绍了笛卡尔在物质假说、降水、云、风、虹等方面的认识,并围绕笛卡尔的科学研究思想谈了几点思考,希望能给从事科学研究及气象科技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气象》2008,34(6):128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卫星气象学》;《世界气候与农业》;《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爱香 《气象》1988,14(1):38-41
一、引言 数值预报传真图在基层台站的推广应用已经有5、6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值预报传真图使用效果的问题。数值预报传真图再分析(以下简称“再分析”)就是途径之一。 对于基层台站来说,“再分析”是指预报员运用天气学、数值预报、动力气象学和经验,对数值预报传真图进行再加工、再分析、再诊断,以提高地方天气预报的水平。 二、“再分析”的必要性 1.对于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解释方法有很多,例如MOS和PPM等。这些方法现已推广到基层台站,成为有效的客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是对气象学影响巨大的古希腊科学家,他在公元前340年左右完成的《天象论》一书是最早的气象学专著,该书使关于天气现象的知识终于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系统梳理了《天象论》的内容和观点,重点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在诸多天气现象,如降水、风、虹和闪电等方面的认识,以期为气象科技发展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在模式发展和改进以及在数值模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时指出模式发展和预测在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大气科学综合研究基地,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年来,始终面向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大气科学前沿,在大气探测、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学、极地和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学、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雷电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东亚季风、台风、暴雨、高原气象、极地气象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气象科研与业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1986年10月25日至30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气象保障与航空安全》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的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航空气象理论和预报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保障理论和保障方法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深化了常规的航空天气预报方法 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中小尺度天气学的发展,使常规的航空天气预报方法向着大、中、小尺度相结合的方向深入发展,加深了对某些天气系统的认识,探索了新的预报方法。不少论文紧密结合保障需要和实际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